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消毒液对304不锈钢、6063铝合金和镀锌板等常用装饰金属的腐蚀作用。方法 使用浓度为2.2 mg/L的PCMX消毒液对304不锈钢、6063铝合金和镀锌板进行每日1次喷洒,持续8周,采用数码相机、三维视频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 (SEM)进行宏观与微观腐蚀形貌观察;利用线性极化 (LP)、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等对腐蚀行为与机制进行电化学分析。结果 PCMX消毒液处理后,3种金属皆发生局部腐蚀,局部腐蚀面积(m2)和腐蚀电流(I)顺序均为镀锌板>6063铝合金>304不锈钢,304不锈钢和6063铝合金的腐蚀电流先大幅下降再缓慢增大,镀锌板的腐蚀电流逐渐增大。结论 PCMX水解可以产生Cl-,造成金属局部腐蚀发生,3种金属中304不锈钢耐蚀能力最强。
目的 研究季铵盐消毒剂、75%乙醇、商品核酸清除剂和含氯消毒剂对MS2噬菌体核酸污染的清除效果。方法 将1010 PFU/mL的噬菌体悬液滴加在无菌物体表面载体上,2 000 mg/L双链季铵盐消毒剂、75%乙醇、核酸清除剂和有效氯1 000、2 000 mg/L含氯消毒剂作用10或30 min,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常用消毒剂对MS2噬菌体核酸的清除效果。结果 作用30 min, 含有效氯2 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可完全清除MS2噬菌体基因,2 000 mg/L双链季铵盐消毒剂、75%乙醇、商品核酸清除剂和有效氯1 000 mg/L含氯消毒剂对MS2噬菌体基因清除效果较差。结论 用有效氯2 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可清除病毒核酸。
目的 研究稀释离心法在病毒灭活试验中对残留消毒剂去除的效果。方法 配制900 mg/L有效氯消毒液,与脊髓灰质炎I型病毒(PV-I)悬液混匀后,设置0.5、2.5、5.0和7.5 min 4个作用时间,采用悬液定量法和病毒灭活试验检测稀释离心法对残留消毒剂的稀释去除效果。结果 第1、2组平均TCID50的对数值分别为1.11和1.22,第3、4、5组平均TCID50的对数值分别为6.39、6.33和6.11,且3组间误差率为5.06%,表明稀释离心法能有效去除含氯消毒剂的残留作用。结论 采用稀释离心法能够有效去除病毒灭活试验中残留的消毒剂。
目的 探究200 mg/L微酸性次氯酸水(SAHW)对藻酸盐和硅橡胶口腔印模材料进行浸泡消毒的效果。方法 分别制备藻酸盐和硅橡胶染菌印模片,分为SAHW 200 mg/L浸泡组、NaClO 500 mg/L浸泡组、蒸馏水浸泡组和无浸泡对照组,以及SAHW模拟临床组和NaClO模拟临床组,各浸泡组浸泡消毒10 min,各模拟临床组先使用蒸馏水浸泡染菌印模片15 s,取出沥干1 min,再分别使用相应消毒剂浸泡消毒10 min,浸泡消毒结束,计算细菌杀灭率。结果 SAHW 200 mg/L和NaClO 500 mg/L浸泡消毒10 min对染菌藻酸盐印模片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杀灭率均<99.9%,而对染菌硅橡胶印模片上的2种菌的杀灭率均>99.9%,模拟临床试验中,对2种印模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杀灭率均>99.9%。结论 200 mg/L SAHW在模拟临床条件下使用可作为有效的印模消毒剂。
目的 观察短波紫外线(UVC)发光二极管 (LED)协同新风系统对室内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空气消毒模拟现场试验方法,对不同辐射通量的UVC LED协同新风系统消毒室内空气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辐射通量540 mW的UVC LED协同新风系统对室内空气中大肠埃希菌的杀灭率为84.44%,辐射通量180 mW的UVC LED协同新风系统的杀灭率为80.93%。在打开新风系统加湿功能使相对湿度达到85.00%的情况下,上述2种辐射通量的UVC LED协同新风系统对室内空气中大肠埃希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8.69%和98.49%。结论 短波紫外发光二极管协同新风系统对室内空气中大肠埃希菌具有一定除菌效果,但需要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提高到85%。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空气压缩机使用及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国内部分医疗机构CSSD空气压缩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中涉及综合医院1 765家,以科室分散式供气最多,占总体的39.1%;医院集中式供气和科室集中供气分别占27.2%和22.3%。在压缩空气输出管路上安装过滤器的医院占34.0%。空气压缩机有产品说明书的占87.2%,无专门维护人员和保养管理制度的医院分别占4.6%和72.5%。能对压缩空气湿度和微生物进行监测的医院分别占8.6%和9.4%。结论 国内医院CSSD压缩空气的使用与维护情况不容乐观,应提高医疗气体卫生质量。
目的 比较传统储存柜、微电脑程控储存柜和负压真空洁净储存柜储存软式内镜的干燥及微生物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36条内镜分为3组,每组12条,经标准化再处理后,分别于传统储存柜、微电脑程控储存柜、负压真空洁净储存柜中储存,于储存后12、24、36、48、72 h和7 d,采用管腔检测仪和氯化钴试纸评估干燥效果,采用微生物学监测法评价消毒后存放效果。结果 管腔检测仪检测结果显示,7 d后3组储存柜储存内镜平均干燥合格率分别为30.56%、45.83%和100.00%($\chi$2=0.059,P<0.05)。氯化钴试纸检测结果显示,传统储存柜储存时间<48 h、微电脑程控储存柜储存时间<36 h时无干燥合格内镜,负压真空清洁储存柜内镜储存12 h时干燥率即可达100.00%;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3组储存柜储存12 h时,内镜管腔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均为100.00%,随着储存时间延长,传统储存柜、微电脑程控储存柜内镜管腔微生物检测合格率逐渐下降,负压真空洁净储存柜储存7 d后微生物学检测合格率仍为100.00%。结论 负压真空洁净储存柜储存软式内镜的存放效果较好。
目的 研究消毒供应中心(CSSD)细节一体化管理方案构建及对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采取细节一体化管理方案前后处理的器械各900件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卫生监测和现场观察的方法,对2组器械涉及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物体表面消毒质量合格率、器械清洗合格率和器械包装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物品补充时间、取物时间以及物品准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包装破损率和湿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SD细节一体化管理方案的实施可显著提升消毒质量。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患者1 395株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流行特征和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GNB) 1 395株,检出率为14.80%;CR-AB 893株,检出率为16.92%; CRE 405株,检出率为3.37%; CRPA 97株,检出率为1.76%。5年 CR-GNB 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前5位临床科室为神经外科(21.86%)、干部保健病房(21.15%)、重症医学科(20.9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6.85%)和神经内科(7.67%);CR-GNB检出率最高为下呼吸道(79.50%),其次是泌尿系统(10.75%)和血液相关感染(5.45%);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且耐药性较高;CRAB仅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相对敏感;CRE对呋喃妥因、头孢替坦比较敏感;CRPA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比较敏感。结论 CR-GNB的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低。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污水消毒的合格率。方法 2020—2022年现场采集杭州市1 155家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污水,依据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对污水样本的粪大肠菌群进行每月1次的监测及评价。结果 共检测1 155家医疗机构污水样本41 580份,总合格率为98.99%。2020-2022年的合格率依次为99.75%、98.96%和98.25%,3年的合格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的污水3年总合格率分别为99.22%、99.58%、98.46%和98.94%。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的合格率随年份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口腔诊所在个体诊所类型医疗机构中合格率最低,为98.50%。结论 杭州市各级医疗机构污水消毒效果较好,民营医院和口腔诊所污水消毒处理仍需加强规范管理。
目的 探讨三维质量模型在医院病区保洁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病区保洁员36例作为干预前组,实施常规手卫生管理;将2021年1—6月病区保洁员36例作为干预后组, 在干预前组的基础上应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进行干预,比较2组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手卫生知识考核成绩、手部细菌检测合格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干预后组的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67.33%,正确率为52.09%,手卫生知识考核成绩为86.83±5.60,手部细菌检测合格率为96.53%,患者对保洁人员手卫生满意度为95.28%,均较干预前组有所提高 (P<0.01)。结论 三维质量模型管理策略可显著提高病区保洁人员手卫生管理质量。
目的 探讨改良清洁消毒法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急诊ICU收治的255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收治的248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洁消毒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清洁消毒方法基础上采用改良清洁消毒法。观察2组患者MDRO感染率、三管感染发生率、菌落数达标率及患者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MDRO 感染率及三管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改良式环境清洁消毒管理法实施后,空气、物体表面菌落数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数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未愈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0.05),而好转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清洁消毒法可有效降低ICU住院患者MDRO感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目的 了解信息护士岗位在消毒供应中心应急手术器械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实际应用观察方法,对设立信息护士岗位在应急手术器械处理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 设立信息护士岗位后提交应急手术器械的数量和应急手术器械处理延误数量明显低于设立之前。器械应用和处理相关人员对信息护士的作用满意度分别为92.86%和100.00%。结论 在应急手术器械的管理中设立信息护士可提高手术器械处理质量,提高应急手术器械的供应效率,获得满意的效果。
目的 观察消毒供应中心(CSSD)实施6S管理前后的流程质量、质量控制效果、科室满意度等。方法 以2020年7月—2021年6月常规管理的消毒器械302件、CSSD护理人员25例、医护人员101例为对照组,以2021年7月—2022年6月实施6S管理后的消毒器械305件、CSSD护理人员25例、医护人员101例为观察组。观察流程质量、科室满意度、护理人员能力和管理效果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器械清洗、包装、灭菌、发放流程合格率及科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SSD护理人员基本知识、自我防护、去污与包装、灭菌与存放、发放与回收、服务态度、工作技巧、包装质量、质控管理、供给及时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SD实施6S管理后可改善护理人员能力与管理效果,提高其流程质量及科室满意度。
目的 了解青海某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EICU)连续4年医院感染变化及多重耐药菌(MDRO)分布情况。方法 对2018—2021年EICU监测指标包括医院感染指标监测基本数据、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三管”使用及其相关感染状况、MDRO检测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8—2021年共监测EICU住院患者2 249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40%,例次感染发病率为10.58%,4年总体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呼吸系统占59.24%,泌尿系统占20.17%,血液系统占6.73%,4年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相关感染中,VAP占13.67‰,CAUTI 占3.65‰,CRBSI 占0.31‰,4年间“三管”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RO检出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1.22%),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占46.70%,CRE检出株数较上年度均有所增多。结论 EICU医院感染中发生VAP、CAUTI相关感染的人群是感控重点关注人群,MDRO管理需重点关注。
目的 探讨集束化感控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作为干预前组,自2021年1月开始将集束化感控管理模式应用于感染防控工作,并在实施1年中持续进行质量改进,将2021年1—12月作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医院感染率下降($\chi$2=13.842,P<0.05),CLABSI千日感染率和CAUTI千日感染率降低($\chi$2=4.370,P<0.05;$\chi$2=15.082,P<0.001),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感染检出率均显著降低($\chi$2=4.799,P<0.05; $\chi$2=31.676,P<0.05),手术部位感染率从0.20%降低至0.13%($\chi$2=4.690,P=0.030),手卫生依从率提高至80.16%( $\chi$2=369.209,P<0.001),手卫生正确率提高至79.35% ($\chi$2=507.178,P<0.001)。结论 集束化感控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的临床分布特点,为临床科室提供MDRO感染防控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7—2021年140 60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信息,分析各科室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细菌种类分布、标本类型和感染部位等临床分布特点。结果 5年发生MDRO医院感染106例次,例次感染率0.08%,各临床科室感染率0.03%~0.95%。外科系统病区神经外科感染率最高,内科系统病区呼吸科感染率最高。各科室医院感染MDRO的种类、标本类型及感染部位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DRO以呼吸道感染为主,ICU的感染率最高,医院感染以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为主。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医院收治患儿细菌学标本的来源、病原菌分离情况和药敏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共分离病原菌8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6株(58.83%)、革兰阳性菌333株(41.16%)。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08株(25.71%)、屎肠球菌96株(11.87%)、肺炎克雷伯菌51株(6.30%)、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5.32%)和鲍曼不动杆菌43株(5.32%)。主要标本来源为中段尿标本366株(45.24%)、痰液标本168株(20.77%)、血液标本121株(14.96%)。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挫胺均敏感,对青霉素耐药率均>90%。共检出多重耐药菌2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0.23%,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20.93%。结论 该医院儿科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逐年增多,对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保持高耐药性、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逐渐增高。
目的 探讨某医院多部门联动遏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作用。方法 以某医院2017年6月1日—2019年6月31日和2019年7月1日—2021年6月31日入院的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控措施,观察组采用多部门联动落实防控措施。分析2组MDRO感染现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防控措施落实依从性、MDRO住院日医院感染率、MDRO社区定植率和医院定植率。结果 观察组MDRO检出次数、例次数、感染类型等感染现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抗菌药物累计每100人日消耗抗菌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数、总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 124.25±101.01)和(4 387.24±124.36)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防控措施落实依从性、平均住院天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DRO住院日医院感染率、MDRO社区定植率和医院定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部门联动落实防控措施可提高临床医务人员MDRO防控措施的落实依从性,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降低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
目的 评价智能消毒机器人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终末消毒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6月—2022年2月,采用现场消毒试验方法,探究智能消毒机器人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终末消毒效果。结果 该消毒机器人采用紫外线+超干雾雾化模式,以紫外线灯辐照量108 mJ/cm2、超干雾发生器喷雾量280 g/h,用量9 g/m3,持续消毒1 h。消毒后物体表面菌落数为(3.20±0.57) cfu/cm2,检测合格率为95.0%;消毒后空气菌落数为(0.23±0.12) cfu/(30 min. ϕ90皿),检测合格率为100.0%,整个消毒时长为(69.58±5.21) min。结论 智能消毒机器人在ICU中应用能提升终末消毒效果,节约人力。
目的 比较蒸汽清洗机应用在不同清洗步骤对妇科人工流产吸管的清洗效果。方法 选取人工污染的金属复用6号人工流产吸管120根,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根;试验组采用先超声清洗后蒸汽清洗的流程,对照组采用先蒸汽清洗后超声清洗的流程,通过残留蛋白检测和ATP生物荧光法比较2组妇科人工流产吸管的清洗合格率。结果 试验组人工流产吸管残留蛋白比对照组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3.3%和73.3%; ATP生物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清洗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清洗后再蒸汽清洗可有效提高妇科人工流产吸管的清洗质量。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TD)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的177件PETD器械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传统模式组和PDCA循环模式组,分析2组方法PETD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医护满意度、供应室相关知识掌握率。结果 PDCA循环模式组PETD器械清洗合格率、医护满意度和供应室相关知识掌握率3项指标与传统模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灭菌合格率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CA 循环模式能有效提高PETD器械的清洗质量,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护人员满意度。
目的 对一起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聚集发病事件进行调查,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遵循边调查边控制的原则,对神经内科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聚集发病事件开展流行病学与环境卫生学调查,并对防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神经内科在1个月内有10例住院患者相继发生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超过历年散发水平(χ2=18.555,P<0.001),确认存在聚集发病。环境卫生学调查结果显示,周围环境物体表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6%,患者留置2 ~ 3 d的某型号和其他型号留置针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0%,而同批次未拆封留置针细菌培养为阴性。采取更换静脉留置针型号等综合干预措施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发生率由3.66%显著下降至0.37%(χ2=7.482,P=0.006),聚集发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医院感染防控关键在于落实,静脉留置针安全问题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