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5-15
  

  • 全选
    |
    实验研究
  • 安伟, 包卫华, 王美芹, 高迪, 佟颖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21-32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含漱液对超声洁治时口腔诊室空气中细菌数的影响以及患者对含漱液的接受度。方法 选取56例超声洁治患者,按进入研究的顺序号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过氧化氢组、氯己定组、次氯酸水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按分组于超声洁治前使用40 mL的1.50%过氧化氢、0.12%氯己定、100 mg/L次氯酸水和无菌水含漱1 min。在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0和10 min用血琼脂平板自然沉降5 min采集空气样本,细菌培养并菌落总数计数,同时进行菌种鉴定。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4种含漱液的接受度。结果 经过氧化氢、氯己定和次氯酸水3种含漱液处理,治疗后0 min时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最大;治疗结束后10 min,3组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均能降到≤4 cfu/皿的要求;菌株以表皮葡萄球菌占比最高;次氯酸水患者接受度最高。结论 超声洁治前100 mg/L次氯酸水含漱1 min能显著降低口腔诊室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患者接受度较高。

  • 张文凯, 付婷, 李怡君, 吉兆华, 邵中军, 龙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25-32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某84消毒液在存放过程中时间和温度对有效氯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碘量法检测某商品化84消毒液在4、10、20、30和37℃保存12周有效氯含量变化,计算降解率并绘制消毒液等高拟合曲线。结果 初始有效氯含量为72.31 g/L的84消毒液,分别于4、10、20、30和37℃保存12周后,有效氯浓度分别下降至59.90、58.13、55.60、45.72和38.63 g/L,有效氯降解率依次为17.16%、19.61%、23.10%、36.77%和49.34%,等高拟合曲线结果显示,存放温度与降解速率呈负相关。在5个保存温度下,前5周有效氯降解速度明显高于后7周。保存温度低于30℃时,5周后有效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结论 温度越高,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下降趋势越明显,在低浓度下降解速度相对缓慢,消毒液更加稳定。

  • 马向东, 叶智坚, 张文欢, 覃芳敏, 赵爽, 朱吉兴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27-32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病毒滴度测定方法在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病毒净化效率试验中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气溶胶染菌,分别使用噬斑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PCR)和结合细胞培养的qPCR法(ICC-qPCR)3种病毒滴度测定方法,对5款不同类型空气净化装置的一次净化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高压静电净化装置、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的净化效率,3种方法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1);紫外线净化装置和高效过滤器的净化效率,qPCR法的检测灵敏性高于与其他2种方法(P<0.01), ICC-qPCR法耗时最短(约5 h),重复性好,RSD值小于其他2种方法,最低为0.01%。结论 ICC-qPCR法适用范围广、用时短、结果稳定性高,适用于通风系统用净化装置病毒净化效率的评价。

  • 杨红梅, 高靖, 刘丽, 张淑青, 崔晶晶, 袁宝军, 王贺永, 张鑫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30-33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唐山市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菌种分布、耐药特点及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主要型别,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唐山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6月—2021年3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菌株CRE 152株。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改良碳青霉烯类灭活试验(mCIM)和EDTA协同改良碳青霉烯类灭活试验(eCIM)对CRE进行耐药表型筛查;PCR法扩增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IMP、blaVIM、blaNDM和blaOXA-48结果 CRE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液(36.2%)、尿液(19.7%)和分泌物(15.8%);菌种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74.3%)和大肠埃希菌(15.8%);143株CRE检测出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2占74.8%,blaNDM占25.2%,1株CRE同时携带blaKPC-2和blaNDM;CRE仅对替加环素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80%。结论 唐山市CRE主要来自呼吸道和泌尿道,菌种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耐药基因主要是blaKPC-2和blaNDM,表现为多重耐药。

  • 杨烨, 李情操, 裘雪丹, 吴巧萍, 陶佳妍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35-33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的摩氏摩根菌整合子的分布情况和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耐药基因盒的分子特征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2015年11月—2021年8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摩氏摩根菌97株,通过PCR技术进行第1、2、3类整合子筛查,用ERIC-PCR的方法对整合子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97 株摩氏摩根菌中有28 株第 1 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占 28.9%。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5株,占5.2%,其中有1株同时携带第1类和第2类整合子,未检出第3类整合子。32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26株可变区检测到扩增产物,其中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主要为dfrA17-aadA5,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主要为dfrA1-sat2-aadA1;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0.6%、81.3%和78.1%,均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32株整合子阳性摩氏摩根菌主要为A和B 2种基因型。结论 摩氏摩根菌中以第1类整合子为主,其可变区主要携带氨基糖苷类和甲氧苄啶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盒,与宿主菌耐药呈高度相关性,整合子阳性菌株间同源性较高,可能存在着院内的克隆传播。

  • 珊丹, 张智玲, 孙冰雨, 张友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40-34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银二氧化钛纳米材料(Ag/TiO2)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方法 通过化学方法将Ag均匀沉积于TiO2NP25表面,获得Ag/TiO2纳米材料,并对其进行形貌特征及化学结构检测分析。通过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率,评价Ag/TiO2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 结果 结果表明,化学方法可以将Ag均匀沉积于TiO2的表面,TiO2的直径约50 nm,Ag的直径约5 nm。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合成Ag/TiO2在未光照的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0 mg/L。当浓度为1 000 mg/L时抑菌率可达94.3%,对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7.9%和84.6%,2 000 mg/L的TiO2未能检测到对3种试验菌的抑菌作用。结论 本研究通过简单化学方法成功制备 Ag/TiO2,且可有效抑制口腔常见致病菌。

  • 罗华, 穆超银, 李月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44-34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重庆市某区农村水厂管网末梢水卫生状况,评价末梢水消毒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整理2013-2018年该区农村水厂氯化消毒的管网末梢水质监测资料,包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和游离余氯共9项。结果 共监测水样560份,合格320份,合格率57.14%。其中游离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合格率分别为69.82%、87.68%、72.32%和81.61%。2017年游离余氯合格率最低,为57.00%,各年份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50,P=0.004);2013年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合格率最低,分别为64.00%、40.00%和58.67%,各年份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08、61.599和36.300,P<0.001)。游离余氯枯水期合格率(65.94%)低于丰水期的(73.59%)(χ2= 3.887,P=0.049);而大肠埃希菌丰水期合格率(77.82%)低于枯水期的(85.51%)(χ2= 5.515,P=0.019)。结论 该区农村水厂管网末梢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粪便污染。

  • 应用研究
  • 张冰丽, 贾会学, 姚希, 李六亿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47-35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前及期间医院门急诊空气净化技术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中国7个地区7省份340家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院,通过问卷调查各医院门急诊不同区域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前及期间(以2020年1月份为界)空气净化方式的使用情况。结果 共收到340家医院的调查问卷,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前各医院门急诊使用自然通风的比例最高;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期间,42.44%医院门诊大厅、44.00%医院内科诊区、44.50%医院的急诊流水区域空气净化方式发生改变,主要以增加空气消毒机为主。结论 医院空气净化方式从自然通风到空气消毒机转变。

  • 张清慧, 黎安琪, 春雅丽, 顾知渊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52-35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松江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促进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松江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科室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采集样本2 889份,合格2 729份,总合格率为94.46%。不同年份之间的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235,P<0.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监测样本合格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486,P<0.01)。不同监测项目中,口腔治疗用水和污水合格率最低,分别为80.74%和80.34%。结论 松江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总合格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存在薄弱环节。

  • 夏国琴, 赵志芳, 黄春美, 罗曼, 陆璟璇, 孔圆峰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56-35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病区保洁员床单元清洁消毒工作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根据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对策。方法 本研究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面对面方式,于2023年1—3月对医院45个病区的69位在岗保洁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某院病区保洁员床单元清洁消毒知信行整体得分率85.6%,其中知识得分<行为得分<态度得分。本次调查显示该院病区男性保洁员床单元清洁消毒知信行总得分优于女性保洁员(P<0.05);从事保洁工作未满一年的保洁员知信行整体得分最低;高风险科室保洁员态度得分优于中风险科室保洁员(P<0.05)。结论 该院病区保洁员在清洁消毒知识方面存在部分概念(如高频接触面)模糊、清洁消毒原则和日常消毒频次不明确等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培训和监督方式,重视对双人保洁岗位中女性保洁员的管理,加强工作1年以内的保洁人员的培训和督导。

  • 黄倩, 巴宁, 丁海霞, 杜亚文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60-36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细节管理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3月某医院医疗物品和器械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2022年4—6月的医疗物品及器械作为观察组,实施细节管理。比较2组消毒灭菌物品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及质量,比较2组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值、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及服务意识情况、消毒灭菌物品不合格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消毒灭菌物品质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消毒灭菌物品在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及发放过程中不合格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物品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及服务意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工作人员对物品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节管理可以提高CSSD消毒物品及器械的合格率及质量,降低风险值,改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 周彦君, 李秋月, 贺舜, 梁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64-36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经内镜金属支架植入术(EMBE)后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接受EMBE术的164例HCCA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n=38)与未发生感染组(n=126)。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P<0.05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校准曲线及DCA曲线评价该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有38例患者发生胆道感染,发病率为23.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梗阻长度、糖尿病病史是胆道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PS评分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 Nomogram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95% CI 0.825~0.929)。结论 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梗阻长度和糖尿病病史是胆道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KPS评分是胆道感染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准确性。

  • 屠友权, 陈群英, 韩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68-37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细菌学检验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的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共检出肠杆菌971株,主要分离自痰液和尿液标本。在971株肠杆菌中,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分别占55.72%和41.10%。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替坦耐药率为100%。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类、氨基糖甙类和哇诺酮类抗菌药物均比较敏感。结论 某医院的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分离肠杆菌以阴沟杆菌和产气肠杆菌为主,对头孢唑林等部分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对碳青霉烯类和三代头孢比较敏感。

  • 孙渭歌, 王文文, 郭东玲, 杜鹃, 阎颖, 贾美云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71-37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强化终末消毒对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7—2019年的数据作为干预前组,前瞻性监测2020—2021年的数据作为干预后组,对比干预前后MDRO感染发现率、菌种构成比和检出率。结果 对某基层ICU医疗区在常规消毒的基础上联合汽化过氧化氢技术进行强化终末消毒,干预后MDRO感染发现率(1.84%)低于干预前(2.83%)(P<0.05);干预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碳青霉烯类黏质沙雷菌(CRSM)的构成比和医院感染检出率下降(P<0.05);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构成比有所上升(P<0.05)。结论 强化终末消毒能够降低MDRO引起的医院感染,但需要关注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CRE),尤其是CRKP引起的医院感染。

  • 综述
  • 严玮一, 程东庆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75-37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环境中杀灭细菌,但细菌耐受消毒剂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本文综述了细菌对消毒剂耐受的研究现状、作用机制(生物膜、细胞膜结构、外排泵和降解酶)及对策。不同细菌在水环境、医疗环境和食品环境中对多种消毒剂存在耐受。外排泵可能是细菌应对消毒剂最快、最有效的抗性机制。开发抑制外排泵和生物膜的新型消毒剂或替代物,加强监测并制定合理的消毒剂使用方案,对解决细菌耐受消毒剂这一难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袁国栋, 何希文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80-38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聚维酮碘(povidone iodine, PVP-I)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有60多年的应用史。本文综述了PVP-I的结构特性、杀灭病毒机制、抗药性、安全性、常用剂型等,并总结了近两年临床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口腔含漱、鼻腔冲洗等方式,PVP-I液体制剂能显著降低呼吸道病毒载量,减缓和控制病毒传播,缩短康复周期。

  • 消毒实践
  • 李杉, 孟丽华, 刘芳, 夏莹, 王琴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86-38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自行设计制作一种脚踩式双层内镜转运车,并观察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6—11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镜中心160例次使用传统内镜转运车转运内镜的处置方式为对照组,145例次使用新型脚踩式双层内镜转运车转运内镜的处置方式为观察组,评价并比较2组转运车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的合格率、医护人员完成一次取放内镜所需的时间及使用后的满意度。结果 新型脚踩式双层内镜转运车使用前对照组和观察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微生物检测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后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菌落计数分别是3~104和0~8 cfu/cm2(P<0.01);医护人员完成一次取放内镜的时长分别为(22.03±2.44)和(8.31±0.59)s(P<0.01);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8.75%和95.86%。结论 新型脚踩式双层内镜转运车能减少院内感染的传播风险,缩短内镜的转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李爱琴, 王小丽, 张维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89-39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一种复用手术器械预处理工作站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回收所需人数、可容纳器械数、器械回收耗时、器械清洗合格率及器械未生锈率5方面对该工作站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回收所需人数分别为2人和5人,可容纳器械数每辆回收车分别为1台和4台,每台手术器械回收时间分别为(4.575±0.610)min和(9.195±0.996)min,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7.50%和70.00%,未生锈率分别为97.78%和93.87%。结论 该复用手术器械预处理工作站能够减少所需回收人数,增加运送器械台数,缩短回收时间,提高器械清洗率及器械未生锈率,有利于医院回收工作的开展。

  • 刘真, 赵艳秋, 罗弯, 张淑敏, 程颖, 邱素红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92-39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一种便携式复用医疗器械清消毒装置在模拟场景下的清洗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300件使用后的普通外科手术器械,清洗后随机分为煮沸消毒组、化学消毒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件,分别使用便携式复用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装置的煮沸法、化学法和下排气式高压蒸汽灭菌柜进行消毒,比较消毒合格率、功能完好率、消毒耗时;通过50名应急医疗队队员对3种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煮沸消毒组和化学消毒组的清洗消毒耗时明显缩短,使用满意度提高(P<0.05);灭菌合格率和功能完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便携式复用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装置可以达手术器械消毒要求。

  • 感染控制
  • 陈志强, 胡敏, 张艳君, 马秀珍, 谈锦艳, 薛晨, 姜倩倩, 赵月秀, 黄怡, 李奕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94-39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上海某医院接诊的新冠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流行特征。方法 选择上海某三甲医院2022年3—5月期间就诊的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就诊科室、感染来源及抗原检测结果等资料,分析医疗机构各科室疫情防控风险大小及对策。结果 接诊的677例COVID-19患者中,男性397例,占比为58.64%,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60岁,占比为70.16%,地区以杨浦区为主,占72.82%,2022年4月16日—5月5日为高发阶段,占比为48.74%;COVID-19患者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就诊科室分布前3位为核酸采样点、发热门诊、急诊,分别占46.09%、37.67%、10.34%;抗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71.4%(95%CI: 62.0%~80.9%),特异度为99.9%(95%CI :99.8%~100.0%),阳性预测值为97.0%(95%CI :92.8%~100.0%),阴性预测值为98.7%(95%CI: 98.2%~99.2%)。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虽然感染患者就诊科室以核酸采样点为主,但发热门诊、急诊是医疗机构疫情防控的重点,抗原检测方法特异性高,但灵敏度低于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阴性患者仍需警惕感染风险。

  • 韩玮, 王宇, 于鑫玮, 武迎宏, 张越巍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5): 398-40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急诊区环境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卫生现状。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对北京市22家医疗机构急诊区正在使用中的环境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卫生进行采样检测,评价其清洁度。结果 采集环境物体表面样本318份,工作人员手卫生样本110份。急诊区内物体表面清洁度合格率为68.87%;其中,急诊诊室总体合格率最高,为85.00%;候诊椅合格率最低,为55.56%;综合医院区域内物体表面合格率为80.28%,高于专科医院的59.66%(P<0.001)。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67.27%,其中医生手卫生合格率处于较低水平(P<0.05)。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度与手卫生状况正相关。结论 急诊区与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是清洁消毒薄弱环节,医生手卫生质量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