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20
  

  • 全选
    |
    实验研究
  • 夏冠英炫,鲁晓晴,陈瑶瑶,许 琪,李万通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1-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 7658.2017.01.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观察LED紫外线灯杀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杀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试验观察。结果 用LED紫外线灯在垂直2~5 cm处照射5 min,对染菌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均为100%。在垂直2~4cm处照射15 min以上,对载体上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均达到100%。该紫外线灯随着照射距离由2 cm增加到6 cm,紫外线辐射强度由9.2 μW/cm2降低到1.9 μW/cm2;在相同距离随照射时间延长,杀灭效果也相应提高。结论 该LED紫外线灯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此类紫外线灯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 金朝荣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3-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研究智能化集装箱消毒系统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模拟现场消毒试验和现场消毒方法,对该消毒系统进行试验观察。结果 该智能化集装箱消毒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对污染于集装箱各外表面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率均>99.9%,对集装箱各外表面的自然菌的平均杀灭率均>90.0%。结论 该系统可实现对集装箱表面进行全方位彻底消毒的要求。
  • 谈 智,孙 巍,唐晨晨,陈越英,吉钟山,王晓蕾,王 玲,张 伟,吴晓松,张高峰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5-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研究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剂杀菌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方法,对该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与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进行观察。结果 用含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1 000 mg/L的消毒液作用60 min,对悬液内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5.00。用含100 mg/L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液作用20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5.00;作用7.5 min,对悬液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20 min杀灭对数值>4.00需要150 mg/L。在10~30℃范围内,温度升高可增强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杀菌效果;消毒液 pH值超过5.0使该消毒剂杀菌效果下降;在菌悬液内含25%以上的小牛血清可降低该消毒剂杀菌效果。结论 该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效果,作用温度、pH值和有机物对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杀菌效果均有影响。
  • 王 玲,徐 燕,张 伟,陈越英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9-1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观察邻苯二甲醛(OPA)对消化内镜模拟现场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邻苯二甲醛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效果,同时对消化内镜模拟现场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原液含邻苯二甲醛5 600 mg/L。以邻苯二甲醛浓度为2 800 mg/L消毒液对悬液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2.5 min,杀灭对数值均>5.0。邻苯二甲醛浓度为2 800 mg/L消毒液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和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作用2.5 min,杀灭对数值均>4.00;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对数值>4.00。以邻苯二甲醛浓度为5 600 mg/L的消毒液,在消化内镜上运行一个消毒周期(总运行时间为15min,含消毒程序5 min),对消化内镜模拟管腔内铜绿假单胞菌杀灭对数值均>5.00。结论 该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可快速杀灭悬液内细菌、分枝杆菌和病毒,消化内镜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消毒效果良好。
  • 李桂明,刘 宁,傅 剑,林树乾,赵增成,黄中利,冯敏燕,杨世发,李 颖,逯 月,宋敏训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12-1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研究一种西地碘粉杀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消毒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一种西地碘粉的杀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 以含有效碘12.5 mg/L的西地碘粉溶液作用5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达到100%。西地碘粉消毒液杀菌最佳适宜温度在20℃~40℃之间,pH值宜小于5.5,有效碘浓度不低于12.5 mg/L,作用时间不小于10 min。菌悬液中小牛血清浓度达到50%以上即明显使西地碘粉杀菌效果下降。结论 西地碘粉对常见致病菌体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但其杀菌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用中应予以注意。
  • 朱亭亭,李 涛,沈 瑾,张流波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15-1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评价一种多泡型多酶清洗剂的预处理效果。方法 通过测定该预清洗剂的泡沫保持时间以及对羊血、人工模拟污染物和生物膜的去除效果来对其预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0 ml多泡型多酶清洗剂的最大泡沫高度为129 mm,残余泡沫高度为124 mm;预处理组对羊血的平均去除率(98.48%)大于无预处理组(77.03%),预处理组对人工模拟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98.52%)大于无预处理组(94.60%);预清洗剂对生物膜中细菌的去除率达到99.99%。结论 该多泡型多酶清洗剂的泡沫性能较好;使用该预清洗剂对污染载体进行预处理,可提高对羊血和人工模拟污染物的清洗效率;该预清洗剂对生物膜的去除能力较好。
  • 邵卫兵,户华雄,梁 琼,张 莉,石友纲,涂海燕,梁金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18-2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观察温度、pH值、有机干扰物等因素对复方过氧化氢消毒剂杀芽孢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芽孢试验对该消毒剂杀芽孢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 用过氧化氢含量59.28 g/L的消毒液作用7.5 min,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为5.03,达到高水平消毒效果;温度对杀芽孢效果有明显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杀芽孢效果显著增强;pH值对该消毒剂杀芽孢效果无影响;有机干扰物对其杀芽孢效果有轻度影响。结论 该复方过氧化氢消毒剂具有优良的杀芽孢效果,pH值、有机干扰物质对其杀芽孢效果的影响较小。
  • 李虹霖,陈昭斌,陈 倩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21-2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筛选适合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杀灭微生物效果试验的中和剂。方法 参考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采用中和剂初选试验和中和剂鉴定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结果 采用10 g/L硫代硫酸钠+10 g/L吐温-80+5 g/L卵磷脂的PBS溶液可有效中和 1 500 mg/L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的残留效应,且中和剂本身及中和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无不良影响。结论 10 g/L硫代硫酸钠+10 g/L吐温-80+5 g/L卵磷脂的PBS溶液可以作为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杀灭微生物试验的中和剂。
  • 王余华,赖发伟,曾文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25-2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了解高浓度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消毒剂灭菌试验结果的影响,为建立专门的消毒剂灭菌试验中和剂选择试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以TSB培养基为对照,用2%戊二醛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进行试验,观察含不同中和剂、中和产物的TSB培养基对正常菌和消毒后残存菌生长的情况。结果 所有配方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正常菌生长无影响,但对残存菌有抑制作用,尤以含中和产物培养基明显。结论 消毒剂灭菌试验采用在定量方法鉴定合格的中和剂中加入TSB培养基粉末配制培养基,造成培养体系中和剂及其中和产物浓度过高,可能引起假阴性结果;消毒后残存菌的生长复苏能力大大弱于正常菌,应以消毒后残存菌进行消毒剂灭菌试验中和剂选择试验。
  • 曾其莉,江永忠,张静玲,李国明,宋 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28-3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观察3种中和剂对常用手消毒剂的中和效果,为科学评价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和规范的6组设计方案,评价3种中和剂对常用手消毒剂涉及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氯己定、复合季铵盐和三氯羟基二苯醚等4种有效成分的中和效果。结果 中和剂A对5种手消毒剂原液和稀释液均不能有效中和;中和剂B仅能中和稀释后的低浓度聚六亚甲基双胍、氯己定和复合季铵盐;中和剂C可中和中高浓度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氯己定和复合季铵盐。3种中和剂对含三氯羟基二苯醚的手消毒剂原液和稀释液均不能有效中和。结论 中和剂C即D/E中和肉汤,对聚六亚甲基双胍、氯己定、复合季铵盐等多类手消毒剂的中和剂鉴定有实用意义,对于含三氯羟基二苯醚消毒剂的中和剂筛选仍然是难点,需要进一步实验和探索。
  • 沈林海,金 慧,韦凌娅,徐 虹,陈冰冰,孔庆鑫,查 捷,倪晓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31-3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评价激光解析质谱联合CHROMagar MRSA显色培养基在鉴定环境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HROMagar MRSA显色培养技术,对5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表面现场采集的标本中MRSA进行培养鉴定。结果 从CHROMagar MRSA显色培养基上获得573株可疑菌落,经MALDI-TOF-MS鉴定确认MRSA菌株147株,检出率为25.7%。同时用常规PCR方法和头孢西丁药敏试验验证确认MRSA菌株分别为145株和140株,符合率分别为98.6%和95.2%。结论 MALDI-TOF-MS技术联合CHROMagar MRSA显色培养基可作为更快速、更准确的MRSA筛查方法,适用于医院感染的快速诊断与防控。
  • 张福娥,王晓瑞,宋晓红,乔 玫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34-3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观察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相关性能,为消毒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一种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粉剂的杀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以含活性氧化物1 000 mg/L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水溶液作用30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5.00;作用15 min,对悬液内铜绿假单胞菌杀灭对数值均>5.00。以含活性氧化物1 500 mg/L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水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30 min和对白色葡萄球菌作用45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结论 该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粉对细菌繁殖体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 许欣欣,陈慧玲,毛丽莎,吕昭颖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36-3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建立妇科中药洗液中醋酸氯己定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法对某妇科中药洗液中醋酸氯己定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流动相流速0.3 ml/min和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对某妇科中药洗液中醋酸氯己定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醋酸氯己定含量5~200 m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加标回收率在98.4%~100.3%之间,精密度RSD 3.8%。结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妇科中药洗液中醋酸氯己定含量,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
  • 谭明伟,刘晞照,万春疆,郭晓华,饶俊莉,闫小娟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39-4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建立生物荧光法检测医院环境卫生消毒标准值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医院环境表面现场标本采集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同时与细菌培养法作平行比较,以建立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医院环境表面消毒卫生标准值。结果 将医院Ⅰ~Ⅳ类等4种不同区域表面采集的标本经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的RLU值和细菌培养法检测的菌落数进行比较,二者存在相关关系。确定Ⅰ~Ⅲ类环境中医务人员手和物体表面的RLU值依次为7与55;44与103;170与216。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该医院4类环境中手和表面细菌数范围,并确认ATP生物荧光法与细菌培养法结果一致,建议医院临床开展卫生学监测中可参考本研究得出的RLU标准值。
  • 调查研究
  • 赵静雅,陈 勇,韩雪琳,陈芳艳,田曙光,胡小华,李承毅,韩 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42-4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分析医院感染联网监测期间71所医院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和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医院感染监测网络信息平台对实时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审核分析。结果 2014年3月1日-12月31日期间,71所医院报告 13 413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5 824例次,其中居前五位的医院感染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42.40%)、上呼吸道感染(16.44%)、泌尿系统感染(16.01%)、血液系统感染(8.67%)和手术部位感染(6.34%)。报告检出医院感染病原体12 869株,居前五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13.10%)、肺炎克雷伯菌(12.61%)、大肠埃希菌(12.54%)、鲍曼不动杆菌(11.4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69%)。留置导尿、动静脉插管、胃管鼻饲、手术和使用呼吸机是患者接受相关治疗因素的前五位。结论 联网监测实时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的基本特征与我国其他医院感染监测网的监测数据基本吻合,能够反映参与医院的主要医院感染病例特征,说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实时自动推送形式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是准确可行的。
  • 汪 洋,吴晓松,陈越英,王 嵬,王 玲,王晓蕾,张 伟,陈 新,谈 智,褚宏亮,徐 燕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45-4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预防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江苏省某医院ICU住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调查。结果 从该医院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63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属63例患者的标本,含泛耐药菌株29例,占分离菌株的74.6%。有85.7%的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痰液标本,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其次是菌血症和泌尿道感染。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对头孢类抗菌药物和氨曲南耐药率均高于90%。结论 该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和菌血症最为多见,多数送检样本中出现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患者间存在交叉感染可能,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需加强消毒工作。
  • 谢朝云,熊 芸,孙 静,胡 阳,杨忠玲,杨 怀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49-5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研究二次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第二胎产妇行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在调查期间共实施初产剖宫产手术2 706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61例,感染率为2.25%;行第二胎剖宫产手术1 042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54例,感染率为5.18%,后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前者。多因素分析显示,肥胖、手术持续时间长、合并生殖道炎症、胎膜早破、血红蛋白偏低和阴检肛查>3次等因素是导致二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二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一胎剖宫产,产妇体质和围产期医疗操作等构成主要危险因素。
  • 朱 熠,潘颖颖,庄建文,张淑敏,段温温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52-5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结合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对某三级综合医院2015年4月14日0:00-24:00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应调查892人,实际调查883人,实际调查率为98.99%。发现医院感染病例20例,2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27%,例次患病率为2.72%。重症医学科感染率为57.14%;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0.00%;共分离出病原菌15株;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10%,治疗用药占78.92%,预防用药占13.24%,一联用药占88.7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56.37%。结论 应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高危人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高治疗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集束化防控措施的落实。
  • 游明园,周小梅,廖小平,武苗苗,谭 庆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55-5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了解医院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部队医院骨科146例住院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连续2年该医院骨科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48株,其中多重耐药菌146株,占检出病原菌数的32.59%。检出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球菌(MRSA)、产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部分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90%,但对碳青霉烯类比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50%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90%,仅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较敏感。结论 该医院骨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较高,ESBLs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均严重耐药,严格管理抗菌药物应成为主要防控措施。
  • 林 淑,杨海蔚,鲍仕慧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58-5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null
  • 专题报告
  • 张 洁,曹 磊,王晓岚,金占国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60-6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陈 倩,陈昭斌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65-6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 军,王佳奇,班海群, 费春楠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68-7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技术方法
  • 吕利云,李兆河,梁新华,卢化月,杜东泰,张国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72-7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研究LED紫外线装置对野外用水壶中饮用水消毒效果,为野外便携式水壶中饮用水消毒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某LED紫外线装置消毒水壶中饮用水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LED紫外线消毒装置由9芯紫外线光源组合,有效波长为280 nm,紫外线辐射强度为1.8 mW/cm2。用该紫外线装置直接照射装有1 L水的水壶内水体5 min,可使含900 cfu/ml的大肠杆菌数降到0 cfu/ml。结论 该LED紫外线装置对野外用壶装饮用水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 张 杰,王雪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74-7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比较两种消毒方法对空气浮游菌采样器的消毒效果有无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75%酒精棉球擦拭法和烧灼法对空气浮游菌采样器消毒后进行空气浮游菌采样,将所得培养皿进行培养后计数空气浮游菌细菌总数,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种方法对采样器消毒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际操作中,75%酒精棉球擦拭法优于灼烧法,可以满足采样器的现场消毒需求。
  • 杨 蕙,闫丽红,尹 潇,刘 红,王 健,张乐研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76-7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比较倾注法与涂布法接种培养菌数的差异。方法 采用倾注接种法和涂布接种法进行活菌计数培养,观察平板上菌落形态和菌落数的差异。结果 倾注接种法培养的平板上部分在培养基深层的菌落形态变异或显小;而涂布接种法培养的平板上菌落形态一致,易辨认。倾注接种法和涂布接种法培养的平板上菌落数之间无差异。结论 倾注法和涂布法接种培养细菌数无差异,但涂布法对人员接种技术要求高。
  • 医院消毒与灭菌
  • 王爱贞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77-7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观察某三甲医院急诊候诊室空气净化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1-12月期间,每个季度采用平板暴露法对急诊候诊室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前后进行空气采样240份,对比不同季节细菌菌落数,以及消毒后不同持续时间的菌落数量的监测结果。结果 第四季度平均菌落数最大,均显著大于其他三个季度;每个季度消毒结束后的平均菌落数均较消毒前明显下降,消毒结束1 h后的平均菌落数均明显大于消毒结束0 h,第一季度与第四季度消毒2 h后平均菌落较消毒后1 h明显增加,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能自然通风地情况下采取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的方式可以提高急诊候诊室内的空气质量。
  • 栗 方,郭 莉,宋晓静,赵 彤,李彦利,胡燕生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79-8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了解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加强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对临床科室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干预前后的现场调查。随机抽查医师、护士、保洁员和实习生,评估手卫生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正确率。结果 在规定的手卫生指征下,手卫生依从性从干预前的30.33%上升到干预后的60.63%(χ2=70.186,P<0.001);手卫生知晓率从70.30%上升到90.91% (χ2=44.634,P<0.001);洗手完全正确率从67.07%上升到95.77%(χ2=22.278,P<0.001)。结论 通过手卫生培训和现场干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手卫生依从性大幅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周 敏,黄彩鹏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82-8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探讨提高医院麻醉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方法 2015年1-9月采用直接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手表面微生物监测对麻醉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宣传培训、教育监督、完善洗手设施等干预措施,观察实施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后,麻醉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执行率、手卫生合格率及知晓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 采取干预措施对提高麻醉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王 静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84-8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比较冬季密闭供暖下血液科雾霾天与晴天的空气消毒效果,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冬季供暖期2014年12月-2015年2月这3个月内的18个雾霾天作为研究组,18个晴天作为对照组。两组天气均采用相同的空气消毒方法,选取血液科的5个病房作为固定监测点,进行空气检测。结果 空气消毒前研究组空气飘尘浓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消毒后两组空气飘尘浓度均有所减少,但对照组的浓度仍明显小于研究组;消毒后两组的空气细菌总数均明显下降,但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一天内,研究组空气污染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严重。结论 冬季密闭供暖下血液科雾霾天的空气消毒净化效果与晴天相比效果更差,应延长空气消毒净化的时间和消毒次数。
  • 胡丽娅,郑桂爱,缪小红,王 玮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86-8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观察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对婴儿培养箱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棉拭子涂抹采样和细菌定量培养法,对某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消毒新生儿培养箱的效果进行观察。不同湿度先后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暖箱湿度为55%(水槽内不加水),B组暖箱湿度为65%(水槽内加水),C组暖箱湿度为75%(水槽内加水),3组使用中的暖箱均予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擦拭暖箱内外壁、水槽入口。观察和比较3组消毒效果。结果 A组暖箱内壁、水槽入口擦试前菌落数的明显低于B、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 B、C 3组暖箱外壁、内壁、水槽入口用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消毒后的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双链季铵盐(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消毒效果好、毒性低、刺激性小,可消毒使用中的婴儿暖箱。暖箱湿度增加,感染率增加,一般新生儿暖箱湿度在55%左右,水槽内不加水可降低暖箱的感染率。
  • 消毒监测
  • 柳 勤,叶 新,林惠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87-8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和灭菌质量、医院内感染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环节,为有效控制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按《消毒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开展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2014-2015年对本辖区内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消毒效果监测,共采集各类标本1 047份,平均合格率为94.94%,合格率最高的为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和高压蒸汽灭菌效果,均为100.00%;其次为医务人员手(96.61%),空气(95.96%),灭菌器材(95.65%),紫外线灯管(93.67%);合格率最低的为医院污水(50.91%)。结论 天河区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总体达到相关要求,医务人员手、医院污水、灭菌物品和紫外线灯灯管合格率偏低,需加强监督和管理。
  • 金晓霞,陈美芬,裘立晓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89-9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掌握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现状,发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方法 采用现场抽样和检测的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托幼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2013-2015年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77.06%、79.74%、80.61%,3年平均合格率为79.19%。不同监测对象中,合格率最高是紫外线灯强度为92.48%,其次是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8.41%、82.27%,合格率最低的是教师、保育员手为59.42%,其次是餐饮具为66.84%。结论 宁波市江北区托幼机构消毒效果总体较差,应重点加强教师、保育员手及餐饮具卫生管理,加强托幼机构的消毒技术培训和日常监督工作。
  • 医院感染控制
  • 王 靖,杨爱芝,赵应兰,马 青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90-9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连续监测的形式对1326株KNP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等项目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2012-2014年标本检出率和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358株,检出率为27.0%;细菌在呼吸道标本(痰、咽拭子)中的分离率最高,其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及肾内科为主。结论 KPN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
  • 信息交流
  • 韩 冰,黄 凝,李 玥,辛鹏举,苏 静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93-9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 蓉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95-9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索晋柳,花瑞芳,李宁龙,苏 毅,裴斐斐,王亚会,刘会范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97-9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HT5"SS〗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灭菌管理办法。方法 建立电子信息追溯系统,专人对机器人手术器械进行分类清洗和灭菌,并严格发放流程。 结果 机器人手术器械由专人清洗灭菌,采取严格的清洗灭菌流程,能保证器械质量,积极提高周转率,提高器械准备工作的满意度。结论 应当重视机器人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管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器械管理水平。
  • 短篇报道
  • 甘永新,唐小兰,李 浩,苏伟东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 99-10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17.01.0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