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0-07-15
  

  • 全选
    |
    实验研究
  • 田栗洁,程江雪,郭东艳,史亚军,刘炎佼,边 慧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481-48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 7658.2020.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蛇床清热止痒方剂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对皮肤刺激性,为体外抗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菌环试验、稀释法和动物试验法,对蛇床清热止痒方不同制剂体外抑菌效果及其皮肤刺激性进行观察。结果 蛇床清热止痒方水煎液、挥发油及二者混合药液对6种受试微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该方剂混合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3 mg/mL、12.76 mg/mL、25.52 mg/mL和12.76 mg/mL。水煎液与混合药液对豚鼠皮肤无刺激作用。结论 蛇床清热止痒方的水提液与挥发油对所试验的标准菌株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效果,对试验动物皮肤无刺激性。
  • 陈靖宇,孙恒彪,尤 旭,肖 刚,陈佑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484-48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同源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率,为有效防控CRKP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基因分析(PCR)技术,对某医院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与分析。结果 共分析临床分离的CRKP 47株,对该医院临床常用20种抗菌药中的16种耐药率达到90%以上。该医院分离的CRKP主要来源于患者痰液,占分离总菌株数的68%,患者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47株CRKP中,有41株检出blaKPC-2,33株检出blaCTX-M-1-like,6株检出blaCTX-M-9-like,3株菌检出blaNDM-1。47株CRKP同源性分析显示,A型6株、B型11株及C型19株。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的47株CRKP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以blaKPC-2和blaCTX-M-1-like为主,共分布在3种同源菌型,必须加强CRKP监测和抗菌药物管理。
  • 沈林海,金 慧,孔庆鑫,韦凌娅,王英红,陈冰冰,王慧敏,曹 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488-49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手部携带病原菌的分布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携带率。方法 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基因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手采样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共采集医护人员手部标本457份,分离到病原菌59株,分离率为12.91%。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居前3位,构成比依次分别为49.15%、28.81%和13.56%。在59株病原菌中,检出6株病原菌携带4种耐药基因,分别为TEM、CTX-M-9、mecA和blaZ基因。结论 医护人员手携带病原菌比例较高,多为多重耐药菌,提示应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
  • 胡凌飞,李 娜,张 柯,曹 杰,靳爱军,李劲松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491-49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气溶胶细菌浓度的方法,为其应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用人工气溶胶方法,对ATP生物荧光法检测不同试验菌人工气溶胶细菌浓度进行观察,同时与活菌计数法作比较。结果 建立了粘质沙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其混合菌液浓度与ATP发光值的关系曲线,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各曲线的R2值均>0.9,显示在103~109 cfu/mL范围内细菌浓度与生物发光强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混合菌液气溶胶的模拟试验检测结果显示,ATP生物荧光法和平板计数法在气溶胶浓度较高时有较好的相关性,R2值为0.8613。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受细菌气溶胶浓度、不同的采样器和采样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快速检测空气中细菌浓度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但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 张海悦,魏 滢,王 姝,孙景春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496-49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透析机专用次氯酸钠消毒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理化分析方法,对某透析机专用次氯酸钠消毒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次氯酸钠消毒液原液有效氯含量为100 g/L,辅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 mg/L、碳酸氢钠5 000 mg/L和溴化钠8 000 mg/L组成。该次氯酸钠消毒液储存性能稳定。用该消毒液消毒后的透析机残留水中细菌总数<100 cfu/mL,内毒素<0.25 EU/mL,残余氯量<0.1 mg/L,透析液离子浓度指标均符合规定。结论 本研究透析机专用次氯酸钠消毒液性能稳定,并可确保可靠的消毒效果及残留安全和透析安全性。
  • 熊中雨,易凤琼,曾彦超,徐 庆,钟昌艳,杨华文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499-50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2种材质手术铺巾对手术切口细菌污染防控效果。方法 采用棉拭子涂抹采样培养法,对2种材质手术铺巾预防手术切口细菌污染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使用长纤聚酯纤维铺巾的试验组手术患者切口细菌培养阳性率仅为15.6%,明显低于棉布组,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棉布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2.1%,略高于长纤聚酯纤维铺巾组。结论 长纤聚酯纤维铺巾具有良好的防护外科手术切口细菌污染功能,有利于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控。
  • 刘卫平,何 欢,杨永芳,赵宇平,郭天慧,王 萌,许彬彬,杨丽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02-50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内蒙古地区24家医院软式内镜生物膜现状与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方法 以细菌定量检测方法与调查问卷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医院软式内镜管道生物膜形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共检测96条消毒后软式内镜活检管道,消毒效果合格率为81.25%。在消毒不合格的18条内镜中,检测出11条内镜活检管道存在生物膜,生物膜形成占调查内镜总数的11.46%。影响内镜管道生物膜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自来水、过滤水、非含酶清洗剂、含酶清洗剂。调查发现,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总耗时不足20 min者,消毒效果合格率偏低。结论 软式内镜管道清洗消毒不彻底易促使生物膜形成,应采用全管道灌洗,严格执行规范清洗消毒流程,以提高消毒合格率。
  • 项俊之,何春雷,林碎钗,卢中秋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05-50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效果。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监测和相关标本细菌检测方法,对某医院EICU收治的289 例患者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湿巾擦浴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EICU住院患者采用浓度为20 g/L的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湿巾擦浴,可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中心血管插管相关感染率,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住院患者对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湿巾擦浴和住院时间调查满意度达到96.29%。结论 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湿巾擦浴更适合于抵抗力低,易感染的危重症患者,可以降低插管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
  • 赵会杰,王力红,王允琮,张京利,赵 昕,赵 霞,孙 华,马文晖,韩 叙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08-50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消毒方法对呼吸机管路的清洗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和细菌培养法,对某医院使用后呼吸机管路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不同的清洗消毒方法对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后,检出细菌数均<2.0 cfu/件,ATP生物荧光法检测RLU值均<70,消毒效果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 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和复方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后手工清洗消毒法,对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均达到消毒合格要求。本研究结果显示手工清洗消毒法对小批量呼吸机管路再处理综合性价比更高。
  • 应用研究
  • 黄庆华,付喜梅,赖发伟,曾文明,刘莉莉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10-51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成都市部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设备运行情况和灭菌效果,为医院消毒中心灭菌设备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并结合使用无线温度压力验证仪、生物及化学指示物,对灭菌设备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与分析。结果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消毒供应中心配有率分别为100.00%、76.92%、23.08%;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与化学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均为100.00%,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物理监测灭菌合格率为85.36%,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与环氧乙烷灭菌器生物监测灭菌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 成都地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总体灭菌设备运行良好,但灭菌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应引起关注。
  • 刘银梅,史庆丰,吴晓松,杨惠英,钱秀芳,梁继仁,余 红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13-51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FRMS、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关于CRKP血流感染患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应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各个危险因素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9篇,总样本量为2 015例,7篇病例对照研究,2篇队列研究,NOS评分为6~8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ICU入住史、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机械通气、透析、留置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过去90 d使用抗菌药物,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ICU入住史、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机械通气、透析、留置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过去90 d使用抗菌药物是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及时识别CRKP的高危人群,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降低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 王 珂,王 伟,乔 博,赵俊娅,张 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18-52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9年5月全院869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基线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5.18%,其中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医生(P<0.05),职称越低的护士锐器伤发生率越高。锐器伤发生的环节主要为加药时、拔除动(静)脉针、手术缝针、抽动脉血等操作环节。锐器伤发生的暴露源为HBV、HCV和梅毒。结论 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预防锐器伤的发生。
  • 王振玲,赖晓全,谭 莉,彭威军,魏诗晴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21-52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T5"H〗摘要 目的 调查清洁区域环境质量,进而排查针对疫情的院区布局改造和感控流程是否存在疏漏,确保院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方法 对医院病区清洁区、行政楼、公寓楼、餐饮中心等30个重点监控清洁区域进行空气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ATP荧光检测和医务人员手部ATP荧光检测。结果 空气未检出新冠病毒,空气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合格率为96.67%。病区清洁区物体表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ATP荧光检测物体表面合格率为86.25%,工作人员手ATP检测合格率为40%。结论 医院清洁区环境质量洁净安全,针对疫情的布局和流程改造切实有效。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同时,应加强院内、外手卫生和驻地及转运公交的清洁消毒。
  • 张丽华,王骁踊,赵洪利,唐 莉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25-52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T5"H〗摘要 目的 〖JP2〗了解雷神山医院医疗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为新冠肺炎定点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及运行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雷神山医院2020年3月1日-3月20日期间污水排放指标和运行数据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经处理后的医疗污水,各项关键指标均符合传染病医院污水的排放标准。雷神山医院单位病床日均污水量为0.509 m3,单位病床日污水量变化系数为1.24,满足1 500张床位的医疗污水日处理能力,应达到1 039~1 134 m3。结论 在病种单一的特种传染病医院,医疗污水产生量相对稳定,排放指标符合要求。
  • 耿 慧,叶美洁,郑树楷,刘彩霞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28-53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早期居民手卫生、居家消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和日常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2月3日通过网络邀请粤东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截至2020年2月6日,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9.0%(876/885)。大多数居民日常洗手时长较短(86.2%),在疫情早期大多增加了洗手时长(85.7%)与频率(92.1%)。疫情早期进行居家消毒居民不足五成(47.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医学背景(OR=1.929)的居民日常洗手时长更长。在疫情期间,女性、31~40岁和41~50岁年龄组、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非医学背景、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洗手时长更长;女性、31~40岁和41~50岁年龄组、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居民洗手频率更高;男性、具有医学背景(OR=1.381)、家中无儿童、高认知(OR=1.560)的居民更加注重疫情期间的居住环境消毒。结论 疫情发生后绝大多数居民能够增加洗手时长与频率,但居家消毒意识不高。居民的日常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习惯有待提高。
  • 张 晓,张 彤,刘慧媛,王 东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32-53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消杀服务公司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作用,以便改进和提高。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与济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杀服务公司的资源和技术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济南市消杀服务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物资储备量远远高于其消耗量。参与终末消毒的新冠肺炎疫点数、面积和参加人次分别占全市的70.21%、89.09%和37.29%。消杀服务公司参与随时消毒760人次,占全市医学观察点随时消毒面积的9.24%;参与预防性消毒469点次,消杀面积达414.63万m2。结论 消杀服务公司在人力、物力和技术层面助力济南市疫情防控的疫点终末消毒、隔离观察点随时消毒与社会预防性消毒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曹 玲,何树森,李青峰,刘应芬,雷高鹏,蒋玲玉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35-53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估新冠肺炎患者所在负压病房的物体表面核酸检测实际价值及其消毒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评估某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入住的负压病房物体表面核酸检测及其消毒有效性。结果 消毒前住有新冠肺炎患者的负压病房内多处物体表面检出新冠病毒核酸,经采用有效氯浓度为2 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所在负压病房物体表面存在病毒污染,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可有效清除污染,提示消毒措施有效。
  • 张 婧,刘晓康,杨 娜,杨 彬,孙文魁,崔树玉,孙启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37-53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手术衣种类及手术衣使用情况,以便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对手术衣的管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东省部分二级和三级医院手术衣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2015-2016年山东省辖区内107家医院手术衣使用情况。所调查的医院使用手术衣以普通棉织物和一次性无纺布为主,较少医院使用高密度聚酯纤维织物以及PE、TPU、PTFE多层贴合膜复合材料手术衣。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院的手术室中手术衣使用适用类型无明显差异,破损严重为普通棉织物手术衣停用的主要原因。结论 医院在选购手术衣时,一次性无纺布手术衣的防护效果是主要考虑因素。普通棉织物手术衣则对其舒适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其破损严重的情况在所调查的医院中较普遍,说明手术衣的使用仍需进一步规范和管理。
  • 综述
  • 叶慧芬,曾俊韶,冯 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40-54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消毒实践
  • 邓 兵,杨 惠,杜志辉,赵洪梅,唐 田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44-54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基层部队营区预防性消毒工作开展情况,为开展针对性技术帮带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察看的方式,对部分驻京基层部队新冠疫情期间营区消毒工作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7个单位,消毒药品储备均较为充足,但多数单位喷雾设备种类欠缺,现有喷雾器具腐蚀损坏较重。所有单位均加强了室内通风换气,对公共场所室内环境和营门暂存物品进行化学消毒。部分单位在营区、办公楼入口等场所设置“消毒脚垫”。个别单位还对进入营区的人员进行消毒或对室外操场地面和空气进行化学消毒,或使用放置过久的消毒液。结论 所调查基层部队在预防性消毒工作中存在消毒对象确定不够严谨、消毒方式不够科学,以及过度消毒现象;应加强基层卫生人员防疫专业培训,提高消毒的科学性,做好消毒药械配备和管理。
  • 江双珠,黄淑清,傅淑英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46-54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清洗方法对硬式内镜器械的清洗效果,探索更有效的处理流程以提高硬式内镜器械清洗质量。方法 采用目测法和隐血试验法对3种方法清洗硬式内镜器械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目测法和隐血试验法检测清洗后的硬式内镜器械,洁净质量以C组方法合格率最高,分别为97.6%和95.8%;B组合格率分别为85.7%和77.4%;A组合格率分别为73.8%和66.1%。结论 对于使用后的硬式内镜器械采用多酶浸泡5 min+超声清洗5 min+高压水枪冲洗5次+蒸汽清洗相结合的清洗方法,能显著提高器械清洗质量。
  • 张 燕,江 珉,何红艳,谭 庆,滕 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48-54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3种消毒方式对医院半污染区的新冠病毒消毒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核酸检测方法,对3种消毒方法消毒医院半污染区新冠病毒的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消毒前在半污染区均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分别采用含氯消毒剂喷洒、卫生湿巾擦拭、含氯消毒剂喷洒+卫生湿巾擦拭等3种消毒方法,消毒作用30 min之后2 h内新冠病毒核酸均为阴性。在消毒后4 h,单独采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或卫生湿巾擦拭消毒的门把手和电脑键盘上重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用含氯消毒剂喷洒+卫生湿巾擦拭消毒的部位均未检出阳性。结论 采用含氯消毒剂+卫生湿巾擦拭的消毒方式是更可靠的消毒方式。
  • 刘 波,安利容,张 菊,杨 玲,刘延一,陈 瑶,杨俊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50-55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区口腔诊所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现状,进一步规范灭菌器管理,保障口腔器械消毒灭菌质量。方法 通过现场查看、问卷调查、灭菌效果检测等方式,对某区64家口腔诊所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现状及灭菌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64家口腔诊所中,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配备有打印装置的机构占8.96%,每锅次进行化学监测的机构占18.75%,定期进行生物监测的机构占1.56%,有灭菌运作记录的机构占43.75%,灭菌监测资料保存规范的机构占31.25%,常用灭菌程序选择正确率为79.69%,灭菌操作人员经过规范培训的机构占9.37%,生物监测合格率97.01%,化学监测合格率为88.06%。结论 口腔诊所在灭菌设备使用管理、灭菌质量监测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规范化使用的监管与培训。
  • 朱 文,汤 辉,樊 玲,闵 琴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52-55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医院环境卫生消毒效果,以便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方法 通过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某医院连续3年消毒效果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共采样751份,消毒效果平均合格率为97.87%。以使用中消毒剂卫生合格率最高,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合格率最低。2018-2020年连续3年消毒效果平均合格率依次为98.46%、96.78%和100.00%。结论 该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及日常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整体较好,需要加强薄弱环境消毒管理。
  • 感染控制
  • 刘 丽,杨 梅,夏 俏,高 铭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54-55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保洁工作应急管理策略。方法 运用PDCA循环对保洁工作实施应急管理,通过应知应会理论知识培训、应用SOP流程可视化指导、建立分级质控管理体系、细化考核指标跟进督查等措施加强保洁管理,分析比较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各评价指标。结果 保洁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各项监测指标均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运用PDCA循环对保洁实施可视化应急管理策略,提高了保洁员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提升了保洁质量和医护人员对保洁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医院感染防控。
  • 经验交流
  • 郑文静,李 楠,刘 杨,翟红岩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56-55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郭素萍,冯 晋,李雪梅,李 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58-55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车 莎,郝春霞,商临萍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0, 37(7): 559-56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0.07.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