2016年, 第33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6-09-20
  

  • 全选
    |
    实验研究
  • 谈 智,李 放,孙 巍,吉钟山,张 伟,陈越英,褚宏亮,吴晓松,顾潜刚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21-823,82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 7658.2016.09.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两种检验方法对一种杀菌成分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的伤口抗菌凝胶产品杀菌性能评价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杀菌性能试验和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载体定量杀菌试验观察某伤口用抗菌凝胶的杀菌性能。结果该伤口用凝胶剂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浓度为0.10%(w/w)。依据GB 15979-2002检测,该凝胶作用2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90%,作用10 min对白色念珠菌杀灭率>90%,产品具有杀菌作用,符合抗菌产品要求。依据《消毒技术规范》检测,作用6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3.00,作用90 min对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3.00,达到消毒合格要求,但所需的消毒时间不符合GB 27951-2011《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结论检测方法对消毒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有重大影响,提示产品上市前的科学定位很重要。
  • 陈越英,吴晓松,张 伟,范晶晶,谈 智,王 嵬,徐 燕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24-82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温度对季铵盐类消毒液杀灭细菌芽孢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季铵盐消毒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效果。结果季铵盐消毒液在≤40℃时,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几乎无杀灭作用。三种季铵盐消毒液在温度升到60℃时,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效果逐渐达到明显提升。将作用温度升到80℃时作用2 h和3 h,肉豆蔻和双辛葵基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均>5.0,达到高效消毒要求;而十二烷基在相同条件下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仅为3.87。结论三种季铵盐类消毒液在作用温度升到40℃以上,随着温度升高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效果均明显增强。
  • 周雪媚,付慧群,姜思朋,王永阔,陈霜玲,李玉光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27-82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殡仪场所内的消毒卫生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适用于殡仪场所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某大型殡仪馆的消毒卫生状况进行调查、检测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干预后,该殡仪馆内消毒卫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结论提高殡仪人员的消毒卫生防护知识、强化卫生防护意识、改善消毒卫生硬件环境和加强殡仪馆内日常消毒管理等方式能有效改善殡仪场所消毒卫生状况,经验值得推广。
  • 林军明,贺冰青,奕利娟,戴琨琦,陆龙喜,蔡 冉,李 晔,陆 烨,胡国庆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30-83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某以荧光强度原理的微生物监测仪在医疗机构室内空气微生物监测中的使用价值,为寻求室内空气微生物实时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某微生物监测仪与传统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采样检测结果比较方法,对该微生物监测仪实时监测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用该微生物监测仪与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同时对普通病房和门诊大厅内空气进行监测,前者仪器记录的荧光强度与后者采集的浮游菌数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者呈高度正线性相关。而对手术室空气监测结果显示荧光强度与浮游菌数无统计学意义,无明确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微生物监测仪可用于医疗环境静态空气和动态空气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实时监测,但其与传统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检测结果相关性受空气微生物污染量的影响。
  • 张 倩,银 燕,贾兴真,张聿为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33-83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一种次氯酸发生器生产的消毒液的消毒相关性能。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方法,对该消毒液杀菌效果和毒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以该次氯酸发生器100 mg/L浓度选择界面生成的消毒剂作用20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含有效氯200 mg/L该次氯酸消毒液浸泡黄瓜和竹筷20 min,对染于黄瓜表面和竹筷表面的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3.00。用有效氯100 mg/L该次氯酸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作用20 min,对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1.00。有效氯100 mg/L该次氯酸消毒液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对小鼠LD50值均>5 000 mg/(kg·bw),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未发现微核作用,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结论该次氯酸发生器产生的次氯酸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属于实际无毒级物质,无致微核作用。
  • 王会平,张洪江,董 歧,刘 洁,葛军旗,段 杉,王仲华,张 政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37-84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环境表面分离的致病菌对常用消毒剂抗性变化情况,为科学使用化学消毒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稀释法和基因扩增技术,对医院环境中分离的致病菌抗消毒剂情况和抗性基因携带率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苯扎溴铵对铜绿假单胞菌中的3株MIC和MBC值低于标准菌株;对3株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和MBC值高于标准菌株。葡萄糖酸氯己定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和MIC值有2株高于标准株,有9株低于标准株;对肺炎克雷伯和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和MBC值均与标准菌株相同。二氧化氯对铜绿假单胞菌中的MIC和MBC值有6株高于标准株,有2株低于标准株;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和MBC值均低于标准菌株,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MBC值均高于标准菌株。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qacE△1-sul 1基因携带率为79.17%,其他两种致病菌均未检出携带抗性基因。结论医院物体表面分离的致病菌中仅少部分菌株对3种消毒剂产生了抗性,多数则比较敏感,对医院环境病原菌抗消毒剂情况予以关注非常必要。
  • 纵 帅,马 萍,徐萍萍,王莹宇,李向阳,徐银海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41-84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表型和消毒剂抗性基因携带情况,为加强MRSA感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和PCR技术,对徐州地区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分离的MRSA耐药表型和抗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从临床标本分离的2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鉴定出MRSA 157株,占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6.1%。临床分离MRSA仅对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利奈唑胺敏感,对其他所试验的抗菌药物普遍耐药。MRSA菌株中有28.0%携带抗消毒剂基因qacA/B,MSSA菌株中携带qacA/B基因仅占7.3%。结论该地区医院患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较高,其MRSA菌株携带抗消毒剂基因比例明显高于敏感株,且普遍耐药,应加强MRSA监测和控制。
  • 潘颖颖,朱 熠,庄建文,张淑敏,王 淼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45-846,84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污染的耐药菌消毒效果。方法通过模拟现场消毒实验方法,观察不同化学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在物体表面污染的耐药菌消毒效果。结果以含2 000 mg/L浓度的过氧乙酸、有效氯1 000 mg/L的含氯泡腾片水溶液和季铵盐消毒湿巾擦拭消毒硬质表面,并作用15 min,对表面上污染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MRSA平均杀灭均可达到90%以上;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擦拭消毒物体表面作用2 h,对上述2种多重耐药菌平均杀灭率在85%左右。结论本研究中4种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污染的两种多重耐药菌消毒效果以季铵盐消毒湿巾性价比较高,可考虑优先选择用作物体表面一般清洁消毒。
  • 王改先,张新蕾,霍云燕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47-84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创伤专科医院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病原菌种类与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和病原菌检测方法,对某创伤专科医院住院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和送检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该医院住院颅脑外伤患者1 602例,发生医院感染202例,感染率为12.6%。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占60.2%,其次为泌尿道、上呼吸道和创口感染,构成比分别为12.34%、11.96%和9.36%。从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72株,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分居前4位。革兰阴性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也出现了耐药菌株。结论创伤专科医院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感染病原菌耐药严重,应当加强耐药菌监测和药敏试验。
  • 刘 洁,王会平,董 歧,张洪江,葛军旗,戴玉来,段 杉,李书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50-85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医疗机构内环境物体表面致病菌的耐药性和抗消毒剂状况。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和药敏试验法,对医疗机构内物体表面分离的致病菌耐药性和抗消毒剂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占85.71%,革兰阳性菌9株,占14.29%。分离到的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分离到的细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通过消毒剂抗性试验,发现对醋酸氯已定 分离到的肠杆菌中16株(16/18,88.89%)抵抗力大于标准菌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6株(16/25,64.00%)的抵抗力高于标准菌株,葡萄球菌中4株(4/5,80%)高于标准菌株;对含氯消毒剂(三氯异氰尿酸)分离到的肠杆菌中9株(9/18,50.00%)抵抗力大于标准菌株,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中12株(12/25,48.00%)的抵抗力高于标准菌株,葡萄球菌中2株(2/5,40.00%)高于标准菌株。结论环境致病菌存在耐药和对消毒剂抵抗现象,除了严格执行环境及医护人员手部消毒以外,还应定期进行环境致病菌耐药性和消毒剂抗性的监测,并针对不同科室制定合理的消毒方案,防止耐药菌及消毒剂抗性菌的播散。
  • 王 珂,陈茜文,张力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53-85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利用微孔板建立微量试验法检测碘伏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方法用微孔板法鉴定中和剂对碘伏的中和效果;用微孔板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检测碘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杀灭效果;用微量肉汤法检测碘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平板划线后计算最小杀菌浓度。结果微孔板悬液定量杀灭实验显示,310~2 500 mg/L的碘伏随作用时间(30 s~5 min)延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杀灭作用逐渐增强。碘伏对两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625 mg/L。结论微孔板法可用于检测碘伏对常见细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
  • 刘玉含,李燕燕,康运凯,姚红霞,魏 攀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56-85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食管癌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科学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培养方法和细菌鉴定技术,对河南部分医院住院食管癌患者送检临床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从所调查的医院住院食管癌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83株,包括革兰阳性菌39株、革兰阴性菌32株和真菌12株,构成比依次为46.99%、38.55%和14.46%。检出优势菌种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居前4位。食管癌患者感染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但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革兰阳性菌株,革兰阴性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高度敏感。结论食管癌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居首位,耐药严重,应加强耐药菌监测临床抗菌药物管理。
  • 徐润琳,罗万军,王文娟,许 渝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59-86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索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方法。方法利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方法,对器械、物体表面、手卫生进行常规检测以及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进行采样检测。收集2014年1-12月数据,根据不同采样部位检测合格率评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管理过程中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后,检测项目平均合格率由1月份的33.3%逐渐上升至12月份的80.76%,Pearson线性相关系数为0.864(P<0.01),消洗效果改善明显。结论利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开展相关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清洁度监测进行清洁效果评价,能明显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率。
  • 调查研究
  • 谢朝云,熊 芸,孙 静,杨忠玲,胡 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62-86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临床标本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肺部感染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住院肺部感染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真菌685株,包括白假丝酵母菌539株,占78.69%;近平滑念珠菌86株,占21.31%。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原发病主要是心肺合并症和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近平滑念珠菌感染患者原发病则主要是医疗相关性肺炎和心肺合并症。临床分离的真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已经产生耐药,但对其他抗真菌药物敏感。结论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真菌以白假丝菌酵母菌为主,且对抗真菌药物已经产生耐药现象,应加强真菌感染监测。
  • 肖 迪,杲海霞,刘 梅,宋红霞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65-86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肝病患者肺部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山东某传染病专科医院住院肝病患者送检痰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和分析。结果从65例住院肝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65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ESBLs)21株,占32.31%。从痰液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1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产ESBLs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ESBLs菌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仅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比较敏感。结论住院肝病患者肺部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比例较高,耐药严重,仅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提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王曦侠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68-870,87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医院2012-2015年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 00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0株,占31.9%;革兰阴性菌684株,占68.1%;分离菌株居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化脓性链球菌。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敏感率>96%,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97%,葡萄球菌属、化脓性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密切监测病原菌耐药率变化,掌握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许新玲,王春香,梁 华,胡永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71-87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s)的分布特点和相关感染危险因素,为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病原学标本检测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14年全年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分离多重耐药菌进行检测与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全年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34株,其中有45.52%为医院内获得感染,社区获得感染占54.48%。MDROs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内科,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是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MDROs菌株中,以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最高,为26.87%;其次是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居多,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加强耐药菌监测和消毒隔离措施。
  • 张静玲,江永忠,姚 璇,张天宝,邱景富,曾其莉,彭明军,黄晓波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74-87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防控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01株,其中有46.7%分离自痰液、有20.0%分离自脓液,分离自分泌物标本占17.4%。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全部敏感;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菌株。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痰液、脓液和分泌物,耐药性严重,提示应加强药敏试验,并以此指导临床选择抗菌药物。
  • 黄 娟,郭世辉,覃金爱,黄小红,张 云,李绍英,胡绮萍,韦巧灵,李兰兰,牙晶晶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77-878,88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现状。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该医院在2010-2014年期间从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 990株,其中MRSA402株,检出率为20.20%,呈现出先下降后回升的发展趋势。MRSA主要分离自创面分泌物、痰液和脓液标本,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烧伤整形病区、皮肤科病区和中医科。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MRSA感染部位主要为伤口和呼吸道,其感染率升降并无规律性,此与感染控制措施和监测力度有关。
  • 梁颖茹,李 燕,贺 征,张 旭,林云万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79-88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水平。 方法采用无记名自填方式对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12名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技能的问卷调查,应用SPSS 16.0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基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整体得分为62.86±15.03分,相关重要操作的回答正确率为78.91%,公立机构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个体诊所(χ2=13.57,P<0.001),培训对认知水平的提高有正性作用(P<0.01)。一次性针头的处置方式和普通口罩的使用限制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5.18%和50.89%,消毒剂管理的回答正确率为76.79%。 结论广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认知水平仍有待提高,尤其是要加强个体诊所医务人员的培训。在相关重要操作执行层面,要尽量细化每个环节,对医务人员进行指导干预,以保障医院感染控制的全程科学合理。
  • 侯艺蕾,戴 茹,邹翠美,杜龙敏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82-88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变化趋势和耐药性变化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防控和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连续6年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该医院住院的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46%,革兰阳性球菌占21.37%,真菌占10.17%。革兰阴性菌优势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优势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优势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严重,常呈多药耐药,且耐药菌有增加趋势。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绝对优势,且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
  • 蒋雪松,崔 丹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85-88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加强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荟萃分析法(Meta),对我国在2015年3月之前的20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脑瘫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收集相关文献169篇,入选8篇进行Meta分析,入选文献涉及住院患者6 701例。医院感染率范围在18.6%~60.7%,脑瘫患儿在1岁以下,住院时间长、房间患儿多、居住地远、体质弱、免疫球蛋白1~2项降低等因素构成脑瘫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脑瘫患儿医院感染因素复杂,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增强患儿体质以及父母的健康宣教。
  • 王 靖,杨爱芝,赵应兰,石巧红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89-890,89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泌尿道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尿液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在2014年全年门诊和住院患者共送检中段尿培养标本2 968例,病原菌培养阳性852例,阳性率28.7%。在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构成比为57.04%、革兰阳性球菌为27.82%和真菌15.14%。居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腐殖隐球菌,构成比依次为41.43%、12.68%和7.39%。尿液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几乎对所有抗菌药物都不同程度耐药,仅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粪肠球菌除呋喃妥因之外全部耐药;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比较敏感。结论该院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导,真菌感染比例也较高,除真菌外的病原菌普遍耐药。
  • 张钊冠,黄红兰,王鑫磊,于 圣,倪朝辉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91-89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儿童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种类情况及耐药特点,为指导临床科学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大型综合医院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调查该医院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 219例,从送检的痰液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903株,分离率为74.08%。痰液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的优势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依次为39.65%、32.22%、19.16%和9.08%。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尤其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结论该医院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主导,且普遍耐药,提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治疗药物。
  • 专题讲座
  • 班海群,张流波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94-89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李 晔,陆龙喜,胡国庆,林军明,陆 烨,蔡 冉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897-90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技术方法
  • 吴景梅,康 芸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901-90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比较自制垂直型和倾斜型窥阴器清洗架与传统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将使用过的人流包内窥阴器321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7件。A组采用手工刷洗+传统码放后清洗机清洗;B组采用手工刷洗+垂直架码放后清洗机清洗;C组采用手工刷洗+倾斜架码放后清洗机清洗。 结果码放时间、清洗后窥阴器干燥合格数、清洗后未移位数、目测合格数、带光源放大镜检测合格数B、C两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清洗后未移位数C组优于B组,其余监测项目B、C两组间没有差异(P>0.05);ATP荧光检测合格数C组明显优于A、B组(P<0.05)。结论使用倾斜型窥阴器清洗架可以提高清洗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灭菌效果。
  • 苏 驳,高淑红,吴伟英,何玉桂,吴清秀,林昌雅,杨 青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904-90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压舌板清洗消毒后烘干的最佳方式。方法比较压舌板清洗后平放框内(对照组)和竖立分隔式压舌板清洗框(实验组)两种清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手工清洗和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后实验组的烘干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消除了对照组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时脱离框体的问题。结论使用分隔式压舌板清洗框在手工清洗和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时均可以提高烘干率,还解决了压舌板脱离框体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 吴小林,陈翠敏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906-90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的清洗方法。方法将泌尿外科使用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分为2组。对照组按照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实验组按照消毒供应室专门制定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操作规程”进行清洗,使用用带光源放大镜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器械清洁度。结果实验组清洗合格率为90.70%,功能完好率达100%,均高于对照组的75.58 %和9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严格按照制定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可确保器械清洗质量。
  • 医院消毒与灭菌
  • 江国芳,何东平,保建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908-90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规范有效的清洗方法,提高其清洗质量。方法对使用后的纤维胆道镜分别以传统方法清洗和改良后方法清洗,并采用目测法和ATP检测法进行清洗效果评价。结果采取改良方法后,胆道镜清洗合格率由65.75 %提高至90.12 %,清洗方法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后的清洗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清洗方法,切实提高了清洗质量,有效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
  • 高建丽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910-91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紫外线、三氧消毒机和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应用紫外线、三氧消毒机和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分别对医院门诊采血室内空气进行消毒,采用自然沉降法在消毒前、消毒后及工作中进行空气采样,评价3种消毒方法的效果。结果消毒后可明显降低采血室内空气菌落数,与消毒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在人员工作状态下持续消毒4 h,空气平均菌落数始终<4.0 cfu/平皿,紫外线和三氧消毒机在人员工作状态下,空气平均菌落数迅速升高。结论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对门诊采血室工作状态下空气消毒均能达到Ⅲ类环境卫生标准,消毒后空气中细菌总数回升缓慢,适于门诊采血室空气消毒。
  • 卫生防疫消毒
  • 俎志平,高丽红,刘克克,贾永强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912-91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许昌市游泳池水的卫生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对许昌市区2013-2015年各游泳场馆中的游泳池水的浑浊度、pH值、尿素、游离性余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进行随机采样检验,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检测游泳池水样240份,合格率为69.58%。各游泳池水的不合格情况多见于游离性余氯偏低和尿素偏高,游离性余氯合格率为71.25%,尿素合格率为78.33%。结论许昌市游泳池水水质卫生状况较差,应加强游泳池水的消毒检测工作,并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业务培训和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时改进消毒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沈梅云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914-91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无锡市锡山区学校食堂餐具的消毒现状。方法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依据GB 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对2012-2014年锡山区部分学校食堂已清洗消毒的餐具进行随机抽样监测。 结果3年共采集餐具1 263份,总合格率为65.00%,2012-2014年合格率分别为75.00%、63.50%和58.11%;托幼机构、小学、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合格率分别为67.92%、64.06%、61.52%和70.53%;不同餐具类型中,碗、餐盆、饭(汤)勺和筷子的合格率分别为66.33%、63.55%、63.94%和67.72%;量化分级A级与非A级食堂餐具合格率分别为80.65%和56.01%。结论无锡市锡山区学校食堂餐具消毒合格率偏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相关部门应加强学校餐具消毒监管力度,改进管理措施,提高消毒质量。
  • 高 戎,邓 兵,王 民,佟 亮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916-91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阅兵部队食堂餐厨具消毒质量,探索部队大规模集结条件下的饮食安全保障措施。方法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对30个阅兵部队食堂消毒后待用的2 160件餐厨具样本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结果餐厨具消毒合格率为85.09%,不同种类餐厨具消毒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碗的消毒合格率最高,切水果板最低;集中清洗和个人清洗餐厨具的消毒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消毒方法之间,酒精烧灼的消毒合格率显著低于电热消毒柜、蒸煮和消毒剂浸泡,后三者之间的消毒合格率无明显差异;不同时间的餐厨具消毒合格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呈递增趋势。
  • 医院感染控制
  • 丁丽丽,喻玲丽,王 鹏,朱艳领,古力夏提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918-92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控制效果,探讨MRSA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有效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比某医院实际干预措施前后MRSA检出及感染情况,对干预措施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规范流程和采取综合感染控制措施后,MRSA检出率和医院感染患病率低于2012年水平(P<0.05)。结论通过督导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可以降低MRSA院内感染发生率。
  • 潘丽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920-92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连续3年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调整优化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对2012-2014年入住ICU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 128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20例、124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0.64%、例次感染率为10.99%、日感染率为13.34‰,例次日感染率为13.7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10.39‰,泌尿道插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病率为0.8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1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90.32%,其次为泌尿道、皮肤、手术切口和血液。结论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医院感染高风险性因素,应加强目标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 消毒监测
  • 高丽君,赵 奇,张雅兰,张玉勤,唐振强,刘吉起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923-92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现状,评价消毒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基本信息,采集水样进行菌落总数检测,通过统计分析对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有40家医疗机构参与此次调查,其中21家采取了消毒措施,所使用消毒剂为含氯消毒剂,消毒方式为治疗椅水路的冲洗消毒;共收集957份水样,合格率44.83%,细菌总数中位数170 cfu/ml;消毒组与不消毒组比较水样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采取消毒措施的医疗机构,消毒前和消毒后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腔科用水污染状况严重,采取消毒措施能够提高口腔科用水合格率,但消毒后有导致再次污染的因素存在。
  • 马志辉,庞志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925-92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消毒状况,为规范托幼机构手消毒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参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方法进行采样监测。结果监测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手649份,合格率为85.5%。其中公立和私立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手合格率分别为84.3%和87.0%;不同洗手方法中,采用抗菌洗手液主、肥皂流动水、速干消毒剂和酒精擦拭合格率分别为100.0%、83.8%、94.4%和86.1。
  • 信息交流
  • 杨晓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9): 927-92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6.09.0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