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2-15
  

  • 全选
    |
    实验研究
  • 周慧芬, 范历, 郑丽丽, 顾一君, 缪爱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81-8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热洗涤消毒和冷洗涤+含氯消毒剂消毒对新型纺织品包装材料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60条缝有RFID芯片的新型纺织品随机分成2组,每组30条。热洗涤组水温80℃,冷洗涤组水温40℃,500 mg/L 含氯消毒剂。纺织品洗涤10、20、30和40次后测定抗静水压、破损率、灭菌合格率及湿包情况。结果 纺织品洗涤20次以后,热洗涤组抗静水压高于冷洗涤组(P<0.05),抗静水压平均值分别为(22.0±1.56)和(16.1±0.62)cmH2O。2组灭菌包的灭菌合格率均为100%,湿包数为0,热洗涤组纺织品洗涤30次无破损, 40次破损率为6.7%,冷洗涤组纺织品洗涤10次无破损,20次破损率为6.7%。结论 热洗涤消毒方法对新型纺织品的防水性能及破损率影响较小,应根据灭菌包装材料选用适当的清洗方法。

  • 卢昕, 高娜娜, 张正, 林露芬, 陈靖云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84-8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选以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为杀菌剂的多功能护理液和以双氧水为杀菌剂的双氧护理液的有效中和剂。方法 为判断所选中和剂是否有效去除PHMB、双氧水残留,选用5种试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茄科镰刀菌),设计3个试验组(稀释液组、中和剂组、中和产物组)。每个试验组各取10 mL相应溶液,分别与5种试验菌作用10 min,然后培养计数。中和剂组、中和产物组的恢复率在50%及以上即可。结果 对于以聚六亚甲基双胍为杀菌剂的接触镜护理产品,筛选的2种中和剂(D/E中和肉汤、Letheen肉汤)试验结果显示,5种试验菌的中和剂组、中和产物组的恢复率为83%及以上,满足标准要求;对于以双氧水为杀菌剂的接触镜护理产品,筛选的2种中和剂(D/E中和肉汤、1 mg/mL过氧化氢酶溶液)试验结果显示,使用D/E中和肉汤时,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中和产物组恢复率仅为3%和2%,未达到50%的最低要求;使用1 mg/mL过氧化氢酶溶液时,5种试验菌的恢复率为84%及以上,满足标准要求。结论 接触镜护理产品消毒效果评价中,D/E中和肉汤或Letheen肉汤可作为PHMB的中和剂;1 mg/mL过氧化氢酶溶液可作为双氧水护理液的中和剂。

  • 薛琪, 戴佳晟, 周亚倩, 童锴, 孙巍群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87-8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稀释液种类、浸泡时间和超声时间对不锈钢载体型过氧化氢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芽孢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芽孢用水、生理盐水、0.1%吐温80水溶液和0.1%吐温80的生理盐水4种稀释液浸泡2 h,然后超声40 min,筛选芽孢回收率最高的稀释液,用此稀释液在超声0~80 min和浸泡0~4 h不同组合条件下,筛选芽孢回收率最高的超声时间和浸泡时间,每个组合设3个平行样本,计算芽孢回收率。结果 0.1%吐温80水溶液为稀释液,芽孢回收率最高,达到118.25%。40 kHz超声频率、200W功率下超声40 min芽孢回收率为105.25%,均高于其他超声时间。浸泡2 h后的芽孢回收率最高,达到91.9%。结论 0.1%吐温80水溶液浸泡2 h,超声40 min进行芽孢计数,生物指示剂芽孢回收率最高,达到118.25%。

  • 李翠, 李秀婷, 刘兴翠, 张小涵, 杨婧, 王文庆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90-9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一种高回收率的方法检测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的生物负载。方法 选用9种不同材质的产品进行试验,比较YY/T 0506.7—2014《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7部分:洁净度-微生物试验方法》和新方法的微生物回收率。结果 9种不同材质的产品,采用新方法微生物的洗脱回收率均在70%以上,是YY/T 0506.7—2014方法回收率的2倍以上,远远高于药典对于微生物回收率的要求(0.5~2倍);对新方法检测结果统计学分析,变异系数均<10%,表明该方法结果的数值之间的离散程度较小,方法稳定性较好。结论 新方法较YY/T 0506.7—2014更适合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生物负载的检测。

  • 袁亚伟, 杨兴旺, 刘嘉, 孙兆龙, 周禹润, 赵鑫驰, 王伟刚, 祁武荣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93-9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2种规格的冷蒸发过氧化氢传递窗在传递物品过程中的实际灭菌效果及开封后消毒剂的浓度衰减及灭菌效果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粒度仪对发生器产生的“干雾”粒径大小进行表征分析,通过生物指示剂验证灭菌效果;通过模拟加速消毒剂衰减试验,对4种消毒剂浓度及灭菌效果影响进行探究。结果 该传递窗产生的干雾粒径分布集中,<5 μm的粒径雾粒占比高达93%;灭菌周期在1 h以内即可实现对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芽孢的杀灭对数值达到6,且灭菌效果稳定;此外,该传递窗对于使用不同成分的消毒剂均能达到稳定、良好的灭菌效果。敞口放置情况下,4款消毒剂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A1和A2消毒剂浓度下降缓慢,衰减率分别为25%和32%,而B和C品牌浓度下降较快,衰减率分别为76%和62%。结论 该过氧化氢传递窗灭菌性能良好、效果稳定。

  • 张萌萌, 栾同青, 莫伟娜, 马延兴, 栾园园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97-9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使用手术衣、藻酸盐敷料灭菌过程定义、开发和维护中的无菌检测技术,并确认其效果。方法 首先建立样品选择、检验量确定、培养基选择、培养条件确定、结果判断的无菌检测新方法,然后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专属性、检测限、耐用性、重现性方面的验证。结果 专属性结果表明,培养基的专属性良好,可用于5种指示微生物菌株的培养;检测限结果表明,接种≤5 cfu的试验菌,药典方法可检出50%的样品,新方法和药典方法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用性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发生小的变化时,检测结果未受影响,耐用性良好;重现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实验室、不同人员、不同时间,采用新方法进行检验,数据重现性良好。结论 新建立的方法适合医用防护产品灭菌过程定义、开发和维护中的无菌检测。

  • 应用研究
  • 康洁, 张青, 李保华, 赵晓燕, 乔赛男, 郑美琪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00-10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我国消毒供应中心(CSSD)在集中管理模式、面积、人力资源、设备配置等方面的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委员会于2023年9月11—13日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 080家医院进行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3 080份,回收有效问卷3 077份,有效回收率为99.90%。其中,79.62%的CSSD由护理部主管;集中化管理总体占91.19%,三级医院集中率明显高于二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三级乙等医院与二级医院和其他医院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CSSD面积床位比平均为0.78;每百张病床平均工作人员数为2.27;护理人员占全部工作人员的74.17%,其中14.83%为专科护士;三级甲等医院月平均灭菌包数量及工作人员数量最多,月均灭菌包为23 521包,45名工作人员;压力蒸汽灭菌器平均每所医院有2.76台,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平均为1.66台,自动单舱清洗消毒器平均2.34台,内镜清洗消毒机平均0.52台。结论 CSSD在集中管理模式、面积、人力资源、设备配置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SSD建筑面积、人员配置应根据工作量科学合理配备。

  • 刘新庆, 刘皓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05-10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过氧化氢空气消毒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为科学消毒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暴露于过氧化氢空气消毒时/后环境的人群不良反应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结果 暴露于过氧化氢空气消毒环境的238人次中,呼吸道刺激反应43人次,占18.1%;眼结膜刺激反应38人次,占16.0%;皮肤刺激反应13人次,占5.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接触次数、口罩类型、接触时机和接触浓度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次数、停留时间和口罩类型对呼吸道刺激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时机对眼结膜刺激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次数和接触时机对皮肤刺激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接触次数、口罩类型和接触浓度3个因素可能为不良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消毒过程中需佩戴适宜的呼吸防护装备,合理降低消毒剂浓度、缩短消毒作业时长,尽量减少人员对消毒剂的意外暴露。

  • 王鑫, 郑文静, 么鸿雁, 王琦琦, 黄飞, 张流波, 刘剑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08-11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222 nm紫外线在消毒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PubMed、Embase和Scopus文摘数据库2022年7月20日前收录的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1.6.18文献计量工具分析其发表年份、发文量、作者和关键词分布信息。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222 nm紫外线消毒的相关文献共110篇,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核心作者45人,核心团队4个,分布在美国、日本和德国。6个研究热点包括远紫外光对细菌和真菌的影响,紫外线辐射诱变的动物研究,远紫外光对细胞和皮肤的辐射效应研究,远紫外光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远紫外光对冠状病毒的灭菌效果,以及远紫外光设备对新冠病毒的影响。结论 222 nm紫外线消毒研究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目前的研究重心是远紫外线的应用与安全性。

  • 许圆, 杨波, 顾灯安, 汪洋, 汤全英, 孙爱娟, 杨洋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12-11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苏州市重点场所卫生现状与消毒质量情况,发现消毒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做好消毒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支撑。方法 随机抽取苏州市63家重点场所开展卫生状况调查,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餐饮具、消毒药械和医用织物等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 全市共采集样品1 587份,合格率为85.70%。其中,托幼机构合格率为81.29%,中小学校合格率为78.64%,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合格率为95.85%,养老机构合格率为78.82%。发热门诊合格率最高,其他重点场所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格率偏低的项目主要是物体表面、餐饮具和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较低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高频接触区域和洗手设施物体表面;餐饮具中合格率较低的主要是砧板和餐盘;工作人员中后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较低。公立和私立托幼机构的餐饮具合格率、医养结合型和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州市重点场所消毒质量需进一步加强,物体表面、餐饮具及工作人员手卫生是日常清洁消毒的薄弱环节。

  • 韩风, 毛雅琴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17-11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消毒质量控制管理在提高硬式腔镜清洗消毒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以某医院实施消毒质量控制管理前后各130件硬式腔镜器械为研究对象,比较清洗合格率、破损率、消毒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和科室使用满意度。结果 质量控制组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和科室使用满意度均高于传统管理组(P<0.05);质量控制组破损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传统管理组(P<0.05);质量控制组管理质量中工作质量评分为(95.73±4.08)分、团队协作评分为(96.36±3.12)分、专业技能评分为(94.45±4.06)分,均高于传统管理组(P<0.05)。结论 消毒质量控制管理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硬式腔镜清洗质量。

  • 吕思航, 王艳, 陈秀丽, 陈灵均, 夏唯, 丁健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20-12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国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人员对湿包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指标的认知情况,为规范CSSD湿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经湖北省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专家论证制定调查问卷,于2023年10月23—31日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发放电子问卷,对国内1 153家医院的1 751名CSSD灭菌员及管理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CSSD灭菌员及管理者对湿包质量管理体系部分过程指标的认知正确率差异较大,为25.59%~92.75%。三级医院灭菌员及管理者总体认知力强于二级医院(P<0.05);工作年限>5年的灭菌员及管理者认知均高于工作年限≤5年的灭菌员及管理者(P<0.05);管理者对于“灭菌物品不应有捆扎现象”认知高于灭菌员,灭菌员对于“相邻两个灭菌包之间应有间隙”认知高于管理者(P<0.05);认知能力不与职称等级成正相关。结论 二级医院工作年限≤5年的灭菌员及管理者,对湿包质量管理体系部分过程指标的认知相对不足,有待提高。

  • 王海, 薛英, 郁叶萍, 盛怡, 方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25-12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pH值的强碱性电解水对手术器械的清洁效果及腐蚀性能。方法 对器械进行模拟污染,比较强碱性电解水浸泡、浸泡+超声波等方式对特定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比较不同pH值强碱性电解水对不同类型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称重法比较强碱性电解水对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等常用金属的腐蚀性。结果 pH值越高,强碱性电解水清洁能力越强,pH值达到13.0时,常温下浸泡即可达到45℃多酶清洗剂与超声波协同处理的效果;该处理可使有齿有关节类器械、有齿无关节类器械、无齿有关节类器械和管腔类器械上A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81%、99.35%、98.30%和99.22%,与多酶组清洁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碱性电解水对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腐蚀速率均<0.010 0 mm/a。结论 pH值为13.0的强碱性电解水对手术器械具有良好清洗效果,对器械的腐蚀作用小。

  • 陈秀丽, 王大莉, 陈灵均, 彭倩, 王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28-13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作硬式内窥镜镜头清晰度检查辅助装置,并观察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某三甲医院2021年7—10月使用后的硬式内窥镜镜头800个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回收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0个。观察组采用镜头清晰度检查辅助装置, 对照组采用肉眼观察。比较2组检测耗时、人-物交叉污染发生率、镜头清晰度检测合格率。结果 单个镜头清晰度检查耗时<4 s检查镜头数,观察组占6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3% ( x2 =16.540,P <0.05);与对照组人-物交叉污染发生率92.5%相比,观察组该指标降低至2%( x2 =657.208,P <0.05),仅发生于防护面罩。镜头清晰度检测合格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x2 =13.330,P <0.05), 分别为80.3%和89.5%。科室使用过程中观察组镜头无清晰度不合格情况。结论 硬式内窥镜镜头清晰度检查辅助装置,可有效缩短检查镜头清晰度的时间,降低人-物交叉污染发生率,提高清晰度不合格镜头的检出。

  • 韩如慧, 金美娟, 杨波, 丁蔚, 尹圆, 张瑜, 汪洋, 赵瑶, 刘明星, 宋晓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31-13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苏州市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以现场询问的方式收集医院口腔科或口腔诊所基本信息及水路消毒方式、频次等信息,采集水样进行菌落计数,根据是否超标分为超标组和未超标组,比较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及水路消毒情况。结果 共调查111家口腔诊疗机构,采集水样393份,其中合格202份,合格率为51.40%。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手机水的菌落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标组与未超标组医疗机构在治疗台日均诊疗量、水源类型及供水模式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市政饮用水,采用灭菌水、纯化水和含消毒因子的水可降低DUWL微生物污染风险(P<0.05),超标组与未超标组定期消毒所用消毒剂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苏州市医疗机构口腔诊疗用水微生物污染严重,与诊疗量、水源类型及供水模式有关。

  • 张耀丹, 杜爱平, 刘欢, 晏聪, 杨雪琴, 李镰池, 吴燕, 杜春华, 李玉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35-13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吸唾管式牙刷联合氯己定口腔护理套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收治的11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试验组采用吸唾管口腔护理套装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口腔菌落数、口腔Beck评分、口腔护理操作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清醒患者主观感受。结果 试验组患者口腔护理后1 h口腔细菌的增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试验后第7天口腔Beck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0.009,P<0.05),试验组口腔护理用物准备时间及操作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9.870,P<0.05; t=2.537,P<0.05),试验组患者口腔护理相关并发症未增加,且患者舒适感较好。结论 使用吸唾管式牙刷联合氯己定口腔护理套装可抑制ICU机械通气患者口腔细菌的增长。

  • 赖妙儿, 廖俊蕾, 谢丽婷, 蔡毓涵, 陈永东, 凌玲, 龙小莉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39-14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污染现状,为制订口腔治疗用水质量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辖区内269家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DUWL水质进行细菌污染状况调查。结果 共采集DUWL水样1 575份,合格率为51.87%;其中漱口水合格率最高,为65.40%;民营医院DUWL水样监测合格率高于个体口腔诊所( x2=14.435,P<0.05);检出微生物以食酸菌属、单胞菌属、嗜铜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为主。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民营口腔医疗机构DUWL污染严重,需加强DUWL的日常清洁消毒与维护。

  • 纪学悦, 宋佳, 龙莉, 张楠楠, 路佳, 窦学梅, 宁培勇, 费春楠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43-14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9—2023年天津市区级疾控中心对辖区医疗机构内镜再处理质量监测结果。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调查内镜中心基本信息,在内镜中心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内镜并对内镜管腔冲洗水、终末漂洗水进行采样,检测细菌菌落总数。结果 5年各区疾控中心共采集内镜再处理后管腔冲洗水603份,总体合格率为96.85%,其细菌菌落总数平均为0(0~3)cfu/件,最高细菌菌落总数为1.4×104 cfu/件。终末漂洗水采集504份,总体合格率为85.70%,其细菌菌落总数平均为0(0~7)cfu/100 mL,最高细菌菌落总数为562 cfu/100 m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末漂洗水不合格是危险因素(OR=6.280,95%CI 2.244~17.578),机器自动清洗消毒是保护性因素(OR=0.029,95%CI 0.015~0.058)。结论 内镜再处理合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终末漂洗水是未来监管的重点。

  • 朱秋丽, 耿苗苗, 卫菊, 沈芸, 胡丹, 陈春霞, 陈海威, 孙喆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46-15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对2017年1月—2022年12月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标本类型、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2017—2022年,共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694株,其中,菌株构成比居前3位的标本为痰液、尿液和血液,分别占30.4%、16.4%和10.7%;菌株构成比居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综合ICU、急诊ICU和血液科。2017—2022年肺炎克雷伯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有统计学差异( x2=12.150,P=0.033),最高为2021年的13.3%,最低为2017年的7.4%;同时,2017—2022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 x2=36.449,P<0.001),最高为2021年的27.2%,最低为2018年的13.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多黏菌素B、黏菌素、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9%、4.3%、7.6%和17.9%。对碳青霉烯酶的检测结果显示,KPC型碳青霉烯酶占86.6%(264/305),NDM型碳青霉烯酶占13.4%(41/305)。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较为严峻,亟需通过碳青霉烯酶检测和联合药敏试验等措施, 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使用。

  • 综述
  • 武佳琪, 金瑞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51-15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口腔科的诊疗具有患者流动性大,传染病情况不明,经常接触唾液及血液等特点,是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近年来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污染成为研究热点,DUWL由于内部结构特殊,管路狭长导致常规消毒方法不适用,且高速旋转仪器抛出的气溶胶对医患存在潜在威胁,成为口腔科感染管理的重点难点。国内外学者为有效控制DUWL污染,对造成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及相应的污染控制方法展开了诸多研究,本文主要对DUWL污染及其控制现状、最新技术规范进行综述,为今后水路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 感染控制
  • 吴美, 王银云, 程云, 张丰, 蔡虹, 夏露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55-15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与总结发热门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环境与设备清洁和消毒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NGC、RNAO等指南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数据库中所有国内外发表的与发热门诊清洁和消毒相关的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等。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本项目共纳入9篇文献,总结28条最佳证据。内容包括环境清洁和消毒用品的选择、环境清洁和消毒用品的制备及储存、环境清洁工具的使用及处理、环境清洁时的个人防护设备、室内空间、空气消毒、地面消毒、床罩等纺织品处置、设备与诊疗器具消毒和常规物体表面消毒。结论 目前的证据在发热门诊场景下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不同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缺乏对诊疗设备、消毒有效性评价等相关证据,医疗人员可进一步展开高质量原始研究,完善证据内容,为临床实践提供可参考的证据。

  • 消毒实践
  • 胡壮荣, 曾景娣, 李奥迪, 何焯琳, 陈泳恩, 孙树周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59-16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广州市某区2020—2022年餐饮机构的餐饮具消毒质量情况,了解其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加强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等单位的监管提供针对性指导。方法 采用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法对区内餐饮机构餐饮具的大肠菌群进行检测,并就餐饮具消毒质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年共检测各类餐饮具5 970件,总合格率为95.61%,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96.93%、96.42%和93.30%;各类餐饮机构中,学校食堂餐具消毒质量(97.65%)高于单位食堂(96.25%)和餐饮服务单位(94.47%)(P<0.05)。结论 近3年内各类餐饮机构的餐饮具消毒质量情况总体良好,但餐饮服务单位的消毒质量相对较低,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