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深紫外线发光二极管(UVC LED)消毒模块对自来水的消毒效果。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在脱氯自来水中加入大肠埃希菌制备染菌水样,依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和《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采用滤膜法对UVC LED消毒模块相关性能及其对水样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消毒模块在辐照距离1 cm时的辐照强度最高,达到8 132 μW/cm2;随着距离增大,辐照强度显著下降;对染菌水样消毒试验中,在出水流速为3 L/min时,经2个串联消毒模块辐照作用,大肠埃希菌量下降至0 cfu/100mL,表明此条件下消毒模块对流动水样消毒质量合格。结论 该UVC LED消毒模块适合近距离消毒,对小流速的流动水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目的 建立试管内悬液定量抑菌试验方法,评价乳酸菌型抑菌剂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试管内悬液定量抑菌试验法并选用合适的培养基,对一种妇科乳酸菌抑菌剂的体外抑菌效果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 配合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和沙堡琼脂培养基培养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试管内悬液定量抑菌试验方法可评价乳酸菌抑菌剂的抑菌效果。该乳酸菌抑菌剂在使用浓度100 g/L条件下作用2 min,对大肠埃希菌抑菌率为8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9%以上。结论 试管内悬液定量抑菌试验方法配合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可用于妇科乳酸菌型抑菌剂的抑菌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刷手服对干态微生物穿透性的阻挡效果。方法 选取面料为100%棉和35%棉+65%涤的刷手服各5组样品。通过振荡面料干态微生物穿透检测和平板沉降法采样,依据YY/T 0506.5—2009对刷手服面料阻挡颗粒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组纯棉刷手服面料样品的穿透菌数均 > 300 cfu/试样;棉涤混纺刷手服面料穿透菌数为>168 cfu/试样。所有检测的刷手服面料干态微生物穿透数全部超标。结论 本研究刷手服的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较差,阻隔携菌皮屑扩散能力有限,使用中存在手术感染风险,建议选用阻挡微生物效果更好的刷手服。
目的 研究某复方中药乙醇渗漏提取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及其安全性,为实际消毒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方法,对一种复方中药乙醇提取消毒液杀菌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消毒液为牡丹皮、丁香、苍术等6种中草药置于50%~70%乙醇中提取而成,其原液pH值为5.31。以其原液作用1 min,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该中药复方消毒液对KM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 > 5 000 mg/(kg·bw),急性吸入毒性LC50 > 10 000 mg/m3,属实际无毒,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阴性;对家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结论 该复方中药乙醇渗漏提取消毒液对细菌繁殖和真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属实际无毒级物质。
目的 观察甲醛熏蒸对无菌厂房空气的灭菌效果,选择适合的灭菌工艺参数。方法 评价甲醛浓度和熏蒸时间对生物指示剂合格率的影响;以甲醛残留为指标,确定最佳排风的时间。结果 用浓度3 mL/m3甲醛熏蒸无菌洁净厂房48 h,排风时间24 h,生物指示剂测试结果和甲醛残留均达到合格要求。结论 甲醛熏蒸可用于无菌厂房灭菌工艺。
目的 观察某新型雾化设备雾化常用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为实际消毒应用提供科学参数。方法 通过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某雾化设备雾化消毒室内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雾化设备喷雾浓度为5 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液,用量为20 mL/m3,作用30 min,对集装箱内空气自然菌杀灭率均>90%。该雾化消毒设备雾化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片溶液,对仓库内物体表面自然菌消除率均>90%,符合相关消毒技术标准要求。结论 该雾化设备雾化过氧乙酸和含氯消毒剂,对空气和物体表面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目的 全面直观地呈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下消毒学的研究动态及进展。方法 以“COVID 19”和“disinfection”为主题词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检索2020—2022年间发表的1 126篇文献,通过Citespace工具分析关键词突现和聚类、文献共被引、机构和国家合作网络等信息,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COVID-19疫情期间的消毒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点、灭活方法、PPE再利用和医院感染控制等领域,获得消毒研究成果较多的国家为中国和美国;高被引论文主要来自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其研究内容与本机构的特点有密切关联。结论 了解COVID-19疫情下消毒学研究动态,有助于为今后开展防控呼吸道传染病相关应用研究提供新思路。
目的 探讨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干燥质量、处理时间和装载量。方法 将2021年7—12月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回收的术后腔镜器械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经预处理后分别采用喷淋清洗消毒器和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干燥。采用目测法、杰力试纸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清洗效果,目测法检测干燥质量。比较两组清洗效果、干燥质量、处理时间和装载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杰力试纸合格率和干燥合格率高(χ2=4.000和33.063,P<0.05),腔镜吸引器的RLU值低(t =-3.566,P=0.001),处理时间短(t=-6.242,P<0.001),且相同腔镜器械一锅次装载量多(6套 vs 2套)。结论 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的清洗和干燥质量较好,且处理时间短和装载量多,可提高腔镜器械清洗的工作效率和周转效率。
目的 验证外来手术器械包在不同灭菌器中的灭菌参数,为优化外来手术器械包灭菌程序提供可靠的选择依据。方法 选择某医院使用频率高且器械类型较复杂的椎体融合器械包、Zimmor cage器械包和四代钉器械作为试验样本器械,以7台压力蒸汽灭菌器为试验灭菌设备,采用温度压力检测仪在7个温度和1个压力布点检测,将外来手术器械包在7台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分别灭菌3次,获取包内灭菌运行实时参数,并分析实测时间、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参数;结合灭菌器满负载灭菌参数,建立以外来手术器械包为单位的安全灭菌参数信息表。结果 3个外来手术器械包经7台灭菌器3轮灭菌后,3项检测参数均合格的灭菌器有3台,3项参数差异值均合格的灭菌器为4台;根据安全灭菌参数信息表,遴选出3台灭菌器为最适合外来手术器械灭菌的设备。结论 通过优化灭菌参数,可实现对外来手术器械包的有效性灭菌。
目的 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研究概况、热点及趋势,为今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控研究提供思路及方向。方法 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1年12月31日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所纳入的文献采用CiteSpace 5.8软件进行分析,以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为节点,形成可视化地图,并统计其发生频次。结果 共纳入3 632篇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有515名学者进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研究,尚未形成具有明显凝聚力的核心团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代表研究热点的关键词有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等。结论 国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研究开始较晚,研究范围广且不断深入,但各机构间合作较少,未来需要加强核心作者群的构建以及团队和机构间的合作。
目的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多家综合性医疗机构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建立及验证医院感染风险量化评估方法。方法 使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识别医院感染风险,赋值权重系数,评估指标后果严重性,筛选风险量化评估体系指标。结果 该体系共识别出配置、管理、过程和结果4项一级指标及78项二级指标。其中“开设的感染性门诊是否均设立合理规范的三区划分”“院内有独立的医院感染科,床位比(院感专职人数/床位数)是否达1:200”“各科室是否至少指定1名医务人员作为科室兼职感控人员”“环境物品医疗器械清洁消毒设备是否定期维护保养”4项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最高。将体系用于不同医疗机构进行风险评价,提示“开设的感染性门诊面积是否符合诊疗需要”“院内核定床位开放率”和“医院感染科人员构成多样化”3项指标在不同医疗机构均为高风险指标。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价体系可定量识别高风险环节,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有效参考。
目的 了解东营市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状况,为预防托幼机构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不同级别托幼机构进行现场随机抽样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公立和私立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结果 2019—2021年共采集样本2 315份,总合格率82.16%,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76.88%、82.91%和84.41%。公立和私立托幼机构样本合格率分别为84.56%和79.55%。公立托幼机构毛巾表面合格率最高,为97.88%;私立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最低,为68.98%。市直托幼机构较县区合格率较低;垦利区合格率较其余4个县区较低。结论 东营市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总体有所上升;公立托幼机构合格率相对较高,市县托幼机构间合格率差异明显;需要重视改善和加强工作人员手和物体表面消毒,健全托幼机构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开展消毒质量监测,以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构建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预警模型,为筛查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人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018—2021年神经外科2 36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数据按6:4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警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2 364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7例,感染率为2.83%。纳入风险预警模型的变量有低蛋白血症、幕下手术入路、术中放置植入物、术中留置引流管、使用激素、二次手术、术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预警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AUC=0.938,灵敏度为93.94%,特异度为84.99%。结论 建立的预警模型判别能力较好,对控制手术部位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的 了解医院患者感染肺炎链球菌分布和耐药特性,为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肺炎链球菌感染病例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321例,其中多重耐药菌株占50.47%。肺炎链球菌感染病例中,呼吸道感染占85.67%。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4.08%和90.03%;对青霉素、阿莫西林、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比较敏感。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以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为主要耐药模式。结论 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多重耐药菌株占50%以上,其对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性高,对阿莫西林和青霉素等抗菌药物比较敏感。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住院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的带菌情况。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对上海市8家医疗机构CRAB感染住院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进行监测。结果 25例CRAB感染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样本259份,鲍曼不动杆菌(AB)检出率为26.25%。患者直接接触物品表面AB检出率(38.46%)显著高于医护人员直接接触物品(23.02%)和公用物品(20.00%);使用复用抹布擦拭消毒的AB检出率(33.04%)显著高于一次性消毒湿巾消毒(10.99%)。ICU、外科、患者直接接触物品等因素是环境表面AB污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是保护因素。结论 CRAB患者易通过环境和物体表面实现传播,需做好CRAB患者隔离和增加周围环境物体消毒。
目的 观察双氧水联合碱性清洗剂对双极电凝的清洗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某医院160件污染双极电凝,2021年5—8月80件双极电凝设为对照组,采用碱性清洗剂+头皮针清洗;2021年9—12月80件双极电凝设为试验组,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碱性清洗剂清洗。采用放大镜观察法和ATP生物荧光法评价清洗效果。结果 放大镜观察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对照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46.25%和40.00%,试验组的清洗效果合格率分别为98.75%和9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98和58.284,P<0.001)。对照组有油脂和焦痂的器械分别为3件和40件,试验组仅1件有焦痂;试验组ATP检测值为66.00(56.00~82.75),对照组为195.00(123.00~29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145,P<0.001)。结论 双氧水联合碱性清洗剂能明显提高双极电凝的清洗质量。
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洁净区地漏消毒液和水封液,并制订地漏水封液的更换周期。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对不同品种消毒液和水封液的杀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0.1%~0.3%苯扎溴铵溶液适用于洁净区地漏消毒,作用5 min对地漏菌悬液杀灭对数值>7.00;使用0.1%苯扎溴铵溶液水封10 d,可维持地漏内无活菌状态;使用75%乙醇溶液水封10 d,地漏内存活菌落数<10 cfu/mL。结论 浓度为0.1%~0.3%的苯扎溴铵溶液对地漏表面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75%乙醇和0.1%苯扎溴铵溶液均可作为地漏水封液,适宜的更换周期为10 d。
目的 通过调查某医院手术器械供应管理现状,分析消毒供应中心(CSSD)实施“跨科潜移”管理模式对手术器械预处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建立由专职人员在手术准备期间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验证解决方案的管理模式,调查实施管理模式干预前后手术器械的返洗率、缺陷率以及手术室医护人员和CSSD工作人员对手术器械消毒供应满意度,评价该模式对手术器械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手术器械返洗率明显低于干预前(0.09% vs 0.35%;χ2= 880.821,P < 0.05);干预改善后手术器械缺陷率也明显低于干预改善前(1.48% vs 5.41%;χ2=53.240,P < 0.001);手术室配台护士、CSSD清洗人员和手术组医生对手术器械消毒供应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 相对传统的器械预处理,通过“跨科潜移”管理使手术器械预处理具有便捷性及可观测性,能够减少CSSD后续手术器械返洗率和缺陷率,并提高了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可为规范CSSD的器械清洗提供保障。
目的 探讨开展无偿献血采供血环境强化消毒质量管理对保障血液安全与质量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2019年3月—2020年2月常规消毒质量管理期间和2020年5月—2021年4月实施采供血强化消毒管理关键控制点质量改进期间环境卫生质量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采供血环境卫生消毒合格率为评价指标。结果 强化消毒质量管理组环境卫生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消毒质量管理组(96.5% vs 89.5%;χ2=24.031,P<0.05),主要为采供血环境空气、采血护士卫生手、紫外线辐照强度和血液运输箱消毒效果合格率高(P<0.05)。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组采用动态+静态消毒,对工作2 h和4 h以及工作结束后空气平均菌落数均符合Ⅲ类环境要求。结论 开展采供血环境强化消毒管理,可有效控制和防止输血感染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目的 分析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评价采用层级管理对策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9月—2021年9月行消化内镜检查的312例患者为对照组,调查其医院感染和内镜使用情况,分析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021年10月—2022年7月对行相同检查的151例患者实施层级管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消化内镜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合格率。结果 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86%,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比为40.54%;其次为泌尿系统(27.03%)。其他有创性操作、检查时间≥20 min、置管引流时间≥1周、戊二醛浸泡内镜时间≤10 min是行消化内镜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层级管理对策后,内镜清洗消毒、操作人员手卫生、内镜处理用水槽及消毒液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96% vs 11.86%,χ2=3.957,P=0.047)。结论 其他有创性操作、检查时间和置管引流时间长、内镜经戊二醛浸泡时间较短是发生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层级管理对策干预可提高消化内镜合格率并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目的 了解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为科学选用抗支原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某医院就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支原体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从该医院患者送检的1 027例标本中检出支原体478例,总检出率为46.54%。在泌尿道支原体感染患者中,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两者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1.67%、0.97%和3.89 %。女性患者泌尿道支原体阳性检出率为53.58%,明显高于男性感染率(22.17%)。支原体对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对喹诺酮类和壮观霉素耐药明显。结论 该医院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出以解脲支原体为主,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首选药物,应持续监测支原体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改变特点。
目的 了解某医院多重耐药菌( MDROs)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为有效防控MDROs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20—2022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MDROs分离情况及相关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从分离的11 458株病原菌中检出793株MDROs,检出率为6.92%;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居多,占 27.11%。MDROs主要从痰液标本中检出,占90.42%;其次是尿液和血液,分别占4.29%和2.02%。MDROs阳性标本主要来自ICU、心内科和呼吸内科,分别占37.83%、26.48%和22.19%。MDROs医院感染患者共58例,心内科和ICU患者比例为41.38%和27.59%。结论 MDROs的预防控制形势依然严峻,需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严格抗菌药物应用指征,以防控医院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