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15
  

  • 全选
    |
    实验研究
  • 陆 烨,赵振波,刘子健,徐 静,李 晔,蔡 冉,胡国庆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21-72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 7658.2020.1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对汽化过氧化氢残留的去除效果。方法 采用某数据记录仪自动测定方法,对自然降解、自然通风、二氧化锰循环过滤和过氧化氢酶喷雾分解等4种方法去除汽化过氧化氢的消毒过程中残留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在体积为100 m3的密闭空间内启动某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以5.0 g/min输入量,全过程为维持和消毒阶段计60 min+80 min。空气中过氧化氢浓度峰值从329~354 mg/m3下降至1.5 mg/m3为止。结果显示,平均总耗时依次为过氧化氢酶解法14.3 min、自然通风法98 min、二氧化锰分解过滤法162.7 min和自然降解法1 290 min。结论 本研究4种去残留方法中,以过氧化氢酶解法最快,但成本高|自然通风法排残速度居第二位,操作简便且价廉。
  • 王 瑾,高瑞雪,张流波,朱亭亭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24-72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估ATP生物荧光检测试剂用于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ATP水样检测拭子和检测试剂盒,分别对三类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采用ATP水样检测拭子和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超声清洗的医疗器械,去除率分别为99.80%和99.91%|两种ATP荧光检测试剂对三类(复杂结构、管腔和实体)医疗器械清洗后的测试结果对数值的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962、0.973、0.955(P<0.01)。结论 两种ATP荧光检测试剂测试结果相关性较好,ATP水样检测拭子更适用于清洗现场ATP测试。
  • 柏荣华,张 冰,康海全,鹿 皎,郑 伟,茅一萍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27-72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一种湿巾对医院超声探头的消毒效果及耦合剂带菌状况,为控制B超诊疗中的感染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现场消毒试验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观察某市售湿纸巾对使用中超声探头的消毒效果和超声用耦合剂带菌情况。结果 共检测普通超声探头、阴超探头和介入探头共计102件,消毒前细菌总数超标率67.65%,最高带菌数为4 100 cfu/件。超声探头上检出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等分居前3位。采用浓度为4 500 mg/L季铵盐消毒液浸湿纸巾擦拭消毒后的普通探头细菌超标仍超过20%|湿巾擦拭后的阴超探头带菌数均不超标|介入探头细菌阳性率为15%。采集使用中耦合剂19份,细菌总数超标率为26.31%|检出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头状葡萄球菌分居前3位。结论 医用超声探头和使用中的耦合剂均存在严重污染,使用含消毒剂的湿巾对超声探头具有一定消毒效果。
  • 陈洪英,李爱琴,王晓琼,张 娓,崔 可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30-73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菌特点及其来源。方法 通过病原学标本分离鉴定技术,对某医院ICU住院使用呼吸机的重症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在确诊的238例VAP患者中,早发型VAP患者98例,迟发性VAP患者140例。从98例早发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0株,依次为革兰阴性菌83株、革兰阳性菌35株和真菌2株|病原菌主要分离自胃液和口咽部分泌物。从140例迟发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68株,依次为革兰阴性菌108株、革兰阳性菌42株和真菌18株|病原菌主要分离自气管导管套囊和胃液。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ICU住院VAP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存在差异,应依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防控措施。
  • 王远萍,李妮娅,袁瀚寰,,徐红梅,阎思瑾,朱渭萍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33-73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掌握浦东新区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本区多重耐药菌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每月对浦东新区监测点医疗机构的出院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主动监测,并比较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特征。结果 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多重耐药菌发现率分别为0.85%和1.48%|共检出多重耐药菌3 129株,总体检出率为15.08%,社区感染组平均年龄大于医院感染组,住院天数低于医院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社区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患者多发生于下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部位多发生于泌尿道、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2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222.917,P<0.001)。结论 社区与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发现率均处在较低的水平,应根据社区与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上的差异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
  • 王 胜,王一梅,朱 庆,周军波,潘 峰,石 斌,梁建生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37-74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城区医疗点和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中SARSCoV2消毒效果。方法 采集污水样品时调查污水消毒方式,结合现场测定总余氯和实验室检测SARSCoV2的结果,分析武汉市污水消毒效果。结果 医疗点和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均采取了消毒措施,总余氯含量普遍在1~6 mg/L范围内,SARSCoV2检测结果普遍为阴性|少数结果为阳性和可疑。结论 部分医疗点排污池的污水在消毒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性和随意性,总余氯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排放要求,致使少数污水中存在低浓度的SARSCoV2,但最终经污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排放到外环境中的污水并不存在SARSCoV2。
  • 张思琦,刘 颖,林秋霞,黄煜桐,邓 超,谢万勇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41-74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微酸性次氯酸微纳米气泡食品净化机对食品和相关物品的净化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微酸性次氯酸微纳米气泡食品净化机消毒不同食品和物品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经该净化机产生的微酸性次氯酸对不同食品消毒作用9 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杀灭率达96.00%以上。该净化机对婴儿用品表面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作用9 min,杀灭率范围为98.60%以上|对餐饮具表面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作用9 min,平均杀灭率99.00%以上。结论 微酸性次氯酸微纳米气泡食品净化机对食品和相关物品的净化消毒效果较好。
  • 祝丽君,陈上仲,林 晨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44-74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s)定植与ICU院感的相关性及其去定植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某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172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MDROs定植的检测结果分成未定植组92例、定植组80例,并将定植组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定植A组、定植B组,各40例。定植A组实施常规救治、隔离干预,定植B组中伴MDROs定植患者于常规救治情况下开展去定植干预,对比两组院感发生率。结果 未定植组患者院感发生率(10.87%)低于定植组(2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植B组患者院感发生率(12.50%)低于定植A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定植干预后定植B组患者中MDROs定植检出率低于定植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Os定植多见为产β-内酰胺酶细菌,且出现MDROs定植患者具有较高的院感发生危险性,而针对ICU重症患者,早期筛查MDROs,依据筛查结果开展高效去定植干预能降低院感风险。
  • 陈路瑶,黄育红,李闽真,林立旺,周 游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48-75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湿巾中污染菌种类及其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市售湿巾进行污染菌检测鉴定并观察不同消毒剂对污染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以湿巾中分离的蜡样芽胞杆菌为指标菌,在清洁条件下,浓度为有效碘5 000 mg/L的碘伏及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其作用6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用有效氯2 000 mg/L含氯消毒剂和30 g/L过氧化氢消毒剂对蜡样芽孢杆菌芽孢作用3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用浓度为50 mg/L二氧化氯对其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均>5.0。结论 市售湿巾细菌污染严重,可考虑使用过氧化氢或二氧化氯对湿巾生产用水及储水器和管道进行消毒。
  • 应用研究
  • 白 尧,王 戬,杨 凡,孙亚辉,刘继锋,刘 昆,邵中军,陈保忠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51-75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对有0~6岁儿童的家庭手卫生现状开展调查分析,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对西安市有0~6岁的儿童家庭成员的手部卫生行为状况开展现况调查。结果 累计调查387人,总体上72%的被调查者知晓手卫生相关知识。60.47%的家长/照看人每日洗手7~10次,59.69%的儿童每日洗手以3~6次。家长/照看人总体的手卫生习惯报告率、正确洗手行为报告率分别为61.73%和68.19%。儿童总体的手卫生习惯报告率约为64.27%。大多数家长/照看人洗手时间为120 s(29.46%),女性家长/照看人的洗手时间显著长于男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0~6岁儿童数、与儿童亲近程度、手卫生知识知晓、手卫生习惯对家长/照看人正确洗手行为报告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西安市0~6岁儿童家庭的正确洗手认知和行为习惯程度不高,对普通家庭提供手卫生知识培训是改善正确洗手行为的重要方式之一。
  • 雷 娜,孙文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55-75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回顾性调查分析宝鸡市某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导尿管相关医院感染特征,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统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宝鸡市某三级医院ICU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 312例患者中男性830例,女性432例,年龄中位数62.5岁。导尿管相关医院感染率为8.23%,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随着术后住院时间增加,导尿管相关医院感染率呈升高趋势。年龄>62.5岁、术后住院天数≥26 d、接受导尿管插管≥10 d、使用呼吸机≥1 d是导致导尿管相关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ICU住院患者中导尿管相关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医院感染时应考虑患者年龄、术后住院时间、接受导尿管插管辅助治疗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等影响因素。
  • 王妍彦,王 林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58-76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有关消毒剂使用的舆情,指导科学消毒。方法 通过相关网络媒体,以“消毒剂”为核心关键词检索,收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关消毒剂使用的信息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消毒剂相关舆情信息27 521 066条,统计分析得到有关消毒剂使用的主要态度。消毒剂的使用需求方面主要聚焦使用方法、消毒剂安全、携带存储和消毒剂种类选择。权威机构发布的《消毒剂使用指南》等科普图文引发广泛关注,获得较高赞扬|舆论聚焦的消毒通道、城市消毒等过度消毒行为引发热议,及时的科学指导有效纠偏。结论 通过舆情监测和分析,有助于及时发布有针对性的消毒指导,降低疾病感染风险,及时纠正不科学防控行为,避免健康危害。
  • 章 媛,胡燕平,金岳伟,郭美群,华茂红,陈 娜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63-76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血流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筛选相关文献,获得CRPA血流感染相关因素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2篇文献,获得1 842例样本。与CRPA血流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有11项:血流感染前住院时间、入住ICU、院内感染、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72 h内侵入性操作、30 d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使用氨基糖苷类、使用氟喹诺酮类、使用碳青霉烯类|而合适的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 临床上可针对本研究获得的11项危险因素及1项保护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预防及减少CRPA血流感染的发生。
  • 章梅韵,徐伟群,刘 震,蓝 姗,吴 燕,汤巧云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68-77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如何降低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在医院妇产科住院行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的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8例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共有29例发生了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7.88%。29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共检出了3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分别有22株(占64.71%),11株(32.35%)及1株(占2.9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体质指数≥25 kg/m2、血红蛋白数值<90 g/L、合并糖尿病、夏季手术以及合并盆腔炎等是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与患者的肥胖程度、失血程度、血糖情况、手术季节及是否合并盆腔炎等关系密切,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
  • 邢芳芳,廖鸿俊,邢 颖,周建红,薛 珊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71-77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开展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院消化内科老年AP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分析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老年AP患者206例,发生感染76例,感染率为36.8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腹腔感染为主,分别占38.55%、31.33%。感染部位检出的10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分别占70.59%、26.47%、2.94%,革兰阴性菌分布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排首位,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氧血症、入住ICU、APACHEII≥8分、糖尿病是老年AP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AP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检出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种因素与其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
  • 李小四,冯 燕,钱 宁,宋国蓉,吴晓燕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74-77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初步分析呼吸科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 2018年5月某院AECOPD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的下呼吸道标本接种于真菌沙保罗固体培养基,质谱仪鉴定菌株。结果 选取的49例患者,其中AECOPD合并肺部曲霉菌感染的有24例,不合并曲霉菌感染的AECOPD有2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AECOPD合并肺部曲霉菌感染的患者在慢性心脏病(χ2=9.32,P=0.01)、ICU入住史(P=0.04)、近1年住院次数≥2次(χ2=12.18,P=0.01)、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χ2=4.87,P=0.03)方面与不合并曲霉菌感染的AECOPD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CU入住史(OR=2.92,P=0.02)、近1年住院次数≥2次(OR=7.69,P=0.01)、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OR=3.62,P=0.03)均是AECOPD合并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与AECOPD患者合并感染肺曲霉菌有关,应该加强AECOD患者的筛查与监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肺部曲霉菌感染。
  • 何汉良,丁秀贤,霍东京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78-78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骨科老年气管插管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医院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全麻患者8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8例骨科老年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在术后共有71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7.91%),其中共检出9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0株,占76.09%|革兰阳性菌18株,占19.57%|真菌4株,占4.3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0岁、合并COPD史、合并吸烟史以及机械通气时间≥180 min等是导致老年骨科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插管前口腔清洁、使用一次性喉镜和使用人工鼻则是避免全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骨科老年气管插管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导致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
  • 综述
  • 贾 栗,何 俊,金 虹,张 丽,苏雪婷,郭家彬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81-78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消毒实践
  • 周慧芬,范 历,郑丽丽,金微真,周文哲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85-78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减压沸腾清洗机混合清洗各种器械的清洗效果和效率。方法 使用后的4种代表性器械244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经统一的预处理后使用不同清洗机清洗,采用带光源放大镜目测、ATP生物荧光监测法评价清洗效果。同时观察其清洗效率和操作者的依从性。结果 两组器械放大镜目测合格率试验组98.4%高于对照组95.08%|表面擦拭采样法ATP合格率试验组99.18%,对照组96.72%|冲洗采样法ATP合格率试验组96.72%高于对照组68.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擦拭采样ATP生物荧光检测4种器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冲洗采样ATP生物荧光检测骨科螺钉和外来器械对照组清洗合格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清洗用时70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00 min。95%的清洗人员更愿意选择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结论 减压沸腾清洗技术混合清洗,清洗效果佳,能有效提高清洗效率,增加减压沸腾清洗机的利用率,能减少基层医院购买设备的投入,操作便捷,值得推广应用。
  • 安 越,米 娜,梁丽萍,李 瑞,苏 华,杜龙敏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88-79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聚丙烯弯盘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后所能节省的经济成本及提高的清洗效率。方法 比较每周除锈剂的平均使用量、每清洗100例弯盘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及护理人员对清洗操作流程的满意度。分别采用白纱布、隐血试验及ATP试验检测聚丙烯弯盘和不锈钢弯盘的清洗合格率。结果 应用聚丙烯弯盘和不锈钢弯盘的每周除锈剂使用量分别为461.63 mL±10.38 mL和920.29 mL±18.72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聚丙烯弯盘和不锈钢弯盘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3.93 min±0.84 min和56.43 min±5.0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白纱布、隐血试验及ATP试验检测聚丙烯弯盘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8.5%、98%和97%,均高于不锈钢弯盘的清洗合格率(P<0.05)|与不锈钢弯盘相比,护理人员对不锈钢弯盘和聚丙烯弯盘清洗操作流程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6.27 ± 4.46和97.6 ± 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丙烯弯盘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可以节省医院经济成本,提高清洗效率及清洗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对清洗操作流程的满意度。
  • 贾平骜,黄 牧,邱 伟,张锐鹏,冯少伟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90-79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沈阳市各级医疗机构手术室的消毒现状,为提高医疗机构手术室消毒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无菌物品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3年共采样340件,消毒质量总体合格率为97.35%,不同种类样品消毒质量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χ2=6.895,P=0.075|2017-2019年监测合格率依次为98.23%、96.46%和97.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7,P=0.705)|市级以上和区(县)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手术室消毒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9.47%和9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P=0.016)|不同级别手术室消毒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7.97%和9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12,P=0.179)。结论 2017-2019年沈阳市各级医疗机构手术室消毒质量总体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区县级医疗机构需加强消毒灭菌工作。
  • 张雨侬,王云波,白玉国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92-79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东城区托幼机构的消毒和卫生状况,为预防和控制儿童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2018年东城区134家次托幼机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餐具、教师和儿童手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结果 共采样2 372份,合格2 028份,总合格率85.50%。2016-2018年合格率分别为85.84%、83.33%和87.60%,3年合格率无显着差异(χ2=5.774,P>0.05)。空气、物体表面和餐具合格率分别为57.29%、93.72%和91.02%,教师和儿童合格率分别为85.61%和64.3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城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普遍较好,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加强手卫生的消毒水平,尤其是对幼儿洗手的教育和监督。
  • 感染控制
  • 张灵芳,陈琴琴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94-79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检出情况、易感因素与耐药性,为临床感染控制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6月综合性ICU与非ICU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S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14年1月-2019年6月从某院ICU与非ICU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出SA共计386株,ICU、非ICU分别占19.2 %、80.8 %。标本来源ICU以痰液、血液为主,分别占60.8 %、27.0 %|非ICU以痰液、分泌物为主,分别占47.8 %、25.0 %。ICU SA感染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方面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非ICU患者(P<0.05)。从综合性ICU病房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病房分离的SA菌株,ICU与非ICU来源的SA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现对替加环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ICU、非ICU来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55.4 %、32.7 %(P<0.05)。结论 综合性ICU与非ICU SA感染存在差异,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且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防止SA尤其是MRSA的感染与传播。
  • 经验交流
  • 蔡 冉,陆龙喜,胡珍珍,姜淑庆,祝睿晨,胡国庆,陆 烨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10): 797-80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10.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