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标准指南
    张玉成, 沈瑾, 朱仁义, 陈昕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58-6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18
    摘要 (1360) PDF全文 (72) HTML (1258)   可视化   收藏

    GB 15979—2024《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原材料卫生要求、生产过程卫生要求、产品卫生要求、包装、运输和贮存、标识要求,描述了相应的检测方法。为帮助使用者准确理解、应用本标准,本文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 综述
    张楠楠, 淮明生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214-21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16
    摘要 (517) PDF全文 (79) HTML (471)   可视化   收藏

    医务人员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医院感染暴发与手卫生执行不到位密切相关。正确的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接触性新发疾病最简单、最经济最实用的方法,同时也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国内外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现状,综合归纳了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方法以及多模式的手卫生改善策略,并分析了手卫生在医疗相关性感染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帮助医务人员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醒其增强手卫生意识,进而全面提高我国医疗机构手卫生管理水平,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支持。

  • 综述
    王雪, 陈诗雨, 乔丹, 陈保平, 程毅, 徐浩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0): 770-77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0.016
    摘要 (441) PDF全文 (40) HTML (369)   可视化   收藏

    酸性电解水是一种绿色安全、无二次污染、操作便捷、杀菌高效的新型抗菌消毒剂,在生产、生活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酸性电解水的制备(原理、体系、影响因素)、成品的存储衰减机制、杀灭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领域。不同的电极材料、电解质种类和浓度对酸性电解水的pH值、ORP和ACC浓度均有影响。密封保存条件下酸性电解水储存时间更长,杀菌过程中有效氯起主要作用。不同微生物种类、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和电解水用量等都会对酸性电解水体外抗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酸性电解水的应用场景包括医疗卫生、食品卫生和农牧渔业等,加大对酸性电解水的研究,对其在生活及生产等各方面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综述
    郭斌, 张天琦, 张亮, 蔡艳丽, 齐景伟, 胡明, 肖诚斌, 赵彬, 吴玉锋, 杨仕桥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61-6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19
    摘要 (295) PDF全文 (40) HTML (267)   可视化   收藏

    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是杀菌领域一项备受关注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等离子技术产生3类杀菌因子(带电粒子、活性物质和紫外光)破坏细菌的结构和功能。带电粒子通过静电作用可以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活性氧和活性氮可破坏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并在细胞内累积造成细胞代谢功能紊乱甚至失效。紫外光通过破坏遗传物质的功能实现杀菌。目前,多数研究重点关注3类杀菌因子的杀菌机制,已大致区分出3类因子的杀菌原理差异。3类杀菌因子中的各种粒子的杀菌作用原理,将是下一阶的研究重点。

  • 综述
    李霞荣, 王俊玲, 张浩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217-22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17
    摘要 (294) PDF全文 (31) HTML (256)   可视化   收藏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口腔护理在预防VAP中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擦拭法、冲洗法、刷牙法等口腔护理方法之间各有优劣,关于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VAP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研究较少,且临床实施方法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综述VAP的发病机制、口腔护理方法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口腔护理对预防VAP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以探索更优的口腔护理模式。

  • 综述
    黄璐璐, 尹世玉, 朱娟, 丁希琼, 陈思, 喻船丽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4): 297-30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4.018
    摘要 (285) PDF全文 (65) HTML (256)   可视化   收藏

    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的分类及构造,阐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及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研究现状,为制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效果监测的标准作业流程提供借鉴。

  • 综述
    柏思齐, 谢晓莉, 王祥柱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5): 385-38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5.017
    摘要 (285) PDF全文 (63) HTML (263)   可视化   收藏

    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系统易形成生物膜,其潜在的医院感染风险易带来公共安全问题,其微生物污染问题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人们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微生物污染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本文就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微生物污染现状及感染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 应用研究
    康洁, 张青, 李保华, 赵晓燕, 乔赛男, 郑美琪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00-10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7
    摘要 (252) PDF全文 (67) HTML (21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我国消毒供应中心(CSSD)在集中管理模式、面积、人力资源、设备配置等方面的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委员会于2023年9月11—13日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 080家医院进行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3 080份,回收有效问卷3 077份,有效回收率为99.90%。其中,79.62%的CSSD由护理部主管;集中化管理总体占91.19%,三级医院集中率明显高于二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三级乙等医院与二级医院和其他医院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CSSD面积床位比平均为0.78;每百张病床平均工作人员数为2.27;护理人员占全部工作人员的74.17%,其中14.83%为专科护士;三级甲等医院月平均灭菌包数量及工作人员数量最多,月均灭菌包为23 521包,45名工作人员;压力蒸汽灭菌器平均每所医院有2.76台,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平均为1.66台,自动单舱清洗消毒器平均2.34台,内镜清洗消毒机平均0.52台。结论 CSSD在集中管理模式、面积、人力资源、设备配置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SSD建筑面积、人员配置应根据工作量科学合理配备。

  • 实验研究
    陶春爱, 杨舒婷, 覃韵, 黄凤顺, 唐小兰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9): 641-64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9.001
    摘要 (239) PDF全文 (118) HTML (22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过氧化氢对物体表面和室内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模拟评价和现场评价方法,对过氧化氢消毒物体表面和室内空气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以35 g/L过氧化氢消毒液进行常量喷洒,对物体表面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作用15 min,杀灭对数值均>3.00;用105 g/L过氧化氢进行常量喷洒消毒,对食品生产车间物体表面作用30 min,其自然菌平均杀灭率>90%。用气溶胶喷雾作用30 min,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的消毒效果达到合格要求。结论 用过氧化氢消毒液对物体表面和室内空气进行常量喷洒和气溶胶喷雾,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 消毒实践
    张先枝, 张杨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221-22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18
    摘要 (213) PDF全文 (55) HTML (18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用于消毒供应中心(CSSD)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护士岗位胜任力提升的效果。方法 组建QCC小组,回顾分析2020年4—6月CSSD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分析清洗不合格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订并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比较干预前(2020年4—6月)与干预后(2020年9—12月)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和护士岗位胜任力等指标合格情况。结果 实施干预后,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低于干预前(0.21% vs 0.61%;χ2=1 049.497,P<0.05),QCC目标达标率为105.26%。干预后,手术器械老化、清洗前未预处理、质量意识不强、未规范执行操作规程,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CSSD护士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个人特质和岗位胜任力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QCC能够提高CSSD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促进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提升。

  • 应用研究
    李贤煌, 张云, 田信, 张洋洋, 黄子怡, 毕正琴, 黄茜, 马久红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1): 821-82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1.007
    摘要 (210) PDF全文 (39) HTML (19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不同干燥储存方式对软式内镜干燥及储存效果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干燥及储存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12条内镜,内镜经标准化再处理步骤后随机分为气枪吹扫组和乙醇灌注气枪吹扫组,干燥不同时间(0.5、1、3和5 min)后置于自动柜和标准柜中,并设置不同储存时间(0、3、12、24、48、72和168 h),采用氯化钴试纸观察内镜管腔干燥合格情况,微生物学检测观察内镜的消毒合格情况。结果 2组内镜干燥不同时间后均无法清除所有内镜管腔内残留液体,其中干燥0.5 min内镜置于标准柜中储存168 h后仍有液体残留现象,置于自动柜储存3 h后无液体残留。2组内镜在标准柜储存24 h后均出现微生物阳性结果,在自动柜储存72 h后微生物学检测阳性检出率均为0%,其中乙醇灌注气枪吹扫组内镜在自动柜储存168 h后阳性检出率均为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乙醇灌注气+枪吹扫干燥、自动柜储存和延长干燥时间为内镜消毒效果的保护因素。结论 自动柜储存时增加了内镜储存的安全性。

  • 实验研究
    张冲, 张雪, 沙斯烁, 刘柳, 张帅, 徐柏龙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6): 401-40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6.001
    摘要 (196) PDF全文 (79) HTML (18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222 nm紫外线消毒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毒定量灭活试验、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分层细胞片细胞安全性和一次性皮肤刺激试验,评价222 nm紫外线的病毒杀灭效果、杀菌效果和使用安全性。结果 15 mJ/cm2辐射剂量条件下,有机干扰物为0.3%BSA时,222 nm紫外线对玻片上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9.52%和99.97%;有机干扰物为3%BSA时,其对上述2种细菌的杀灭率分别为85.05%和99.49%。辐射剂量为30 mJ/cm2时,222 nm紫外线对玻片上甲型H1N1流感病毒、肠道病毒71型和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的灭活率均可达99.9%;相同剂量照射分层细胞模型,上层与下层细胞的存活率分别约为70%和80%。辐射剂量为479 mJ/cm2时,222 nm紫外线照射家兔正常皮肤48 h,未观察到明显刺激性反应。结论 222 nm紫外线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其对下层细胞穿透性有限,无明显皮肤刺激性。

  • 实验研究
    李军丽, 黄洋, 王劲松, 赵爱华, 陈国庆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1): 801-80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1.001
    摘要 (195) PDF全文 (75) HTML (15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9种常用消毒剂对减毒牛分枝杆菌、炭疽杆菌弱毒株芽孢和布鲁菌弱毒株的杀灭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性杀菌试验,观察84消毒液、碘伏、二溴海因、过氧化氢溶液、乙醇、石碳酸、氯己定、苯扎溴铵和戊二醛分别对3种细菌作用5和45 min的杀灭效果,采用细菌培养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0.55% 84消毒液、0.5%碘伏、3%过氧化氢溶液、75%乙醇和2%戊二醛等消毒液作用5 min能有效杀灭减毒牛分枝杆菌,而0.1%二溴海因和0.3%苯扎溴铵作用时间延长至45 min,仍无明显杀灭效果。0.55% 84消毒液、0.5%碘伏、3%过氧化氢溶液须进行长时间浸泡对炭疽杆菌弱毒株芽孢有一定的杀灭效果。75%乙醇、5%石碳酸、0.2%氯己定和0.3%苯扎溴铵等作用45 min无法完全杀灭炭疽杆菌弱毒株芽孢。结论 75%乙醇和0.55% 84消毒液对减毒牛分枝杆菌和布鲁菌弱毒株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而对炭疽杆菌弱毒株芽孢则无明显的杀灭效果。

  • 综述
    何光亮, 王艳秋, 赵薇, 刘晓杰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1): 859-86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1.017
    摘要 (192) PDF全文 (26) HTML (157)   可视化   收藏

    对单过硫酸氢钾(PMPS)复合盐在不同领域中的消毒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探究其在不同领域中的使用安全性和消毒效果,为其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依据。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报道PMPS复合盐实际应用的文献并进行系统综述。共纳入34篇文献,但不同作用浓度、作用时间与pH值对细菌和病毒的杀灭效果有较大影响。PMPS复合盐最低浓度为0.4 mg/L,最低作用时间为5 min时,可对水中的大肠埃希菌达到完全消灭;浓度为20 mg/L,作用时间5 min,对白念珠菌的杀灭率为99.97%。作用浓度为1 000 mg/L,作用时间为5 min,即可完全灭活非洲猪瘟病毒。作用浓度在313 mg/L,作用时间为5 min,作用温度为20℃时,即可完全灭活禽流感病毒。PMPS复合盐水溶液对金属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消毒后清水擦拭,降低其腐蚀性。富营养化水体研究发现,当PMPS复合盐在作用浓度为200 mg/L时,对富营养化水体有改良效果。PMPS复合盐具有广谱、高效杀菌效果,并且在其他领域也有很好的处理效果。但是该技术起步较晚,各方面的研究还不太成熟,所以需要继续深化基础消毒理论与应用研究。

  • 综述
    商怡然, 衣颖, 邓橙, 吴金辉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1): 863-86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1.018
    摘要 (192) PDF全文 (47) HTML (141)   可视化   收藏

    消毒是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防止感染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消毒效果,降低因消毒带来的生物、环境危害,复合消毒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主要趋势,过氧化氢作为一种高效消毒剂被广泛使用。本文综述了过氧化氢与物理消毒方法、化学消毒剂、金属离子等进行复合消毒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过氧化氢不同复合消毒方法的特点,阐述了过氧化氢在使用范围、腐蚀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过氧化氢复合消毒的重点研究方向。

  • 实验研究
    魏兰芬, 潘协商, 林洁, 谢中艺, 蔡冉, 许激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1-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01
    摘要 (186) PDF全文 (59) HTML (18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并测定其对常用消毒因子的抗力。方法 以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为基础,建立幽门螺杆菌杀灭试验方法并观察其对常用消毒剂的抗力。结果 用含8%新生牛血清的布氏琼脂为培养基,采用涂抹接种法、微需氧条件培养,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活菌计数培养。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对次氯酸钠、碘伏、葡萄糖酸氯己定和季铵盐等常用消毒剂的抗力略低于大肠埃希菌标准株。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幽门螺杆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条件可用于常用消毒因子杀灭该细菌的效果评价方法。

  • 实验研究
    张伟, 李晓宁, 林佳艺, 麻翠翠, 沈瑾, 段弘扬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2): 881-88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2.001
    摘要 (181) PDF全文 (49) HTML (15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一种LED紫外线消毒柜对不同类型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为LED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设定LED紫外线消毒柜分别照射10和120 s,观察不同辐照度下LED紫外线消毒柜对不同载体上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在LED紫外线消毒柜照射10 s 时,对含TSB菌液滴染的滤纸片和部分不锈钢片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杀灭对数值>3.00;对含3% BSA菌液滴染的玻片、塑料片和滤纸片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杀灭对数值均>3.00。照射120 s 时,对含TSB菌液染制的滤纸片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3.00,对玻片和滤纸片上的白念珠菌杀灭对数值均>3.00;对含3% BSA菌液染制的玻片、塑料片和滤纸片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均>3.00,对玻片、不锈钢片、塑料片和滤纸片上的白念珠菌杀灭对数值均>3.00。结论 该LED紫外线消毒柜对滤纸片上的微生物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载体类型和有机干扰物对其消毒效果影响较大;应根据待消毒物品材质、清洁程度和可能污染的病原体等选择适当的照射时间。

  • 实验研究
    张宝莹, 麻翠翠, 段弘扬, 王妍彦, 沈瑾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0): 721-72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0.001
    摘要 (165) PDF全文 (44) HTML (13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气溶胶状态下噬菌体Phi-X174和白色葡萄球菌对紫外线的抵抗力,探索噬菌体Phi-X174作为指示微生物用于空气病毒消毒效果评价的可能性。方法 检测一种紫外线消毒设备在不同消毒作用时间下对2种微生物的杀灭率,以D值为指标评价2种微生物气溶胶对紫外线的抵抗力大小。结果 以浓度为2×108 pfu/mL的噬菌体悬液雾化1.5 mL,空气消毒舱内噬菌体平均浓度为3.59×106 pfu/m3,组间误差率为8.13%;以浓度为8×106 cfu/mL的白色葡萄球菌菌液雾化2 mL,空气消毒舱内细菌平均浓度为7.10×105 cfu/m3,组间误差率为10.14%。紫外线消毒设备对噬菌体Phi-X174在5、10、15 min时的平均杀灭率为65.30%、86.89%、93.46%;对白色葡萄球菌在10、15、20 min时的平均杀灭率为74.87%、85.21%、94.92%。结论 噬菌体Phi-X174的D值在10 ~ 15 min,白色葡萄球菌的D值在15 ~ 20 min,即在气溶胶状态下,白色葡萄球菌对该紫外线消毒设备的抵抗力高于噬菌体Phi-X174。

  • 综述
    杨雪, 黄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9): 688-69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9.015
    摘要 (162) PDF全文 (41) HTML (131)   可视化   收藏

    雾化器属于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在临床治疗时如果清洁消毒不及时、不彻底,容易发生污染,进而导致医院感染风险升高甚至暴发;因此,加强雾化器的消毒与管理对于控制因雾化器使用引发的医院感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雾化器污染及相关清洁消毒研究报道,分析国内外医疗机构雾化器的污染及消毒现状,并总结清洁消毒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医疗机构雾化器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 应用研究
    王鑫, 郑文静, 么鸿雁, 王琦琦, 黄飞, 张流波, 刘剑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08-11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9
    摘要 (161) PDF全文 (51) HTML (12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222 nm紫外线在消毒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PubMed、Embase和Scopus文摘数据库2022年7月20日前收录的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1.6.18文献计量工具分析其发表年份、发文量、作者和关键词分布信息。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222 nm紫外线消毒的相关文献共110篇,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核心作者45人,核心团队4个,分布在美国、日本和德国。6个研究热点包括远紫外光对细菌和真菌的影响,紫外线辐射诱变的动物研究,远紫外光对细胞和皮肤的辐射效应研究,远紫外光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远紫外光对冠状病毒的灭菌效果,以及远紫外光设备对新冠病毒的影响。结论 222 nm紫外线消毒研究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目前的研究重心是远紫外线的应用与安全性。

  • 消毒实践
    刘俊杰, 剧志英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0): 780-78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0.020
    摘要 (153) PDF全文 (46) HTML (10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双链季铵盐、过氧化氢与酒精消毒湿巾对医院物体表面消毒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部队三甲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实验室操作台表面,用3种消毒湿巾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比较消毒后3 min、1 h、2 h、6 h、7 h不同时间点的消毒效果。结果 3种消毒湿巾在消毒后6 h内均能保持较好的消毒效果,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的3种消毒湿巾对物体表面均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使用时可综合考虑稳定性、价格、消毒对象等因素作出合适选择。

  • 实验研究
    李锦, 许春, 陈睿, 巩爱华, 苏裕心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2): 885-88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2.002
    摘要 (151) PDF全文 (50) HTML (13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222 nm紫外线对小鼠皮肤和日本大耳白兔眼的刺激性。方法 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眼刺激性试验方法,观察222 nm紫外线对KM小鼠皮肤和日本大耳白兔眼的刺激性,并与254 nm紫外线的作用效果进行平行比较。结果 在大剂量单次照射试验或小剂量15 d连续照射试验中,254 nm紫外线引起小鼠皮肤刺激性反应,表现为表皮增厚和胶原纤维含量下降;眼刺激性反应表现为角膜浑浊、虹膜边界模糊和结膜充血。相同试验条件下,222 nm紫外线辐照未引起实验动物皮肤和眼刺激性反应。结论 222 nm紫外线比254 nm紫外线有更高的安全性。

  • 应用研究
    罗琴, 阎肃兰, 苏静, 练敏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2): 925-92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2.013
    摘要 (151) PDF全文 (29) HTML (10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近10年国内消毒供应领域的高被引文献发展现状,分析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13—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消毒供应领域高被引期刊论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获取的1 195篇文献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 近10年消毒供应领域高被引文献数量整体呈现先增长后回落的态势,其中获得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比例为19.67%,发表于医药卫生领域核心期刊的比例为42.01%。消毒供应护理理论体系构建与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是近10年研究关注的主题,其中口腔器械、植入物和管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是持续关注的研究热点。结论 消毒供应领域的发展应聚焦清洗消毒灭菌方法选择、技术操作规范、质控指标构建、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智慧化消毒供应管理研究。

  • 应用研究
    卢美珍, 莫军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5): 355-35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5.010
    摘要 (150) PDF全文 (41) HTML (13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器械清洗质量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涉及16 946例样本,研究显示国内医院CSSD器械清洗不合格率达11%。在考察的21项因素中,以下13项与器械清洗质量相关:预处理规范性、操作流程规范性、监管制度的严格性、清洗设备布局、清洗设备运用、清洗工具的选择、清洗剂的选择、清洗方式、器械浸泡清洗剂时间、存在除锈剂或清洗剂残留、质量检测方式、操作人员知识掌握情况和清洗人员防护情况。结论 国内医院CSSD的器械清洗不合格率较高,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器械清洗质量下降。

  • 消毒实践
    廖慧, 蔡丽, 苏瑞, 邱莹, 黎嘉洁, 卓映娜, 周文静, 占海浪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65-6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20
    摘要 (141) PDF全文 (31) HTML (10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不同清洗方法对超声乳化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采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对不同清洗方法对超声乳化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结果 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试验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分别为94.81%和91.11%,均高于对照组的81.48%和77.77%;2组器械干燥合格率比较,试验组器械干燥合格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试验组整套器械清洗时间为5.20±0.14 min,短于对照组(9.84±0.43 min),工作人员对2组不同清洗方式的满意度试验组为93.33%,对照组为46.67%,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工清洗+管状器械清洁仪清洗超声乳化手术器械,能显著提高器械的清洗效果,缩短器械处理时间,降低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延长超声乳化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

  • 应用研究
    关宁笑, 宋科, 李漫春, 詹朦, 王俊锋, 丁丽娜, 姚卓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50-5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16
    摘要 (138) PDF全文 (52) HTML (12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国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现状,为规范消毒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国内期刊数据库检索收集2001—2021年国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医院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为90%,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84%,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为90%,紫外线灯合格率为95%,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为97%,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为98%,医院污水处理合格率为80%。结论 国内医疗机构除医务人员手卫生和医疗污水之外,其余各监测项目消毒合格率均≥90%。

  • 综述
    张云, 田信, 李贤煌, 毕正琴, 黄子怡, 张洋洋, 黄茜, 马久红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2): 941-94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2.017
    摘要 (135) PDF全文 (54) HTML (93)   可视化   收藏

    软式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相关感染的暴发时有发生,其中终末漂洗水污染问题引起广泛重视。终末漂洗水的质量直接影响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不合格的终末漂洗水会造成内镜的二次污染,导致内镜消毒灭菌失败。减少终末漂洗水中病原微生物数量是预防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失败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软式内镜终末漂洗水的质量和污染现状、影响漂洗水质量的因素以及控制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提升内镜终末漂洗水质量控制及监测水平提供参考。

  • 应用研究
    吕林芳, 张汉阳, 李从欣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9): 671-67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9.010
    摘要 (135) PDF全文 (53) HTML (9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MDRO)及其医院感染分布特点,为有效防控提供支持。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8—2022年该医院住院患者MDRO感染情况及特点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连续5年共检出病原菌14 597株,其中MDRO 2 819株,检出率为19.31%。MDRO以耐碳青霉烯类菌株为主,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的检出率依次为54.46%、37.86%、35.84%、25.17%和12.84%。MDRO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血液和泌尿道,分别占51.15%、12.79%和12.46%。感染主要发生在ICU、普外科和血液科,分别占40.33%、13.44%和11.48%。结论 该医院MDRO检出率较高,但感染率处于下降趋势,应加强MDRO医院感染高发科室、高发部位的监测和防控管理。

  • 实验研究
    吴先昊, 陈芳军, 黎云颖, 俞佳峰, 刘雯, 赵诗云, 曾爱忠, 李雪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165-16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02
    摘要 (135) PDF全文 (26) HTML (11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某中药复配剂及其乳膏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抑菌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方法,对某中药复配剂及其乳膏体外抑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0 mg/mL中药复配剂溶液作用4 h,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4.0%、89.0%和46.3%。该中药复配乳膏的抑菌率分别为42.9%、75.0%和17.7%。该中药复配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8、0.8和12.8 mg/mL;该中药复配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2、3.2和51.2 mg/mL。结论 该中药复配剂及其乳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

  • 实验研究
    林曼婷, 苏裕心, 巩爱华, 申仲翔, 陈睿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13-1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05
    摘要 (133) PDF全文 (44) HTML (10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内镜再处理过程中常用的过氧乙酸消毒剂对生物膜的去除效果。方法 使用铜绿假单胞菌和聚四氟乙烯管腔,培养5 d以制备生物膜。其后用不同浓度的过氧乙酸溶液冲洗生物膜5、10、30和60 min,观察其对生物膜的去除效果。结果 仅2 000 mg/L过氧乙酸溶液处理生物膜60 min后,载体上细菌的杀灭对数值为3.62,其他平均杀灭对数值均< 3.00。结论 过氧乙酸消毒液无法充分去除聚四氟乙烯管腔内的生物膜,当生物膜在内镜内积聚时,未清洗直接用过氧乙酸处理会导致消毒失败。

  • 实验研究
    张虎, 马文杰, 于洮, 吴镝, 曹晋桂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1): 812-81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1.004
    摘要 (131) PDF全文 (32) HTML (10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一种以苯扎氯铵为主要成分的季铵盐消毒剂在低温下的消毒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及微核试验对某季铵盐消毒剂在低温下的消毒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该季铵盐消毒剂原液含苯扎氯铵3 500 mg/L。以其原液在-20℃下浸泡作用4~12 min,对平纹布片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杀灭对数均>5.00。模拟现场试验中,将不锈钢圆片染菌载体置于-20℃条件下的车辆上,用该季铵盐消毒液原液喷雾消毒,并作用40 min,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99.9%。该季铵盐消毒剂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值>5 000 mg/(kg·bw),消毒剂处理组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结论 本研究季铵盐型消毒剂在-20℃下杀菌效果良好,属于实际无毒级物质。

  • 感染控制
    梁秀云, 王莉, 孟亚宁, 章志勇, 历艳娟, 孙志红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9): 716-71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9.026
    摘要 (129) PDF全文 (28) HTML (8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分析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一起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原因,并评价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对2022年2月1—8日该院ICU检出的5例CRAB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采样,协同医院多部门制订和实施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CRAB医院感染(或定植)发生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3例感染CRAB患者的耐药谱完全相同,感染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接触人群存在交叉,形成传播链条;环境污染及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是此次CRAB聚集的主要原因。实施干预前ICU患者CRAB医疗机构感染/定植发生率为6.98%,实施干预后1个月CRAB感染发生率降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 。结论 医院ICU应注重环境卫生,强化人员手卫生,多部门协作、多学科参与可有效防控ICU多重耐药菌感染。

  • 实验研究
    闫静欣, 党芸, 甘露, 帅婷, 薛姝蕊, 李彩云, 李秀娥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4-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02
    摘要 (127) PDF全文 (37) HTML (10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过氧化氢每日消毒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某三甲口腔专科医院牙体牙髓科用过氧化氢每日消毒DUWL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未经消毒的对照组诊疗用水中细菌总数为1×104 cfu/mL。采用浓度为30 g/L过氧化氢每日对DUWL进行消毒处理后,三用枪、高速手机和漱口水的水样卫生质量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0.2%、83.3%和87.5%。结论 每日坚持用过氧化氢对DUWL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降低口腔治疗用水中细菌数,提高水质合格率。

  • 实验研究
    李丽毓, 张焱, 韩仲亮, 王紫薇, 张闯闯, 金宝丹, 吉建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161-16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01
    摘要 (126) PDF全文 (46) HTML (10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三聚氰胺对游泳池水中氰尿酸的回收效果,确定最佳回收条件,为实际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三聚氰胺回收法和液相色谱法及分光光度法,对游泳池水中氰尿酸的含量及回收率进行验证性检测,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三聚氰胺与氰尿酸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最佳反应比例为1:1 ~ 1:1.2;强酸和强碱条件均不利于三聚氰胺与氰尿酸形成沉淀,最佳pH值为6 ~ 7。在研究条件下,游泳池水中氰尿酸回收率达84.70%。适当浓度的PO43--P能够提高氰尿酸回收效果;当PO43--P浓度为3 mg/L时,氰尿酸的最大回收率为98.54%。结论 应用三聚氰胺能够高效回收游泳池水中的氰尿酸,实现游泳池水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 实验研究
    窦立广, 江福能, 李星, 张帅, 钟惟德, 邵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175-17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05
    摘要 (125) PDF全文 (34) HTML (9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复合式空气消毒机的消毒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空气消毒模拟现场试验和现场试验方法,对某空气消毒机的消毒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该空气消毒机组合等离子体、紫外线和光触媒等因子,启动消毒120 min,对试验舱内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杀灭率为99.99%;对玻片上污染的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的灭活对数值均>4.00,对EV71肠道病毒、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杀灭率达100%。该空气消毒机作用120 min,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90%。该空气消毒机在使用中无紫外线及臭氧泄漏。结论 该复合空气消毒机对多种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无紫外线和臭氧泄漏。

  • 实验研究
    陈李, 程文隽, 吴磊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6): 405-40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6.002
    摘要 (125) PDF全文 (34) HTML (11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物体表面常用消毒剂对金属的腐蚀性,为其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属腐蚀性测试方法,观察醇类、含氯类、过氧化氢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对碳钢、铝、铜、不锈钢和锌5种金属的腐蚀性。结果 醇类消毒剂对不锈钢和铜基本无腐蚀,对锌轻度腐蚀。含有效氯1 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对铜、铝和碳钢为中度腐蚀。60 g/L过氧化氢消毒液对不锈钢、碳钢基本无腐蚀,对锌片中度腐蚀,对铝轻度腐蚀。1 000 mg/L季铵盐类消毒剂对不锈钢、铜基本无腐蚀,对碳钢轻、中度腐蚀。结论 4种物体表面常用消毒剂除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之外,对其他4种金属均存在不同程度腐蚀性,其中醇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的腐蚀性较轻。

  • 应用研究
    党晨钰, 陈可馨, 李根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9): 662-66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9.008
    摘要 (125) PDF全文 (27) HTML (9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中药空气消毒剂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分析存在的问题,预测发展趋势。方法 以VOS viewer1.6.17和Cite Space6.1.R2为研究工具,分别以近10年或20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中药空气消毒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可视化分析中药空气消毒研究进展与热点,总结空气消毒研究规律及方向,并分析中药空气消毒研究之间的关系。结果 “苍术”“艾叶”“中药熏蒸”“中药煮沸”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高频关键词,并常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有效消毒。中药消毒剂的安全性优于常见的化学消毒剂,但其组成、剂型及消毒灭菌机制还需深入探索研究。结论 中药消毒在疫情防控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中药消毒剂的开发具有巨大优势,寻找安全有效的中药消毒剂成为消毒领域的热点。

  • 应用研究
    李岩, 段伟伟, 李彦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1): 855-85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1.016
    摘要 (125) PDF全文 (26) HTML (9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连续3年重点监测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情况、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变化,为MDRO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检出的1 456株MDRO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送检细菌培养标本19 770份,检出阳性菌株5 255株,其中MDRO检出1 456株,检出率27.71%,感染率0.28%。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0.05)。CRE、CRP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率呈上升趋势(P<0.0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P<0.05)。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P<0.05)。CRAB对头孢吡肟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P=0.043)。CRPA对美罗培南、妥布霉素 、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P<0.05)。MRSA对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P=0.018)。结论 MDRO感染呈现上升趋势,耐药日益严重,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应用研究
    辛菲, 郭丹, 王文斌, 刘献萍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9): 666-67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09.009
    摘要 (124) PDF全文 (47) HTML (10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状况。方法 通过主要中文数据库,收集2015—2023年国内医务人员手卫生调查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2015—2023年国内医务人员合手卫生合格率为87.2%。护士和医生手卫生合格率分别为86.0%和81.2%;外科手消毒和卫生手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4.3%和83.4%。三级医院和二级及以下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分别为89.3%和79.9%。结论 国内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波动在80%左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 消毒实践
    陈依莹, 生媛, 马莉, 肖玉霞, 徐桂芳, 李雯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0): 775-77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0.017
    摘要 (122) PDF全文 (67) HTML (9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不同清洗剂对使用后医用内镜预处理及清洗效果。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对不同清洗剂清洗使用内镜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3种清洗剂对内镜表面进行手工清洗,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合格率均为100%。3种清洗剂对内镜管腔内壁手工清洗后无残留血迹,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多酶清洗剂和碱性清洗剂清洗合格率均为75.00%,生物膜清洗剂清洗合格率为45.00%。结论 内镜管腔内壁的清洗难度较大,用多酶清洗剂效果较好;碱性清洗剂适用于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