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标准指南
    张玉成, 沈瑾, 朱仁义, 陈昕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58-6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18
    摘要 (2848) PDF全文 (100) HTML (2699)   可视化   收藏

    GB 15979—2024《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原材料卫生要求、生产过程卫生要求、产品卫生要求、包装、运输和贮存、标识要求,描述了相应的检测方法。为帮助使用者准确理解、应用本标准,本文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 综述
    张楠楠, 淮明生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214-21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16
    摘要 (1276) PDF全文 (90) HTML (1190)   可视化   收藏

    医务人员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医院感染暴发与手卫生执行不到位密切相关。正确的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接触性新发疾病最简单、最经济最实用的方法,同时也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国内外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现状,综合归纳了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方法以及多模式的手卫生改善策略,并分析了手卫生在医疗相关性感染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帮助医务人员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醒其增强手卫生意识,进而全面提高我国医疗机构手卫生管理水平,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支持。

  • 消毒实践
    张先枝, 张杨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221-22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18
    摘要 (889) PDF全文 (65) HTML (84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用于消毒供应中心(CSSD)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护士岗位胜任力提升的效果。方法 组建QCC小组,回顾分析2020年4—6月CSSD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分析清洗不合格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订并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比较干预前(2020年4—6月)与干预后(2020年9—12月)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和护士岗位胜任力等指标合格情况。结果 实施干预后,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低于干预前(0.21% vs 0.61%;χ2=1 049.497,P<0.05),QCC目标达标率为105.26%。干预后,手术器械老化、清洗前未预处理、质量意识不强、未规范执行操作规程,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CSSD护士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个人特质和岗位胜任力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QCC能够提高CSSD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促进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提升。

  • 综述
    李霞荣, 王俊玲, 张浩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217-22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17
    摘要 (466) PDF全文 (38) HTML (401)   可视化   收藏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口腔护理在预防VAP中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擦拭法、冲洗法、刷牙法等口腔护理方法之间各有优劣,关于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VAP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研究较少,且临床实施方法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综述VAP的发病机制、口腔护理方法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口腔护理对预防VAP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以探索更优的口腔护理模式。

  • 综述
    郭斌, 张天琦, 张亮, 蔡艳丽, 齐景伟, 胡明, 肖诚斌, 赵彬, 吴玉锋, 杨仕桥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61-6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19
    摘要 (440) PDF全文 (57) HTML (391)   可视化   收藏

    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是杀菌领域一项备受关注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等离子技术产生3类杀菌因子(带电粒子、活性物质和紫外光)破坏细菌的结构和功能。带电粒子通过静电作用可以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活性氧和活性氮可破坏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并在细胞内累积造成细胞代谢功能紊乱甚至失效。紫外光通过破坏遗传物质的功能实现杀菌。目前,多数研究重点关注3类杀菌因子的杀菌机制,已大致区分出3类因子的杀菌原理差异。3类杀菌因子中的各种粒子的杀菌作用原理,将是下一阶的研究重点。

  • 综述
    黄璐璐, 尹世玉, 朱娟, 丁希琼, 陈思, 喻船丽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4): 297-30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4.018
    摘要 (418) PDF全文 (70) HTML (365)   可视化   收藏

    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的分类及构造,阐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及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研究现状,为制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效果监测的标准作业流程提供借鉴。

  • 应用研究
    康洁, 张青, 李保华, 赵晓燕, 乔赛男, 郑美琪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00-10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7
    摘要 (411) PDF全文 (99) HTML (33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我国消毒供应中心(CSSD)在集中管理模式、面积、人力资源、设备配置等方面的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委员会于2023年9月11—13日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 080家医院进行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3 080份,回收有效问卷3 077份,有效回收率为99.90%。其中,79.62%的CSSD由护理部主管;集中化管理总体占91.19%,三级医院集中率明显高于二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三级乙等医院与二级医院和其他医院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CSSD面积床位比平均为0.78;每百张病床平均工作人员数为2.27;护理人员占全部工作人员的74.17%,其中14.83%为专科护士;三级甲等医院月平均灭菌包数量及工作人员数量最多,月均灭菌包为23 521包,45名工作人员;压力蒸汽灭菌器平均每所医院有2.76台,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平均为1.66台,自动单舱清洗消毒器平均2.34台,内镜清洗消毒机平均0.52台。结论 CSSD在集中管理模式、面积、人力资源、设备配置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SSD建筑面积、人员配置应根据工作量科学合理配备。

  • 综述
    柏思齐, 谢晓莉, 王祥柱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5): 385-38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5.017
    摘要 (391) PDF全文 (76) HTML (352)   可视化   收藏

    口腔综合治疗台管道系统易形成生物膜,其潜在的医院感染风险易带来公共安全问题,其微生物污染问题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人们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微生物污染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本文就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微生物污染现状及感染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 实验研究
    张冲, 张雪, 沙斯烁, 刘柳, 张帅, 徐柏龙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6): 401-40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6.001
    摘要 (283) PDF全文 (90) HTML (25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222 nm紫外线消毒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毒定量灭活试验、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分层细胞片细胞安全性和一次性皮肤刺激试验,评价222 nm紫外线的病毒杀灭效果、杀菌效果和使用安全性。结果 15 mJ/cm2辐射剂量条件下,有机干扰物为0.3%BSA时,222 nm紫外线对玻片上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9.52%和99.97%;有机干扰物为3%BSA时,其对上述2种细菌的杀灭率分别为85.05%和99.49%。辐射剂量为30 mJ/cm2时,222 nm紫外线对玻片上甲型H1N1流感病毒、肠道病毒71型和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的灭活率均可达99.9%;相同剂量照射分层细胞模型,上层与下层细胞的存活率分别约为70%和80%。辐射剂量为479 mJ/cm2时,222 nm紫外线照射家兔正常皮肤48 h,未观察到明显刺激性反应。结论 222 nm紫外线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其对下层细胞穿透性有限,无明显皮肤刺激性。

  • 经验交流
    龚嫒媛, 程军平, 张芸, 钮武平, 张建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78-8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25
    摘要 (268) PDF全文 (16) HTML (25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医院终末消毒的效果,为疫源地终末消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定点医院隔离病区的空气采取喷雾消毒方法,物体表面采取喷洒消毒方法或擦拭消毒方法,空调系统采取清洁、浸泡和喷雾消毒方法。空气消毒效果采用自然菌沉降法评价,物体表面消毒效果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评价。结果 空气自然菌监测合格,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其平均杀灭率≥99.99%,且杀灭率≥99.9%的样本数为100%。空调系统微生物监测结果均合格,结论 定点医院隔离病区终末消毒后,空气、物体表面及空调系统消毒效果均达到评价标准要求。

  • 实验研究
    魏兰芬, 潘协商, 林洁, 谢中艺, 蔡冉, 许激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1-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01
    摘要 (260) PDF全文 (62) HTML (24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并测定其对常用消毒因子的抗力。方法 以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为基础,建立幽门螺杆菌杀灭试验方法并观察其对常用消毒剂的抗力。结果 用含8%新生牛血清的布氏琼脂为培养基,采用涂抹接种法、微需氧条件培养,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活菌计数培养。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对次氯酸钠、碘伏、葡萄糖酸氯己定和季铵盐等常用消毒剂的抗力略低于大肠埃希菌标准株。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幽门螺杆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条件可用于常用消毒因子杀灭该细菌的效果评价方法。

  • 实验研究
    闫静欣, 党芸, 甘露, 帅婷, 薛姝蕊, 李彩云, 李秀娥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4-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02
    摘要 (256) PDF全文 (43) HTML (22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过氧化氢每日消毒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某三甲口腔专科医院牙体牙髓科用过氧化氢每日消毒DUWL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未经消毒的对照组诊疗用水中细菌总数为1×104 cfu/mL。采用浓度为30 g/L过氧化氢每日对DUWL进行消毒处理后,三用枪、高速手机和漱口水的水样卫生质量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0.2%、83.3%和87.5%。结论 每日坚持用过氧化氢对DUWL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降低口腔治疗用水中细菌数,提高水质合格率。

  • 应用研究
    卢美珍, 莫军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5): 355-35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5.010
    摘要 (255) PDF全文 (56) HTML (20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器械清洗质量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涉及16 946例样本,研究显示国内医院CSSD器械清洗不合格率达11%。在考察的21项因素中,以下13项与器械清洗质量相关:预处理规范性、操作流程规范性、监管制度的严格性、清洗设备布局、清洗设备运用、清洗工具的选择、清洗剂的选择、清洗方式、器械浸泡清洗剂时间、存在除锈剂或清洗剂残留、质量检测方式、操作人员知识掌握情况和清洗人员防护情况。结论 国内医院CSSD的器械清洗不合格率较高,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器械清洗质量下降。

  • 实验研究
    张伟, 李晓宁, 林佳艺, 麻翠翠, 沈瑾, 段弘扬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2): 881-88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2.001
    摘要 (251) PDF全文 (52) HTML (20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一种LED紫外线消毒柜对不同类型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为LED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设定LED紫外线消毒柜分别照射10和120 s,观察不同辐照度下LED紫外线消毒柜对不同载体上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在LED紫外线消毒柜照射10 s 时,对含TSB菌液滴染的滤纸片和部分不锈钢片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杀灭对数值>3.00;对含3% BSA菌液滴染的玻片、塑料片和滤纸片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杀灭对数值均>3.00。照射120 s 时,对含TSB菌液染制的滤纸片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3.00,对玻片和滤纸片上的白念珠菌杀灭对数值均>3.00;对含3% BSA菌液染制的玻片、塑料片和滤纸片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对数值均>3.00,对玻片、不锈钢片、塑料片和滤纸片上的白念珠菌杀灭对数值均>3.00。结论 该LED紫外线消毒柜对滤纸片上的微生物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载体类型和有机干扰物对其消毒效果影响较大;应根据待消毒物品材质、清洁程度和可能污染的病原体等选择适当的照射时间。

  • 实验研究
    陈李, 程文隽, 吴磊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6): 405-40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6.002
    摘要 (234) PDF全文 (53) HTML (19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物体表面常用消毒剂对金属的腐蚀性,为其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属腐蚀性测试方法,观察醇类、含氯类、过氧化氢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对碳钢、铝、铜、不锈钢和锌5种金属的腐蚀性。结果 醇类消毒剂对不锈钢和铜基本无腐蚀,对锌轻度腐蚀。含有效氯1 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对铜、铝和碳钢为中度腐蚀。60 g/L过氧化氢消毒液对不锈钢、碳钢基本无腐蚀,对锌片中度腐蚀,对铝轻度腐蚀。1 000 mg/L季铵盐类消毒剂对不锈钢、铜基本无腐蚀,对碳钢轻、中度腐蚀。结论 4种物体表面常用消毒剂除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之外,对其他4种金属均存在不同程度腐蚀性,其中醇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的腐蚀性较轻。

  • 感染控制
    李海涛, 杨致霈, 李青, 高碧峰, 张强, 韩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228-230.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21
    摘要 (227) PDF全文 (26) HTML (20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特点,为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中医医院236例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高风险因素。结果 2018—2022年职业暴露者中,初级职称人员占比最高(71.19%);7月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占比最高(11.86%);医生暴露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326,P=0.012);医生和护士职业暴露场所主要分别为手术室(60.32%)和病区(74.85%);职业暴露环节主要集中在医废处置、拔针、手术操作/缝合、动静脉采血/注射、回套针帽。结论 每年7月份应增加职业防护培训频次,重点针对初级职称人员,严格标准预防措施,践行长效机制,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 应用研究
    王鑫, 郑文静, 么鸿雁, 王琦琦, 黄飞, 张流波, 刘剑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08-11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9
    摘要 (215) PDF全文 (57) HTML (16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222 nm紫外线在消毒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PubMed、Embase和Scopus文摘数据库2022年7月20日前收录的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1.6.18文献计量工具分析其发表年份、发文量、作者和关键词分布信息。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222 nm紫外线消毒的相关文献共110篇,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核心作者45人,核心团队4个,分布在美国、日本和德国。6个研究热点包括远紫外光对细菌和真菌的影响,紫外线辐射诱变的动物研究,远紫外光对细胞和皮肤的辐射效应研究,远紫外光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远紫外光对冠状病毒的灭菌效果,以及远紫外光设备对新冠病毒的影响。结论 222 nm紫外线消毒研究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目前的研究重心是远紫外线的应用与安全性。

  • 应用研究
    陈红, 陈晓君, 谭军, 陈靖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26-2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09
    摘要 (207) PDF全文 (15) HTML (17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稀碘伏溶液在急诊开放性手外伤洗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监测和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观察稀碘伏溶液用于急诊开放性手外伤清洗消毒的效果,同时与低浓度过氧化氢作平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97例患者用4 500 mg/L过氧化氢生理盐水清洗消毒伤口,切口延迟愈合率为5.15%,切口感染率为2.06%。观察组297例患者分为3组,依次有97、98、100例,分别用750、500和250 mg/L有效碘的碘伏生理盐水溶液清洗消毒伤口,总体切口延迟愈合率为4.44%,切口感染率为3.07%。对照组病原学标本14例,细菌检出率为35.71%;观察组病原学标本46例,细菌检出率为36.96%。结论 用低浓度碘伏和低浓度过氧化氢洗消开放性手外伤伤口,防控切口感染的效果基本一致。

  • 应用研究
    罗琴, 阎肃兰, 苏静, 练敏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2): 925-92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2.013
    摘要 (199) PDF全文 (31) HTML (13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近10年国内消毒供应领域的高被引文献发展现状,分析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13—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消毒供应领域高被引期刊论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获取的1 195篇文献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 近10年消毒供应领域高被引文献数量整体呈现先增长后回落的态势,其中获得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比例为19.67%,发表于医药卫生领域核心期刊的比例为42.01%。消毒供应护理理论体系构建与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是近10年研究关注的主题,其中口腔器械、植入物和管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是持续关注的研究热点。结论 消毒供应领域的发展应聚焦清洗消毒灭菌方法选择、技术操作规范、质控指标构建、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智慧化消毒供应管理研究。

  • 实验研究
    袁亚伟, 杨兴旺, 刘嘉, 孙兆龙, 周禹润, 赵鑫驰, 王伟刚, 祁武荣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93-9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5
    摘要 (199) PDF全文 (41) HTML (15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2种规格的冷蒸发过氧化氢传递窗在传递物品过程中的实际灭菌效果及开封后消毒剂的浓度衰减及灭菌效果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粒度仪对发生器产生的“干雾”粒径大小进行表征分析,通过生物指示剂验证灭菌效果;通过模拟加速消毒剂衰减试验,对4种消毒剂浓度及灭菌效果影响进行探究。结果 该传递窗产生的干雾粒径分布集中,<5 μm的粒径雾粒占比高达93%;灭菌周期在1 h以内即可实现对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芽孢的杀灭对数值达到6,且灭菌效果稳定;此外,该传递窗对于使用不同成分的消毒剂均能达到稳定、良好的灭菌效果。敞口放置情况下,4款消毒剂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A1和A2消毒剂浓度下降缓慢,衰减率分别为25%和32%,而B和C品牌浓度下降较快,衰减率分别为76%和62%。结论 该过氧化氢传递窗灭菌性能良好、效果稳定。

  • 实验研究
    房琼琼, 王劲, 肖潇, 高迪, 佟颖, 于礼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5): 325-32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5.002
    摘要 (199) PDF全文 (34) HTML (16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3种过碳酸钠消毒剂的理化特性、对指示菌的消毒效果及其对常见金属的腐蚀性。方法 测定A、B和C 3种过碳酸钠消毒剂的活性氧含量、pH值及对不锈钢、碳钢、铝和铜的腐蚀性,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评估其对指示菌的杀菌效果。结果 A、B和C消毒剂的活性氧含量分别为13.2%、12.1%和8.93%,其中A、B消毒剂符合标准规定,C消毒剂低于标准要求。在活性氧含量1.0%时,A、B和C消毒剂的pH值分别为10.23、10.10和10.52,均符合标准范围。3种消毒剂对不锈钢、铝、铜无明显腐蚀性,但对碳钢有轻微腐蚀。在杀菌试验中,B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优于A和C,其中A与C的杀菌性能相当。B消毒剂在0.05%活性氧含量下对大肠埃希菌作用30 min、在0.1%活性氧含量下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30 min、在0.6%活性氧含量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5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A、C消毒剂需延长作用时间至45 min方能达到消毒合格要求。在对白念珠菌的杀菌试验中,3种消毒剂在2.0%活性氧含量作用15 min,杀灭对数值均≥4.00;其中B消毒剂可在15 min内完全杀灭白念珠菌,而A、C消毒剂需延长至30 min才能实现完全杀灭。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杀灭试验中,3种消毒剂在3.0%活性氧含量作用120 min后,杀灭对数值均≤5.00,未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结论 3种过碳酸钠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的杀灭作用较强,但对芽孢的杀灭能力较弱,对碳钢有轻度腐蚀。

  • 消毒实践
    廖慧, 蔡丽, 苏瑞, 邱莹, 黎嘉洁, 卓映娜, 周文静, 占海浪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65-6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20
    摘要 (198) PDF全文 (36) HTML (14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不同清洗方法对超声乳化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采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对不同清洗方法对超声乳化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结果 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试验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分别为94.81%和91.11%,均高于对照组的81.48%和77.77%;2组器械干燥合格率比较,试验组器械干燥合格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试验组整套器械清洗时间为5.20±0.14 min,短于对照组(9.84±0.43 min),工作人员对2组不同清洗方式的满意度试验组为93.33%,对照组为46.67%,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工清洗+管状器械清洁仪清洗超声乳化手术器械,能显著提高器械的清洗效果,缩短器械处理时间,降低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延长超声乳化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

  • 综述
    张云, 田信, 李贤煌, 毕正琴, 黄子怡, 张洋洋, 黄茜, 马久红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2): 941-94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2.017
    摘要 (198) PDF全文 (57) HTML (135)   可视化   收藏

    软式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相关感染的暴发时有发生,其中终末漂洗水污染问题引起广泛重视。终末漂洗水的质量直接影响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不合格的终末漂洗水会造成内镜的二次污染,导致内镜消毒灭菌失败。减少终末漂洗水中病原微生物数量是预防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失败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软式内镜终末漂洗水的质量和污染现状、影响漂洗水质量的因素以及控制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提升内镜终末漂洗水质量控制及监测水平提供参考。

  • 实验研究
    黄燕, 李秋香, 赵权, 黄士新, 宋洪友, 顾欣, 陈兆国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10-12.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04
    摘要 (191) PDF全文 (29) HTML (15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一种微酸性次氯酸消毒剂的毒性。方法 采用动物毒性试验方法,对某微酸性次氯酸消毒剂毒性进行评价。结果 该微酸性次氯酸消毒剂原液有效氯含量为550 mg/L。该消毒剂原液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LD50值>5 000 mg/(kg·bw);对小鼠的急性吸入毒性LC50值>10 000 mg/m3。该消毒剂原液对豚鼠的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刺激性指数为0;对家兔眼黏膜和阴道黏膜均为极轻刺激性。该消毒剂原液对豚鼠的皮肤变态反应为未见皮肤出现变态反应。结论 该微酸性次氯酸消毒剂安全性良好,对黏膜有极轻微刺激作用,属于实际无毒物质。

  • 实验研究
    李锦, 许春, 陈睿, 巩爱华, 苏裕心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4, 41(12): 885-888.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4.12.002
    摘要 (187) PDF全文 (58) HTML (15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222 nm紫外线对小鼠皮肤和日本大耳白兔眼的刺激性。方法 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眼刺激性试验方法,观察222 nm紫外线对KM小鼠皮肤和日本大耳白兔眼的刺激性,并与254 nm紫外线的作用效果进行平行比较。结果 在大剂量单次照射试验或小剂量15 d连续照射试验中,254 nm紫外线引起小鼠皮肤刺激性反应,表现为表皮增厚和胶原纤维含量下降;眼刺激性反应表现为角膜浑浊、虹膜边界模糊和结膜充血。相同试验条件下,222 nm紫外线辐照未引起实验动物皮肤和眼刺激性反应。结论 222 nm紫外线比254 nm紫外线有更高的安全性。

  • 应用研究
    吕思航, 王艳, 陈秀丽, 陈灵均, 夏唯, 丁健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20-12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12
    摘要 (182) PDF全文 (46) HTML (14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国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人员对湿包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指标的认知情况,为规范CSSD湿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经湖北省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专家论证制定调查问卷,于2023年10月23—31日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发放电子问卷,对国内1 153家医院的1 751名CSSD灭菌员及管理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CSSD灭菌员及管理者对湿包质量管理体系部分过程指标的认知正确率差异较大,为25.59%~92.75%。三级医院灭菌员及管理者总体认知力强于二级医院(P<0.05);工作年限>5年的灭菌员及管理者认知均高于工作年限≤5年的灭菌员及管理者(P<0.05);管理者对于“灭菌物品不应有捆扎现象”认知高于灭菌员,灭菌员对于“相邻两个灭菌包之间应有间隙”认知高于管理者(P<0.05);认知能力不与职称等级成正相关。结论 二级医院工作年限≤5年的灭菌员及管理者,对湿包质量管理体系部分过程指标的认知相对不足,有待提高。

  • 应用研究
    关宁笑, 宋科, 李漫春, 詹朦, 王俊锋, 丁丽娜, 姚卓娅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50-53.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16
    摘要 (178) PDF全文 (64) HTML (15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国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现状,为规范消毒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国内期刊数据库检索收集2001—2021年国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医院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为90%,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84%,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为90%,紫外线灯合格率为95%,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为97%,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为98%,医院污水处理合格率为80%。结论 国内医疗机构除医务人员手卫生和医疗污水之外,其余各监测项目消毒合格率均≥90%。

  • 实验研究
    林曼婷, 苏裕心, 巩爱华, 申仲翔, 陈睿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13-1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05
    摘要 (178) PDF全文 (54) HTML (13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内镜再处理过程中常用的过氧乙酸消毒剂对生物膜的去除效果。方法 使用铜绿假单胞菌和聚四氟乙烯管腔,培养5 d以制备生物膜。其后用不同浓度的过氧乙酸溶液冲洗生物膜5、10、30和60 min,观察其对生物膜的去除效果。结果 仅2 000 mg/L过氧乙酸溶液处理生物膜60 min后,载体上细菌的杀灭对数值为3.62,其他平均杀灭对数值均< 3.00。结论 过氧乙酸消毒液无法充分去除聚四氟乙烯管腔内的生物膜,当生物膜在内镜内积聚时,未清洗直接用过氧乙酸处理会导致消毒失败。

  • 实验研究
    窦立广, 江福能, 李星, 张帅, 钟惟德, 邵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175-17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05
    摘要 (174) PDF全文 (34) HTML (13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复合式空气消毒机的消毒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空气消毒模拟现场试验和现场试验方法,对某空气消毒机的消毒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该空气消毒机组合等离子体、紫外线和光触媒等因子,启动消毒120 min,对试验舱内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杀灭率为99.99%;对玻片上污染的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的灭活对数值均>4.00,对EV71肠道病毒、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杀灭率达100%。该空气消毒机作用120 min,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90%。该空气消毒机在使用中无紫外线及臭氧泄漏。结论 该复合空气消毒机对多种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无紫外线和臭氧泄漏。

  • 实验研究
    谢得力, 庄丹雯, 温鸿, 陈芝, 黄蓓蕾, 李晔, 陆龙喜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8): 577-58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8.004
    摘要 (173) PDF全文 (47) HTML (17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一款222 nm紫外线消毒器在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和空气的动态消毒效果。方法 以浙江某三级甲等医院RICU的7个独立房间为研究现场,按单双号编号分为对照组(2、4、6号房)和试验组(1、3、5、7号房)。对照组采用常规擦拭+通风消毒,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222 nm紫外线消毒器。连续开展3 d采样,每日8:00—16:00,每2 h采集一次物体表面和空气样本,共计1 050份。检测菌落总数及鲍曼不动杆菌(AB)和肺炎克雷伯菌(KP)。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物体表面和空气的平均菌落总数显著降低(P < 0.05);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总数从对照组的(161.63 ± 464.17)cfu/cm2下降至(54.64±220.59)cfu/cm2,空气平均菌落数从(215.14±303.88)cfu/m2下降至(150.65±106.52)cfu/m2。KP与AB的检出率亦显著下降。结论 222 nm紫外线消毒器在RICU的动态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能有效降低高频接触表面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其中在空气消毒方面表现出更为稳定和持续的效果,可作为常规消毒措施的有力补充手段。

  • 实验研究
    吴先昊, 陈芳军, 黎云颖, 俞佳峰, 刘雯, 赵诗云, 曾爱忠, 李雪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165-167.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02
    摘要 (171) PDF全文 (26) HTML (14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某中药复配剂及其乳膏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抑菌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方法,对某中药复配剂及其乳膏体外抑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0 mg/mL中药复配剂溶液作用4 h,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4.0%、89.0%和46.3%。该中药复配乳膏的抑菌率分别为42.9%、75.0%和17.7%。该中药复配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8、0.8和12.8 mg/mL;该中药复配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2、3.2和51.2 mg/mL。结论 该中药复配剂及其乳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念珠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

  • 实验研究
    薛琪, 戴佳晟, 周亚倩, 童锴, 孙巍群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87-89.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3
    摘要 (171) PDF全文 (28) HTML (11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稀释液种类、浸泡时间和超声时间对不锈钢载体型过氧化氢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芽孢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芽孢用水、生理盐水、0.1%吐温80水溶液和0.1%吐温80的生理盐水4种稀释液浸泡2 h,然后超声40 min,筛选芽孢回收率最高的稀释液,用此稀释液在超声0~80 min和浸泡0~4 h不同组合条件下,筛选芽孢回收率最高的超声时间和浸泡时间,每个组合设3个平行样本,计算芽孢回收率。结果 0.1%吐温80水溶液为稀释液,芽孢回收率最高,达到118.25%。40 kHz超声频率、200W功率下超声40 min芽孢回收率为105.25%,均高于其他超声时间。浸泡2 h后的芽孢回收率最高,达到91.9%。结论 0.1%吐温80水溶液浸泡2 h,超声40 min进行芽孢计数,生物指示剂芽孢回收率最高,达到118.25%。

  • 实验研究
    李丽毓, 张焱, 韩仲亮, 王紫薇, 张闯闯, 金宝丹, 吉建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161-16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01
    摘要 (170) PDF全文 (50) HTML (14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三聚氰胺对游泳池水中氰尿酸的回收效果,确定最佳回收条件,为实际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三聚氰胺回收法和液相色谱法及分光光度法,对游泳池水中氰尿酸的含量及回收率进行验证性检测,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三聚氰胺与氰尿酸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最佳反应比例为1:1 ~ 1:1.2;强酸和强碱条件均不利于三聚氰胺与氰尿酸形成沉淀,最佳pH值为6 ~ 7。在研究条件下,游泳池水中氰尿酸回收率达84.70%。适当浓度的PO43--P能够提高氰尿酸回收效果;当PO43--P浓度为3 mg/L时,氰尿酸的最大回收率为98.54%。结论 应用三聚氰胺能够高效回收游泳池水中的氰尿酸,实现游泳池水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 综述
    吴文捷, 刘明, 金怡萱, 李阿丽, 雷昕奕, 阮丹浓, 常金辉, 刘吉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6): 456-461.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6.016
    摘要 (168) PDF全文 (65) HTML (123)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介了生物指示剂作为灭菌质量关键评估工具的发展历程,在芽孢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生物指示剂的原理及技术发展历程,重点总结了微流控在生物快速指示剂研发中的潜在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旨在为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及相关灭菌质量监测部门提供生物指示剂的系统性认知框架,并为灭菌质量控制的优化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

  • 消毒实践
    张青, 郭凤霞, 周舒冬, 陶家希, 曾婉芬, 李粤平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224-22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19
    摘要 (167) PDF全文 (19) HTML (13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雾化过氧化氢智能消毒机器人在不同设定条件下对负压隔离病房的消毒效果,为实现非接触式消毒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雾化过氧化氢智能消毒机器人对隔离病房进行空间消毒,过氧化氢输入量为10 mL/m3,雾化时间为36 min。消毒前后,用棉拭子涂抹法对环境中高风险及高频接触的19个位点进行采样,并接种培养和菌落计数,计算自然菌杀灭率。结果 在微正压状态与负压状态下,使用雾化过氧化氢智能消毒机器人进行空间消毒,自然菌杀灭率均合格;微正压状态略优于负压(94.92% vs 93.00%)。织物的表面自然菌杀灭率为71.11%,非织物表面自然菌杀灭率相对较高(97.09%)。结论 雾化过氧化氢消毒机器人的消毒效果良好,对非织物表面消毒效果更佳,在负压隔离病房中使用此方法能降低人员暴露风险,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 实验研究
    卢昕, 高娜娜, 张正, 林露芬, 陈靖云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84-8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02
    摘要 (166) PDF全文 (26) HTML (12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筛选以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为杀菌剂的多功能护理液和以双氧水为杀菌剂的双氧护理液的有效中和剂。方法 为判断所选中和剂是否有效去除PHMB、双氧水残留,选用5种试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茄科镰刀菌),设计3个试验组(稀释液组、中和剂组、中和产物组)。每个试验组各取10 mL相应溶液,分别与5种试验菌作用10 min,然后培养计数。中和剂组、中和产物组的恢复率在50%及以上即可。结果 对于以聚六亚甲基双胍为杀菌剂的接触镜护理产品,筛选的2种中和剂(D/E中和肉汤、Letheen肉汤)试验结果显示,5种试验菌的中和剂组、中和产物组的恢复率为83%及以上,满足标准要求;对于以双氧水为杀菌剂的接触镜护理产品,筛选的2种中和剂(D/E中和肉汤、1 mg/mL过氧化氢酶溶液)试验结果显示,使用D/E中和肉汤时,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的中和产物组恢复率仅为3%和2%,未达到50%的最低要求;使用1 mg/mL过氧化氢酶溶液时,5种试验菌的恢复率为84%及以上,满足标准要求。结论 接触镜护理产品消毒效果评价中,D/E中和肉汤或Letheen肉汤可作为PHMB的中和剂;1 mg/mL过氧化氢酶溶液可作为双氧水护理液的中和剂。

  • 应用研究
    刘鸿德, 王晓朦, 肖丙莲, 李玉梅, 邹雪娜, 易从炜, 刘焱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3): 203-20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3.013
    摘要 (162) PDF全文 (49) HTML (13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临床流行特征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18—2023年CRAB感染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和耐药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CRAB感染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结果 6年共发生CRAB医院感染212例,总感染发生率为0.33‰,不同年份间CRAB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346,P=0.55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79.25%),感染患者年龄以>70岁为主(44.09%),主要感染科室为综合ICU(38.21%)和急诊ICU(30.19%)。CRAB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71.11%); CRAB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耐药率高达100.00%,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均为95.0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32.88%)。结论 该医院6年间对CRAB感染控制管理整体良好,但需加强ICU及其转出患者管理,进一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应用。

  • 应用研究
    齐梦影, 丁金霞, 董云亚, 汪锦芳, 李雅文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1): 32-3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1.011
    摘要 (162) PDF全文 (34) HTML (14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护理实习生医院安全氛围感知与针刺伤知信行的关系,为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医疗安全意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安徽省某医院248名护理实习生展开调查。结果 护理实习生医院安全氛围平均得分为81.69分,针刺伤KAP总分为130.03分,医院安全氛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针刺伤KAP总分、态度部分、行为部分均呈正相关(P<0.01),与知识部分无相关性。结论 护理实习生医院安全氛围感知与针刺伤KAP相关,且两者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可通过将医院安全氛围融入人性化管理中,减少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中的职业暴露。

  • 综述
    武佳琪, 金瑞华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2): 151-154.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2.020
    摘要 (161) PDF全文 (50) HTML (12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口腔科的诊疗具有患者流动性大,传染病情况不明,经常接触唾液及血液等特点,是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近年来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污染成为研究热点,DUWL由于内部结构特殊,管路狭长导致常规消毒方法不适用,且高速旋转仪器抛出的气溶胶对医患存在潜在威胁,成为口腔科感染管理的重点难点。国内外学者为有效控制DUWL污染,对造成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及相应的污染控制方法展开了诸多研究,本文主要对DUWL污染及其控制现状、最新技术规范进行综述,为今后水路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 实验研究
    张雨菲, 俞佳, 童冰, 孙巍群, 赵振波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5, 42(6): 412-415.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5.06.004
    摘要 (158) PDF全文 (45) HTML (13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汽化过氧化氢消毒后物体表面残留的定量测试方法,以指导消毒后安全处理。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汽化过氧化氢消毒后环境内物体表面残留进行检测。结果 擦拭类、浸渍类、灌装类样品消毒后过氧化氢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051 3、1.062 4和0.078 4 μg,回收率为85% ~ 120%,精密度<15%。隔离器内正常灭菌后,呼吸袋内西林瓶、普通胶塞和样品包装隔层均测出过氧化氢残留。涂氟胶塞比普通胶塞的过氧化氢残留少。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用于检测隔离器内灭菌后样品和台面过氧化氢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