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13种单方抑菌化合物和6种复配型抑菌剂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抑菌效力。方法 采用试管内悬液法,测定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不同单方抑菌化合物及不同复配抑菌剂中的存活情况。结果 13种常用单方抑菌剂中,2.0% 1,2-己二醇和0.08%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作用0.5 h,0.15%尼泊金甲酯作用24 h,0.10%尼泊金乙酯作用1 h,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数量减少对数值均≥5.0,其余单方组分作用28 d杀灭对数值均≤3.0,部分抑菌剂在28 d测试周期内,残留菌有增加的现象。0.15%尼泊金乙酯、0.08%和0.12%的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在作用体系中残留菌数<10 cfu/mL的情况下,菌数仍增加。0.05%辛酰羟肟酸+0.15%对羟基苯乙酮、0.13%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0.06%十六烷基氯化吡啶等抑菌效力不符合ISO 11930《化妆品的抗菌保护性评价》要求,其他4种复配型抑菌效力符合ISO 11930要求。结论 单方抑菌剂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抑菌效力可通过特定复配得到提升。
目的 探索汽化过氧化氢在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实验室)终末消毒中对空间和风口型排风高效过滤器原位消毒的最优空间分布浓度和方案。方法 分别采用5、8、10和15 g/m3的过氧化氢对不同体积的空间进行消毒处理,通过化学指示卡和生物指示菌法对汽化过氧化氢灭菌效果进行验证,并观察其对室内彩钢板的腐蚀性;分别采用10、12和15 g/m3的过氧化氢对排风高效过滤器进行原位消毒并筛选最佳空间分布浓度。结果 10 g/m3的汽化过氧化氢可有效对≤200 m3的实验室空间进行消毒处理,对彩钢板无腐蚀。在消毒循环风机的辅助下,15 g/m3的汽化过氧化氢可对实验室风口型排风高效过滤器进行原位有效消毒。结论 汽化过氧化氢消毒机配合消毒循环风机的消毒方案可在ABSL-3实验室终末消毒时实现对房间和排风高效过滤器的同步消毒。
目的 检测一种免洗速干过氧化氢-乙醇手消毒剂的消毒相关性能及毒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理化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方法,检测该消毒剂对细菌、真菌及病毒的杀灭性能及其安全性。结果 该手消毒剂以过氧化氢和乙醇为主要复合杀菌组分,过氧化氢含量为1 470 mg/L,乙醇含量为体积分数80.1%。用该手消毒剂原液作用0.5、1.0、1.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均>6.00,对白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5.00;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的平均灭活对数值>4.00;用该手消毒剂原液作手擦拭消毒,作用 1 min对手上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1.00。该手消毒剂密封包装经 37℃储存 3个月,其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均<10%;该手消毒剂的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表明属无刺激性;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小鼠的毒性属实际无毒;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呈阴性。结论 该过氧化氢-乙醇手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均具有快速杀灭效果,属实际无毒级物质,其储存性能稳定。
目的 研究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后,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的残留情况。方法 对13种医疗器械常用高分子材料进行灭菌,不经解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试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残留产生情况。解析3、5、7 d后,检测环氧乙烷残留情况和解析速率,以及浸提温度、时间、氯离子浓度3种因素对2-氯乙醇检出情况的影响。结果 13种材料灭菌后均未检出2-氯乙醇。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聚氨酯和聚氯乙烯环氧乙烷残留量较多,分别为632.27、577.66和524.53 μg/g,硅橡胶和氟塑料残留量较少,分别为5.34和72.73 μg/g。不同材料解析速率相差较明显,其中氟塑料和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解析速率最快,分别为100.00%和98.34%。氯离子浓度对2-氯乙醇检出结果产生影响。结论 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设计之初应对选择的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必要时通过控制灭菌和解析条件降低环氧乙烷残留,而对于2-氯乙醇残留的控制可能不是必要的。
目的 研究以乙二醇为防冻剂的某种复配型季铵盐消毒剂在低温下的消毒效果及其金属腐蚀性和毒性。方法 -18℃条件下,500 mg/L复配型季铵盐消毒剂分别对试验菌作用3、6和9 min,评价其消毒效果;通过对不锈钢、碳钢、铜、铝的腐蚀速率评价其金属腐蚀性,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和急性眼刺激试验进行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结果 -18℃条件下,500 mg/L消毒剂作用9 min,对载体上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分别为3.46和>6.04;对不锈钢、碳钢、铜、铝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03 5、0.013 8、0.015 2和0.007 5 mm/a;5倍浓度低温应用液对雌雄小鼠急性经口LD50均>5 000 mg/(kg·bw),对家兔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和急性眼刺激试验均属无刺激性。结论 该复配型季铵盐消毒剂在低温下有较强的杀菌效果,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优于大肠埃希菌;对不锈钢和铝基本无腐蚀,安全性好。
目的 探索电催化制过氧化氢过程物种成分并观察其对3种指示菌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气体扩散流动电解池制备过氧化氢消毒液,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PR)检测活性氧种类及变化规律,并与市售过氧化氢对比,观察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3种微生物指示菌的消毒效果。结果 电催化制过氧化氢消毒液中除过氧化氢外,还存在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单线态氧3种亚稳态活性氧,其比例约为5:3:1,且在电催化制结束后约1 h内3种新生态活性氧含量均可维持在较高水平;电催化制过氧化氢消毒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在消毒作用1、5和30 min时对3种微生物指示菌能满足杀灭对数大于5.0的消毒作业要求。结论 电催化制过氧化氢消毒液在产生过氧化氢同时生成多种活性氧,可以有效提高杀灭微生物能力。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三级医疗机构口腔用水的细菌污染情况。方法 2020—2023年每年采集该市30家三级医疗机构的口腔用水,进行细菌培养及计数;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于2023年对水路清洁消毒等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2020—2023年广州市三级医疗机构口腔用水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20年合格率最低(58.2%),2023年合格率最高(93.2%)。水路消毒频率≥1次/周的诊疗水样合格率高于≤1次/月的诊疗水样合格率,分别为97.3%和83.3%(P=0.005)。结论 该市三级医疗机构口腔用水的合格率明显提高,提高水路消毒频率能有效提高口腔用水合格率。
目的 分析某院儿科住院患者痰标本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对某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儿科住院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剔除同一患者重复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和结果判断标准按CLSI标准规定。结果 10 889例痰标本共检出病原菌738株,检出率为6.78%。其中,革兰阳性菌占74.39%,革兰阴性菌占24.93%,真菌占0.68%。革兰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7.87%和96.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77.99%、61.01%和57.23%;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2.13%和41.49%。结论 儿科痰标本培养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目的 了解2020—2022年山东省托幼机构消毒现状,为应对新发传染病提供依据和支持。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采样检测的方法, 对山东省12个地市随机抽取的235家托幼机构进行消毒现状调查和分析,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及餐饮具进行现场采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020—2022年山东省托幼机构总体消毒质量合格率为91.69%;在配备物体表面消毒剂、紫外线杀菌灯、食具消毒柜及室内通风消毒方面总体配备完善;不同性质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的托幼机构在消毒物资配备情况、通风消毒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监测项目(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 、餐饮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2$=32.922,P<0.001)。结论 2020—2022年山东省托幼机构消毒现状总体良好,不同性质托幼机构调查及监测结果无差别,但均存在空气消毒器配备少、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的合格率低及过度消毒等现象,应有针对性提高薄弱环节的消毒质量管理和监测。
目的 评价皮肤消毒剂预防重症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重症患者置入血管导管前皮肤消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0月8日,采用Stata 17和R 4.2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共计4 990例患者和8 749例导管,涉及8种皮肤消毒剂,分别为0.5%、1%和2%氯己定醇、2%氯己定水溶液、氯己定混合溶液(0.25%氯己定+0.025%苯扎氯铵+4%苯甲醇,CBB)、10%聚维酮碘、5%聚维酮碘醇和70%异丙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2%氯己定醇的导管病原菌定植发生率低于5%聚维酮碘醇[OR=0.18,95%CI(0.04~0.89)],概率排序结果为2%氯己定醇>CBB>2%氯己定水溶液>1%氯己定醇>5%聚维酮碘醇>0.5%氯己定醇>70%异丙醇>10%聚维酮碘。在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方面,8种皮肤消毒剂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概率排序结果为2%氯己定醇>CBB>1%氯己定醇>2%氯己定水溶液>0.5%氯己定醇> 70%异丙醇>5%聚维酮碘醇>10%聚维酮碘。结论 2%氯己定醇在预防重症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效果更优。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硬式内镜器械全流程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2022年1月将FMEA应用于某医院硬式内镜处理流程中,组建FMEA小组,对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行汇总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比较FMEA实施前后硬式内镜处理全流程中的风险优先数(RPN)和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结果 FMEA实施后,硬式内镜器械交接错误、器械丢失、清洗不彻底、器械组配错误、器械损坏、灭菌失败、漏登记等失效模式RPN值均显著降低(P<0.01)。FMEA实施后器械清洗、检查包装、器械灭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FMEA实施前(P<0.01),器械损坏率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 FMEA能够发现硬式内镜在处理全流程中潜在的问题,提高管理质量。
目的 了解骨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医院行骨科手术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对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科术后医院感染总体发生率为0.34%,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和手术部位。骨科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手术部位以髋部占比最高,其次为脊柱和下肢。检出最多的几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4.82%)、表皮葡萄球菌(11.68%)、金黄色葡萄球菌(10.95%)、肺炎克雷伯菌(7.30%)、阴沟肠杆菌(5.84%)、溶血葡萄球菌(3.65%)和鲍曼不动杆菌(3.65%)。手术部位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最常见,而下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最常见。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较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骨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情况复杂多样,临床应加强标本送检,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在改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的消毒供应质量及功能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459台手术器械作为试验组,采用集束化管理;选取2020年6—12月438台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2组手术器械再处理质量、医护人员满意度及患者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包装、放置、发放和回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器械的连接线、内镜、辅助器和其他零部件的功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器械的配送、交接、功能质量和记录溯源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相关院内感染率及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可改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的再处理质量,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目的 评价全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多项管理指标落实状况。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中2010年1月—2023年9月关于我国各地医院外来医疗器械处置管理状况的横断面研究文献,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4 768家医院。Meta分析结果显示,83%的医院外来医疗器械术前处置规范,55%的医院术后处置规范;78%的医院落实信息化追溯;58%的医院对外来医疗器械进行首次灭菌参数及有效性测试;61%的医院器械包重量、体积符合规范。结论 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对外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多项指标落实率低的问题,建议医院贯彻执行行业标准要求,加强外来医疗器械科学管理,保障其质量安全。
目的 比较蠕动泵辅助采样法及普通冲洗采样法检测软式内镜消毒效果的能力。方法 选取该院2019—2021年处理后软式内镜的监测结果,2019—2020年使用普通冲洗采样法收集采样液,2021年使用蠕动泵辅助采样法,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合格率、病原菌检出率情况;同时计算用2种方法检测单支软式内镜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结果 蠕动泵辅助采样法检测软式内镜消毒合格率明显低于普通冲洗采样法,分别为78.99%和 95.98% ($\chi^2$=25.12, P<0.001);病原菌检出率明显增高,蠕动泵辅助采样法及普通冲洗采样法分别为52.10%和 17.86% ($\chi^2$=34.89, P=0.002),采集一支内镜所需时间由138.73 增加到316.73 s (t=6.60,P<0.05),经济成本较普通冲洗采样法增加101.22元。结论 蠕动泵辅助采样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灵敏度高。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感染和最具生命威胁的细菌之一,本文对其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和发育过程,常规消毒剂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筛选高效、低毒、方便、经济的新型消毒剂,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一种严重的、可预防的术后并发症,与手术室感染风险因素相关。虽然引起SSI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特征、手术环境、手术过程、围手术期护理等,但手术室作为进行外科手术的主要场所,最直接参与和影响SSI的发生。手术室护士是具有特殊岗位和职责的群体,直接参与手术过程的始末,担负手术室的感染防控重任,其行为与患者SSI直接相关。本文综述了手术室护士外在规范、活动与人员配置的监管、日常实践行为、医护配合和团队沟通与协调方面的行为对预防SSI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制订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减少SSI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降低SSI发生率,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目的 比较自制无影灯手柄固定架清洗无影灯手柄与传统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 将手术室使用过的无影灯手柄150件根据摆放方式随机分为倾斜摆放组、竖立摆放组和固定架摆放组3组,每组50件,摆放后放到全自动清洗机清洗。采用目测法比较无影灯手柄内、外表面干燥合格数及倾倒数;ATP荧光检测手柄内、外侧表面清洗合格数。结果 目测法、带光源放大镜检测3组手柄内、外表面的清洗质量、干燥合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后手柄倾倒移位数、内侧干燥合格数中、ATP荧光检测内、外表面合格数检查中,竖立摆放组和固定架摆放组优于倾斜摆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该无影灯手柄固定可以提高清洗质量。
目的 探讨器械图谱模块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的应用,以提高精密器械再处理过程中的合格率及临床科室满意度。方法 在消毒供应中心原有质量追溯系统中,添加器械图谱模块,记录精密器械图片和文字等相关的信息。随机抽取器械图谱应用前(2021年1—3月)和应用后(2021年4—6月)2个阶段精密器械包各1 000包,分别统计比较在分类清洗、检查包装过程中精密器械包的合格率和临床使用科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与器械图谱模块应用前相比,器械图谱模块应用后,在分类清洗过程中,器械包合格率由94.6%提高为98.9%(P<0.01);在检查包装过程中,合格率由98.8%提高为99.9%(P<0.05);精密器械摆放、精密器械保护、精密器械清洁度三方面的满意率均有增高(P<0.05)。结论 应用器械图谱模块可提高精密器械再处理过程中的质量。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现场消毒处置情况,分析发热门诊在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和采样检测方法,对江苏南通市28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现场调查与分析。结果 从28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采样763件,合格729件,平均合格率为95.54%;合格率比较低的项目主要是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结论 该城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消毒质量总体较好,尚需要更系统配备消毒器械,重点抓好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卫生消毒质量。
目的 探讨物联网联合品管圈模式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某院产房59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2020 年10 月—2021年6月为干预前组,采用常规手卫生调查方法进行观察。2021年10月—2022年6月为干预后组,2组人员构成相同。经物联网联合品管圈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手卫生进行观察。同时应用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软件监测医院感染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并对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医院感染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物联网联合品管圈模式,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60.61%提高至干预后的9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医院感染率有所下降,由0.22%下降至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菌感染率从0.38%降低至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物联网联合品管圈模式可提高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
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外来骨科器械(包括工具和植入物)是由供应商提供给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中心(CSSD)进行集中消毒处理后使用,仅有少数国家(日本、苏格兰)颁布了关于骨科外来植入物再处理的禁令。骨科手术所需的植入物螺钉结构复杂,通常被来回传递、反复送消,存在安全隐患。本文总结了目前骨科植入物螺钉再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CSSD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环节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CSSD骨科螺钉再处理过程应严格按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及行业标准执行,优化清洗方法,减少螺钉送消次数,实施独立包装,科学监测质量,以及实施多学科多科室协作管理模式等建议,为进一步提高骨科螺钉再处理质量和手术安全提供对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