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扫一扫,关注本刊公众号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本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组织机构
所获荣誉
期刊订阅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专家介绍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道德声明
联系我们
English
2023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06-15
全选
|
实验研究
Select
复方季铵盐消毒液对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消毒效果研究
李玉薇,但德苗,刘小可,杜洪桥,卢佳,李新国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01-40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内以复方季铵盐消毒液(MCP)取代次氯酸钠作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主要消毒剂的可行性。
方法
配制体积百分浓度为2%、5%和100%的MCP以及含有效氯250、500或1 000 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采用凝胶过滤悬液定量消毒试验方法,在消毒剂与病毒液以体积比为1:2、1:1、2:1、5:1混合条件下分别作用1 min,测定MCP和次氯酸钠对SARS-CoV-2的灭活效果。
结果
不同浓度和不同配比条件下的2种消毒液对悬液内的SARS-CoV-2灭活对数值均 > 4.0。该MCP消毒液保存90 d,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效果无明显降低。
结论
MCP消毒液和次氯酸钠消毒液对新型冠状病毒消毒效果良好,可用MCP替代次氯酸钠消毒液作为P3实验室有效消毒剂。
Select
五种常用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观察
王晓蕾,冷红英,吴晓松,王嵬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04-40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5种常见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杀灭效果,为防控肠道病毒性传染病传播选择有效消毒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病毒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方法,对常用的5种消毒剂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用含有效氯200 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作用10 min,含有效碘5 432 mg/L的碘伏消毒液作用60 min,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杀灭对数值均 > 4.00。用含有效溴500 mg/L的二溴海因消毒液作用45 min,含5 000 mg/L邻苯二甲醛消毒液作用7.5 min,75%乙醇消毒液作用1.5 min,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杀灭对数值均 < 4.00。
结论
脊髓灰质炎病毒抵抗力较强,不同消毒剂对其杀灭效果差别较大,提示肠道病毒的消毒处置中需谨慎选择消毒剂和消毒时间。
Select
一种天然成分保鲜除味剂对饭菜抑菌保鲜效果观察
汪静,张悦怡,陶嘉悦,王钐,王如峰,张东伟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07-41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以山楂核干馏液为主要成分的天然保鲜除味剂对饭菜抑菌保鲜效果和主要菌群结构的影响。
方法
采用该天然保鲜除味剂对饭菜进行保鲜处理,观察其对饭菜样品中菌落总数、亚硝酸盐含量、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
结果
该天然保鲜除味剂能明显抑制饭菜样品中的菌落数增长并调节菌群结构,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MIC为母液浓度的1/8。
结论
以山楂核干馏液为主要成分的天然保鲜除味剂可延长饭菜等食品的保鲜时间,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菌群增殖和调节菌群结构有关。
Select
医院分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周浩泽,黎敏,鲁卫平,李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12-41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分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为感染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进行检测与评价。
结果
共检测肺炎克雷伯菌196株,有62株可判定为Hvkp,检出率为31.6%。62株Hvkp中毒力基因peg589、iroB、p-rmpA、p-rmpA2和irp2的检出率分别为88.7%、93.5%、96.7%、88.7%和66.1%,血清荚膜型K1和K2的检出率均为30.6%。Hvkp菌株对绝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而经典的肺炎克雷伯菌株对绝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15%以上。
结论
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Hvkp构成比很高,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低于经典菌株,提示应重视监测Hvkp菌株的耐药性,防止其在临床播散。
Select
病毒保存液相关性能研究
王丰,叶俊炜,於林芬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16-41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病毒保存液用于病毒保存和病毒灭活效果的相关性能。
方法
采用病毒滴度测定和PCR测定方法,对新研制的病毒保存液用于病毒保存和病毒灭活效果相关性能进行测定。
结果
灭活型病毒保存液保存的病毒在2 h后完全失活。非灭活型病毒保存液保存的病毒活性能保存6 h以上。两种保存液的核酸保存能力在37℃静置达4 h,在室温(28℃)静置达8 h,在4℃静置达24 h。
结论
该病毒保存液的病毒保存效果、核酸保存力和灭活效果良好,能满足病毒试验操作需求。
应用研究
Select
室内人工智能消毒机器人精准消毒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高健,赵荣涛,郭旭东,袁正泉,石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19-42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一种人工智能消毒机器人,实现对室内环境实施自动精准消毒。
方法
基于智能云台的气溶胶空间喷雾、固定式紫外线/臭氧消毒、常量喷雾法结合气溶胶的自身消毒等功能设计机器人的不同智能模块,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运行驾驶模式,同时满足多因子消毒。
结果
实现激光测量消毒场所空间体积,得到消毒实施喷雾参数的一种自动精准化作业决策系统及运载装置。该机器人具备自体消毒系统,最终实现室内多模式的精准消毒要求。
结论
室内人工智能消毒机器人可满足室内表面、空气精准消毒要求,还可对特殊环境进行无人化紫外线自动消毒等作业。
Select
超声清洗机扫频模式对空化效应的影响
郑伟,陈倩,秦英,江庆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23-42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波清洗机的扫频模式对超声空化效应的影响。
方法
试验分为常规组和扫频组,常规组按超声波清洗标准流程进行操作,扫频组在常规组操作流程上增加扫频模式。使用铝箔腐蚀法记录超声空化效应,将厚度为15 μm的铝箔垂直放入超声清洗槽中心位置,启动超声运行90 s后取出,干燥并采集图片,2组各重复30次,计算铝箔腐蚀面积的百分比,通过计算标准差评价铝箔腐蚀分布的均匀性。
结果
扫频组铝箔腐蚀面积百分比为(4.24±0.48)%,常规组为(3.38±0.48)%。扫频组铝箔腐蚀分布的标准差为(4.54±0.50)%,常规组为5.28%,扫频组的铝箔腐蚀分布均匀性好于常规组。
结论
超声波清洗机的扫频模式能够增加产生空化效应的区域,提高空化效应分布的均匀性,减少驻波造成的清洗盲区。
Select
洁净手术室无菌灯柄不同时段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王琼瑛,王飞筠,林慧萍,陈海飞,高丽燕,蔡芳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26-42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洁净手术室脊柱手术期间无菌灯柄不同时段生物污染情况与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某医院洁净层流手术室行脊柱手术期间无菌手术灯柄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调查期间共使用229个无菌手术灯柄,在手术开始120 min内均未检出细菌;手术持续至180 min时检出8份细菌阳性样本,随着手术持续时间延长,检出阳性数增加。共检出病原菌74株,占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微球菌属。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Ⅱ类手术切口、消毒前未用皂液清洁皮肤、灯柄有体液污染和手术间人数> 9是脊柱手术无菌灯柄细菌污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随洁净手术室脊柱手术时间延长,细菌污染概率增加,最好在手术进行120 min内更换无菌灯柄。
Select
儿童脊髓栓系松解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赵旭,徐金,夏昕祁,严向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29-43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行脊髓栓系松解(TCR)术后儿童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取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某儿童医院神经外科TCR术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行脊髓手术的患者798例,发生医院感染95例、97例次,感染率为11.90%、例次感染率为12.16%。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26.80%),其次是泌尿道感染(20.62%)和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18.56%)。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0.38%,其中1例为深部切口感染,2例为器官腔隙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长、住院总天数、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是儿童TCR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年龄增加发生感染的风险降低(OR = 0.897,P = 0.034)。
结论
儿童TCR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Select
某医院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新冠病毒核酸污染情况调查
周文琴,杨亚,徐维旎,徐佳韵,李琼,丁佳燕,班海群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33-43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医院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裸露皮肤上新冠病毒核酸污染情况,为科学防护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PCR检测方法,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某定点医院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等物品新冠病毒核酸污染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共调查该定点医院110名工作人员,采集各个人防护用品、衣服和皮肤样本1 130份,检出核酸阳性24份,检出率为2.12%。采集手套、防护服、外层靴套和防护面屏等样本,每种110份,核酸阳性检出率依次为10.00%、5.45%、5.45%和0.91%。ICU工作人员手套上检出核酸阳性率为18.75%。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后防护服和手套上病毒核酸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χ2=7.288 和 21.516,P < 0.05)。
结论
新冠定点医院工作人员手套、防护服和鞋套上新冠病毒核酸检出率较高,应加强病区环境清洁消毒。
Select
基于倾向性匹配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
王舒思,杨静,王渝,邓琰,陈宽荣,花蔚,张立新,施雯,王凌娜,谢明玉,颜爱丽,王芳云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37-44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为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3月1—31日对某市医疗机构CSSD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职业暴露组和非职业暴露组进行1:1匹配,分析职业暴露人员特征。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SSD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结果
PSM成功匹配74对病例。职业暴露组与非职业暴露组相比,手套佩戴情况、职业暴露知识水平和工作环境满意度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职业暴露独立危险因素为环境满意度和职业暴露知识评分。
结论
CSSD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环节监控,注重职业防护培训的效果。
Select
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雯,沈玫,翁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41-44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现状,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9—2020年ICU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调查ICU患者1 40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2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分别占41.26%、25.17%和9.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有创性置管操作、手术、住院时间≥15 d、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和肾功能不全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区域,医院感染率较高,有创性置管操作是影响较突出的危险因素,应关注重点人群感染预防,加强有创性操作的严格管理。
Select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观察
姬海燕,王红霞,白雪,姜佳琦,窦学梅,王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45-44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状况,评价物体表面消毒效果。
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某综合性医院重要部位环境物体表面卫生质量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调查期间共采集该医院物体表面样本496份,细菌总数符合要求为389份,卫生质量合格率为78.43%;手术室和普通病房物体表面卫生质量合格率分别为88.76%和64.15%;病房内床旁桌表面卫生质量合格率仅为28.57%。该医院物体表面检出细菌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构成比为84.67%。
结论
该医院重点部位物体表面卫生质量合格率有待提高,应当加强病房内物体表面卫生消毒工作,加强对消毒薄弱环节的管理。
Select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陶赟臻,赵晓秋,刘晓倩,李建英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48-45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探讨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15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42.00%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共培养出5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构成比为67.31%。年龄、合并症、住院时间、呼吸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IL-1β、IL-2、IL-4、IL-6、IL-8、TNF-α、TNF-β、IFN-α、IL-10和IFN-γ均为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 < 0.05)。年龄≥60周岁、合并症种类≥2种、住院时间≥30 d、机械性通气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5 d 均为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结论
年龄≥60岁、合并症种类≥2种、住院时间≥30 d、机械性通气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5 d均为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还应结合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及时进行干预。
专题报告
Select
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应知应会80题问答(一)
胡国庆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53-45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
Select
市售洗手液研发现状及进展
郭佳雯,刘晓楠,张美智子,王海蒙,聂美晴,刘金霞,郭亚春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57-46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手术部位感染判定标准研究进展
王宝鸿 ,黄靓妍 ,王彧杰,王鹏飞,李幼生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60-46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消毒实践
Select
急诊手术巡回护士消毒凝胶手卫生效果分析
王雪娇,周爱建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65-46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索更有效、便捷和经济的急诊手术巡回护士手卫生措施。
方法
选取在某医院手术室急诊手术配合的16名巡回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消毒凝胶洗手方法、取液量和消毒时间的手消毒合格率。
结果
洗手液洗手组手卫生合格率低于消毒凝胶手消毒组和洗手液洗手+消毒凝胶消毒组(χ2=12.689,P < 0.05);消毒凝胶手消毒组时间和经济成本均小于洗手液洗手+消毒凝胶消毒组(F=13.253和8.382,P < 0.05);不同取液量(1 ~3 mL)卫生手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2,P < 0.05);消毒凝胶作用时间<50 s合格率明显低于作用时间50~70 s和 > 70 s的合格率(χ2=13.717,P = 0.001)。
结论
与洗手液洗手和洗手液洗手+消毒凝胶消毒相比,急诊手术巡回护士使用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每次取2 mL消毒液,消毒50 ~70 s,消毒效果较好,且经济和时间成本少。
Select
北京市三甲医院污水消毒处理现状调
诸大宇,王文娜,师恩耀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67-46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三甲医院污水消毒方式和消毒效果,为医院污水消毒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对北京市53家三甲医院污水消毒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53家三甲医院消毒工艺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紫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的医院分别有49家、2家、1家和1家。消毒方式以次氯酸钠消毒为主,投药方式均采用自动化加药设备。对消毒池出水进行检测,粪大肠菌群数检测合格率100%;总余氯达标率92%,有4家总余氯检测不合格。
结论
北京市三甲医院污水站消毒情况较好,消毒池出水总余氯多数达标,表明三甲医院对污水站运营管理的监管工作重视程度较高。
Select
新型管腔器械清洗装置的研制与应用效果评价
陈秀凤,吴丽心,刘彩红,陈珺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69-47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制一种用于管腔器械的清洗装置,以解决管腔器械清洗及干燥困难的问题。
方法
将使用普通清洗架进行清洗的管腔器械作为对照组,使用自行研制的新型清洗装置进行清洗的管腔器械作为试验组,每组147件;采用目测法、带光源放大镜检测法和ATP荧光检测仪检测法对2组器械清洗质量及干燥效果进行评价,并调查使用人员对新型清洗装置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管腔器械清洗质量与干燥效果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使用人员对新型管腔器械清洗装置满意度较高。
结论
使用新型装置,可有效提高清洗质量和干燥效果,降低职业暴露风险,节约人力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及使用人员满意度。
Select
不同润滑方法防止不锈钢器械返锈的效果观察
花瑞芳,杜春丽,李晓莉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71-47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选择适合润滑方法防止清洗后的不锈钢医疗器械返锈。
方法
分别采用浸泡法、喷淋法、浸泡+喷洒法3种润滑方法对再处理后器械进行润滑,经压力蒸汽灭菌后通过目测法连续观察4周,计算器械的返锈率。
结果
浸泡润滑组第1 ~ 4周的器械返锈率分别为0.00%、1.11%、4.44%和7.77%。喷淋润滑组第1 ~ 4周的器械返锈率分别为1.11%、4.44%、13.33%和23.33%。浸泡+喷洒润滑组第1~4周的器械返锈率均为0.00%。
结论
3种方法中浸泡+喷洒润滑法防止和延迟器械返锈的效果最好。
Select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重复使用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
蒋学美,宋艳,方芳,祁洁,邵蔚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73-47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比较3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重复使用器械清洗效果及质量的影响,通过优选预处理方式,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
方法
将某医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临床科室送消毒供应中心待处理的止血钳、剪刀和持针器随机分为3组,每组400件,分别采用手工刷洗、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和超声清洗方式进行预处理,再用全自动清洗机进行清洗。采用目测法、5倍带光源放大镜观察法、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和隐血检测试纸法4种方法评价清洗质量,优选最佳的预处理方法。
结果
采用4种清洗质量评价方法,超声清洗组、过氧化氢组和手工刷洗组全部合格率分别为93.75%、93.25%和89.00%,超声清洗预处理组与过氧化氢预处理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73,P > 0.05),两者均明显优于手工预处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38和4.47,P < 0.05)。
结论
采用超声清洗和过氧化氢预处理优于手工预处理,其中过氧化氢溶液浸泡预处理操作简单,并可对器械进行消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感染控制
Select
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邱萍,张璐,文蛟龙,徐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75-47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新生儿感染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 年4月某医院86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作为感染组,并同期选取9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统计感染新生儿的性别、胎龄、体重、感染部位、伴发疾病和药物试验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呼吸道、肠胃道和口腔是新生儿的主要感染部位,分别占45.3%、19.8%和15.1%。共分离出9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低、剖宫产、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长是新生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应关注新生儿体重、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和分娩方式等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感染。
经验交流
Select
模拟演练在优化方舱救治重症患者流程中的作用
高路路,胡孝刚,焦薇,蒯盈捷,徐伟才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77-47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信息化追溯系统在灭菌失败后无菌物品召回中的应用
武琦,刘妮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3, 40(6): 479-48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