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15
  

  • 全选
    |
    实验研究
  • 闫峥,韩杰,任哲,张雪,费春楠,魏秋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81-8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2种纳米二氧化钛溶胶(TiO2)(0.21%纳米TiO2溶胶+Ag+,0.57%纳米TiO2溶胶)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检测0.21%纳米TiO2溶胶+Ag+、0.57%纳米TiO2溶胶、0.57% TiO2 P25悬浊液3种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效果;采用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检测0.57%纳米TiO2溶胶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结果 0.21%纳米TiO2溶胶+A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作用5、3和1 min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0.57%纳米TiO2溶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作用1.5、1和0.5 min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其对塑料制品以及不锈钢表面细菌作用30 min,杀灭对数值均>3.00;0.57% TiO2 P25悬浊液对3种受试菌作用1.5 min的杀灭对数值均未达到5.00。结论 纳米TiO2溶胶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对不同细菌繁殖体均可以达到消毒合格,对物体表面污染细菌也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 梁辰,张伟,孙惠惠,段弘扬,李陆瑶,沈瑾,张流波,王佳奇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84-8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学防冻成分用于低温消毒剂的防冻配方。方法 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单一成分和复合配方在实验室低温下(-18℃)存放不同时间(1、4、8和24 h)后的凝固情况,从而评价其防冻效果。结果 在低温下(-18℃),单一成分的氯化钙(>26 g/100 mL)、氯化镁(>24 g/100 mL)、乙醇(>50%,v/v)、乙二醇(>39%,v/v)具有防冻效果;复合配方氯化钠(20 g/100 mL)+乙二醇(15%,v/v)、氯化钠(15 g/100 mL)+乙醇(15%,v/v)+乙二醇(10%,v/v),可以经济有效地实现-18℃下不凝固。结论 本研究中的2种复合配方可以实现低温消毒剂的防冻目的,在低温消毒工作中可作为候选配方。
  • 朱庆丽,李昕,徐兴亚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88-9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鉴定一种含三氯生的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剂的中和剂,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依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对中和剂进行鉴定。依据YY 0299—2016和《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观察该消毒超声耦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回收率。结果 10 g/L胰蛋白胨+5 g/L氯化钠+100 g/L吐温80+5 g/L硫代硫酸钠+1 g/L组氨酸可有效中和该消毒超声耦合剂对试验菌的抑制作用,以上述中和剂为稀释液,试验组控制菌的回收率在73%~98%;中和剂对照组控制菌的回收率在71%~102%,试验组在平板上有相应菌落生长,并呈现典型的菌落特征,中和剂对照组均不长菌。结论 通过优化中和剂,建立该消毒超声耦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 蒋丽娟,孙亮,张晓玲,陈宝宝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91-9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某二氧化氯雾化消毒机对密闭空间内物体表面消毒的最佳作用浓度、时间及其消毒效果。方法 以布片和金属片为载体,研究二氧化氯300、400和500 mg/L时,3个不同作用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实验室杀菌效果;模拟现场试验研究二氧化氯300和400 mg/L喷雾消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现场试验选择密闭空间内物体表面样本30组,用二氧化氯400 mg/L喷雾消毒效果,计算杀灭对数值。结果 二氧化氯400 mg/L对布片载体(喷雾消毒15 min,密闭作用10 min)、金属载体(喷雾消毒25 min,密闭作用1 h)上3种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模拟现场试验中,二氧化氯400 mg/L喷雾消毒15 min,密闭作用10 min,3次试验的杀灭对数值>3.00,在同样的条件下,现场试验中30个不同试验位点的杀灭对数值>1.0。结论 该雾化消毒机使用二氧化氯400 mg/L,喷雾消毒25 min,关机后密闭作用1 h,对密闭空间内物体表面可达到标准要求的消毒效果。
  • 何雨婧,丁波天,王晓玲,李明艳,陈鹤鸣,杜华茂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94-9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调查重庆某大学校医院环境细菌耐药基因,并观察纳米银对环境细菌消毒的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分离,提取细菌DNA检测7种常见耐药基因;测定纳米银对参考菌株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分离菌株赫氏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超声雾化20 μg/mL纳米银对以上参考菌株和分离的耐药菌进行5 min的消毒处理,计算杀灭率。结果 共采集了44份棉拭子,43份在LB培养基中生长良好,PCR检测发现该院环境样品耐药基因阳性率为65.8%,其中mecA阳性率最高。有10个采样点出现2种耐药基因阳性,3种耐药基因阳性点为3个,未检测到多黏菌素耐药基因。雾化纳米银消毒结果表明,20 μg/mL纳米银雾化处理5 min对参考菌菌株和分离菌的杀灭率达90%以上。结论 该医院耐药菌阳性率较高,超声雾化纳米银消毒方法对耐药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 刘小凤,侯雯倩,刘东玲,海洋,苏敬,董劲曲,徐兰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98-10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究五倍子、黄芩、金银花、板蓝根、连翘、薄荷、山楂七味中药及其组方的抑菌作用。方法 使用水煎煮法提取各单味中药及其组方的活性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纸片扩散法和平板培养法测定其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设计7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初步确定最优抑菌配比。选择对抑菌活性影响最小的脱色方法。结果 7味中药中五倍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30.3±0.81) mm;山楂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17.7±1.03) mm;黄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抑菌圈直径为(14.5±1.38) mm。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连翘、山楂、板蓝根、五倍子、金银花、黄芩、薄荷按质量比为2∶〖KG-*2/3〗1∶〖KG-*2/3〗2∶〖KG-*2/3〗2∶〖KG-*2/3〗1∶〖KG-*2/3〗2∶〖KG-*2/3〗1组成的中药组合物抑菌效果最好。75%水提醇沉法脱色对抑菌作用影响小。结论 五倍子、山楂和黄芩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最强,7味中药的配伍可以产生协同增效的效果,可使用75%水提醇沉法对药液脱色。
  • 凌映茹,朱铭洪,霍宗利,吉文亮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03-10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消字号乳膏中灰黄霉素、酮康唑、联苯苄唑、克霉唑、硝酸益康唑、硝酸咪康唑、盐酸萘替芬和盐酸特比萘芬等8种抗真菌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APCELL PAK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20 nm波长检测,外标法定量消毒乳膏中非法添加的抗真菌药物成分。结果 8种抗真菌组分在0.06~20.8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95~6.95 mg/kg和5.85~20.86 m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92%~104.05%,相对标准偏差为1.25%~3.80%。市售的20批消字号乳膏中8批样品检出硝酸咪康唑,含量为8.8~23.7 mg/g,1批样品检出酮康唑,含量为9.7 mg/g。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测定消字号乳膏中非法添加的8种抗真菌药物。
  • 林云万,张旭,赵正阳,伍业健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06-10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超声探头及耦合剂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通过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广州市21家省市级医院的体外超声探头、阴道超声探头、阴道超声探头覆盖物及不同类型耦合剂进行采样,实验室进行活菌计数和致病菌鉴定。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超声探头在使用过程中的感染防控措施。结果 抽检71份体外超声探头、16份阴超探头和16份避孕套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8.6%、85.7%和100%。使用中、未开启非消毒型耦合剂和21份消毒/灭菌型耦合剂,合格率分别为21.7%、38.1%和100%。非消毒型耦合剂中的污染菌主要为黏质沙雷菌和洋葱伯克霍尔菌,2份使用中非消毒型耦合剂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超声探头和阴道超声探头在临床使用中选用含消毒剂纸巾擦拭的分别占38.1%和61.5%,有30.8%的医院阴道超声探头未使用无菌型耦合剂。结论 非消毒型耦合剂细菌、真菌含量超标严重,存在院内感染的风险。
  • 应用研究
  • 时尧,申晓方,黄咏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09-11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对消毒供应中心(CSSD)手术器械质量缺陷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医院CSSD 2017年2月—2019年2月和2019年3月—2020年3月分别采用常规处理和采取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后处理的2组手术器械,每组230件,在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再处理质量缺陷、满意度和防护行为评分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返洗率和及时回收率、再处理手术器械质量缺陷项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科室满意度和防护行为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理论提高了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和科室工作人员防护行为及满意度,降低了相应的缺陷发生。
  • 郭青青,王兢,周春莲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12-11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构建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工具,为提高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供参考。方法 由5所三级医院感控专职人员、手术室护理人员、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共计20名组成专家组,应用头脑风暴法、文献荟萃法识别风险因素,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风险因素权重值,通过文献分析法确定风险来源。结果 风险指标体系共分为两级,一级指标为风险类型,二级指标为风险因素。风险权重排名前5位的因素为无菌操作不规范、术前或术中患者感染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复用医疗器械污染、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不规范和医疗用水污染等。结论 通过专业参与者实践经验构建出一套针对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价工具,有助于科学开展感染风险评估,提升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 白宇超,郝亚静,张传福,曲绍娟,孟洋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16-11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查找驻京部队单位食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餐饮具及环境卫生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60家驻京单位集体食堂,对其卫生管理、建筑与布局、原料采购与贮存卫生、环境卫生与设施等项目进行现场勘验和制度检查;采用大肠菌群食(饮)具快速检测纸片对餐饮具消毒质量进行抽检;采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检测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效果。结果 60家食堂中食堂卫生风险发生比例排名前5位的为无水质检测报告(63.33%),无集中空调检测报告(40%),食材贮存不合规(36.67%),食品留样种类不全和(或)分量不足(36.67%),以及冷荤间紫外线灯悬挂位置不合理(36.67%)。紫外线灯辐照强度不足的单位占比为8.33%。共抽检300件餐饮具,总合格率为97%;其中,餐盘消毒合格率为98.33%,筷子合格率为95%。结论 驻京部队单位食堂管理有待加强,筷子等餐具消毒和紫外线灯辐照消毒需规范。
  • 于庆潭,张雪莹,姜靖,刘玮,庞继恩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19-12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军队离退休干部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及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住院军队离退休干部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该院2021年度共收治783例住院军队离退休干部,院内感染127例,院内感染率为16.22%。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上呼吸道感染,其中双重感染率达到17.32%,多重感染率达到5.5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15 d、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贫血与有创诊疗操作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军队离退休干部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住院时间≥15 d、有创诊疗操作等为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其院内感染率。
  • 胡爱玲,佟钊,赵旭初,杜雅丽,王东,衡媛,王娜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22-12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8年1月—2021年12月分离培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标本分布、科室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结果 4年来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2 812株,其中标本来源构成比居前3位为痰液、血液和尿液,分别占62.5%、12.3%和9.4%。分离株主要来源科室分别为ICU、呼吸科和神经外科。非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的15种抗菌药物普遍敏感。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素复方制剂的耐药率均超过85%。除复方新诺明外,尿液标本比血液、痰液标本的耐药性更为严重。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分布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
  • 蔡光,阙凤霞,江熠,王唐,董兆鹏,宋灿磊,叶玉龙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25-12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医院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GICU)环境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鲍曼不动杆菌(AB)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以2018—2020年该院GICU 6类环境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样本进行目标病原菌分离,并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9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1 040件样本,SA和AB检出率分别为6.92%和7.69%。7类调查对象中患者直接接触物品SA和AB检出率均居首位,分别为12.50%和28.75%。SA对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但对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利福平等药物敏感;AB对各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但对复方新诺明敏感。结论 该院应加强对GICU内患者直接接触物品表面消毒,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临床用药策略。
  • 丁希琼,朱娟,喻船丽,尹世玉,郑幼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28-12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PDCA结合复盘管理在灭菌器报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20年6—11月1 053锅次低温灭菌为对照组,2021年6—11月实施PDCA结合复盘管理后的1 207锅次作为试验组,对比实施前后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故障报警率、两组故障报警阶段及相关因素发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采取PDCA结合复盘管理,观察到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故障报警19锅次,报警率为1.6%。在19次灭菌器故障报警中,因潮湿导致报警12次,发生率为0.99%;其他报警因素包括装载超量、卡匣走位和未清理及断电等。结论 PDCA结合复盘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报警率,提升工作质量及效率。
  • 吴明华,孔宛如,令娟,刘阳,王俊玲,张浩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30-13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甘肃省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对甘肃省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及时转运、防盗措施、岗前培训、定期体检和交接记录保存等管理现状进行调查,计算合格率。结果 共发放问卷613份,经过筛选后获得有效问卷540份,问卷有效率为88.09%。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及时转运(<2 d)合格率远低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分别为69.28%、83.83%和90.24%;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防盗措施合格率中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最低,为93.07%;在组织岗前培训方面,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合格率最低,为73.49%;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在组织定期体检方面合格率远低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分别为63.55%、89.22%和90.24%;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交接记录保存(>3年)合格率最低,为90.96%。结论 甘肃省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
  • 蔡亚娟,汪艳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34-13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远程监控管理提高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3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先后采用传统随访管理模式和远程监控模式对患者在居家腹膜透析操作过程中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干预。结果 应用远程监控管理模式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40%上升至干预后的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30,P<0.01)。采用传统随访管理模式时,患者在腹膜透析操作前、连接外接短管前、盖碘伏帽前和操作后4个阶段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100%、0%、0%和60%,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感染率为4.3%;采用远程监控管理模式后,相应阶段的手卫生指征依从性分别为100%、89%、97%和92%,并且无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结论 远程监控管理模式对提高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依从性具有显著效果。
  • 吴修慧,刘琼蓉,梅丹丹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37-13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通过节点控制方法,提高复用手术器械质量。方法 运用“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指标,分析复用手术器械处理质量不合格的末端原因,确定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关键节点,设置质量控制环节,以达到每个节点均可追溯和质量可控,提高复用器械处置合格率。结果 节点控制后手术医疗复用器械包回收器械正确率、初处理质量合格率和清洗质量合格率均显著提高;器械包过期率和物品发放错误率均明显下降。结论 节点控制质量管理系统可前瞻性发现质量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复用医疗器械包的处理质量。
  • 蔡晓蕾,马碧君,杨胜男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40-14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明确意识昏迷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致病菌与感染路径。方法 选取意识昏迷的神经外科手术罹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1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呼吸机通气时间分为早发组与迟发组,对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致病菌与感染路径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组患者的真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早发组(P<0.05)。早发组及迟发组患者在胃内容物、气管导管的套囊、呼吸机的冷凝水和口咽部的分泌物等路径致病菌检出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真菌检出率较高,胃内容物与口咽部分泌物的反流误吸为早发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主要感染路径,气管导管套囊与呼吸机冷凝水为迟发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主要感染路径。
  • 肖茹,高翠平,孙淑玲,卢冉冉,姚雪,王书会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43-14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良性与恶性骨肿瘤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山东省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骨科良恶性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自行设计的骨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表收集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良性骨肿瘤手术患者310例,发生医院感染20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45%;恶性骨肿瘤手术患者167例,发生医院感染2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57%。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在良恶性骨肿瘤患者中均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良性骨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包括骨盆手术和ASA评分≥3分,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有尿管留置时间≥7 d。结论 骨肿瘤患者术后留置的切口引流管尤其要加强重视,尽量减少留置时间以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 综述
  • 仲若恺,毛长河,曲鹏宇,胡温庭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46-14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卢倩,毕小琴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50-15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消毒实践
  • 杨丽,杨义娟,韩冰,王继玲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54-15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某疗养机构2019—2021年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以更好地指导疗养机构感染控制工作。方法 对重点科室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卫生进行采样监测,分析监测结果。结果 2019—2021年共采样3 949份,各年份环境卫生学监测样本总合格率分别为95.33%、97.44%和98.49%,合格率逐年递增(χ2=23.52,P<0.01);3年内不同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中,空气、物体表面和手卫生细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10%、98.19%和9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8,P<0.01),其中手卫生细菌监测合格率最低。结论 疗养机构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情况良好,但应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
  • 感染控制
  • 陈红玉,张洪柱,舒松,李玉珠,龚晓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56-15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益生菌治疗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老年患者艰难梭菌感染及定植的防控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7—9月入住重症病房的44例老年住院患者,应用厌氧菌培养法和微生物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进行肛拭子标本艰难梭菌筛查,检出阳性病例16例。应用单因素分析艰难梭菌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同时对阳性病例采用益生菌治疗和集束化护理干预4周。用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等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及环境中艰难梭菌检出情况。结果 共收集44份有效标本,分离检出阳性标本共16份,检出率为36.36%;所有受试患者糖尿病史、接受抗感染治疗、使用抑酸药物和不同环境消毒方法对艰难梭菌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影响。通过益生菌治疗和集束化护理对艰难梭菌感染病例进行干预后再次检测,检出艰难梭菌阳性标本5份,检出率为11.36%;干预前后艰难梭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8,P<0.05)。结论 早期采用益生菌治疗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老年住院患者艰难梭菌的感染和播散风险。
  • 经验交流
  • 蒋松云,王秀玲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2): 159-16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