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15
  
  • 全选
    |
    实验研究
  • 吴承僖, 朱小雨, 查锦宏, 张丽丽, 吕蒙, 周冬生, 杨文慧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抗菌肽RP557的体外抗菌活性和杀菌机制,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RP557对多种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时间杀伤、生物膜抑制、内外膜破坏及离子渗漏等检测,分析RP557对革兰阴性菌的杀菌机制;通过组织病理和肝肾功能检测评估其对实验动物的安全性。结果 RP557对多重耐药和高毒力表型的革兰阴性和阳性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不超过32 µg/mL,并且MIC浓度可完全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2×MIC处理后,外膜破坏指标提高1.5倍,内膜破坏指标提高10倍,并出现Na+、K+泄漏。400 µg/mL气溶胶暴露后,肝肾功能指标及肺病理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RP557可通过破坏双层细胞膜机制导致细菌活性抑制或死亡,一定剂量暴露无毒副作用,具有成为新型杀菌剂的潜力。

  • 周于, 李家豪, 丁红晖, 吕炜, 夏雨荷, 邱婉月, 袁凤云, 曾其莉, 龚林, 唐非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2种消毒剂对集中空调回风口滤网积尘中细菌的消毒效果,探讨空调滤网清洗、消毒方式对相关室内空气细菌总数的影响。方法 2018—2024年对武汉市3家三甲医院部分病房集中空调回风口滤网积尘进行采样,计算细菌总数;用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和3 000 mg/L的复合季铵盐类消毒剂对空调滤网进行模拟消毒现场、现场消毒试验,评价消毒效果;在某医院科室污洗间采用平板暴露法、空气采样器法检测自来水直接冲洗空调滤网前后以及消毒后再冲洗的室内空气中细菌数变化。结果 空调回风口滤网积尘量与细菌总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77。模拟消毒现场试验结果显示,含氯消毒剂和复合季铵盐类消毒剂浓度分别下降至31.20和1 820.70 mg/L时,滤网消毒不合格。现场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当含氯消毒剂和复合季铵盐类消毒剂浓度分别低于50和2 000 mg/L时,滤网消毒不合格。平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均表明,直接使用自来水冲洗滤网会使相关室内的空气细菌总数升高;消毒后再用自来水冲洗滤网,室内空气细菌总数与清洗前相近。结论 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剂或3 000 mg/L复合季铵盐类消毒剂作用5 min,均能有效杀灭集中空调回风口滤网积尘中的细菌,采用先消毒再清洗的方式可减少对室内空气的细菌污染。

  • 钱秀荣, 黎俊宏, 陈志永, 邵雪阳, 石飞云, 徐梦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并优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二氯乙酸、三氯乙酸、溴酸盐、氯酸盐、亚氯酸盐5种消毒副产物,并与离子色谱法进行对比。方法 样品过0.22 m微孔滤膜,经Dionex IonPac AS16柱(2 mm×250 mm,9 m)分离,采用乙腈-0.7 mol/L甲胺等度洗脱(60∶40)。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分析;同时,样品过0.45 m微孔滤膜,经Metrosep A Supp 18-250柱分离,淋洗液为9 mmol/L KOH、1.25 mmol/L Na2CO3和1︰100浓硫酸,通过离子色谱仪进行分析。结果 2种方法的5种消毒副产物线性相关系数(r)均>0.999 4,检出限为0.001~0.004 mg/L,定量限为0.003~0.001 2 mg/L。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为89.4%~105.4%,相对标准偏差为1.0%~5.4%。本文对30份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溴酸盐、亚氯酸盐均未检出,HPLC-MS/MS和IC测得的二氯乙酸均值分别为0.032和0.034 mg/L,氯酸盐均值分别为0.069和0.066 mg/L,2种方法检出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乙酸部分检出,2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90.0%和53.3%(P<0.05)。结论 2种方法各有利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检测。

  • 谢得力, 庄丹雯, 温鸿, 陈芝, 黄蓓蕾, 李晔, 陆龙喜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一款222 nm紫外线消毒器在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和空气的动态消毒效果。方法 以浙江某三级甲等医院RICU的7个独立房间为研究现场,按单双号编号分为对照组(2、4、6号房)和试验组(1、3、5、7号房)。对照组采用常规擦拭+通风消毒,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222 nm紫外线消毒器。连续开展3 d采样,每日8:00—16:00,每2 h采集一次物体表面和空气样本,共计1 050份。检测菌落总数及鲍曼不动杆菌(AB)和肺炎克雷伯菌(KP)。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物体表面和空气的平均菌落总数显著降低(P < 0.05);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总数从对照组的(161.63 ± 464.17)cfu/cm2下降至(54.64±220.59)cfu/cm2,空气平均菌落数从(215.14±303.88)cfu/m2下降至(150.65±106.52)cfu/m2。KP与AB的检出率亦显著下降。结论 222 nm紫外线消毒器在RICU的动态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能有效降低高频接触表面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其中在空气消毒方面表现出更为稳定和持续的效果,可作为常规消毒措施的有力补充手段。

  • 张珍, 马笑菲, 鹿尘, 张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分析周口市农村饮用水消毒措施和消毒效果,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3年周口市农村饮用水消毒设施和消毒剂使用情况,分析饮用水的消毒剂余量和菌落总数,依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20—2023年分别监测农村饮用水水厂183、183、181和180个,按要求使用消毒设施的水厂占比从2020年的64.48%上升至2023年的74.44%(χ2=3.571,P=0.059),消毒剂以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钠为主,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的水厂占比由2020年的26.78%上升至2023年的43.89%(χ2=6.808,P=0.009);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液氯消毒水样的消毒剂余量合格率分别为67.04%、89.23%和90.83%,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水样菌落总数合格率(93.80%)最低;出厂水消毒剂余量合格率低于末梢水(χ2=4.579,P=0.032),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高于末梢水(χ2=6.645,P=0.010);丰水期消毒剂余量合格率高于枯水期(χ2=5.385,P=0.020),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于枯水期(χ2=19.273,P<0.001);水库水常规处理的消毒剂余量合格率高于消毒处理的深井水,两者的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χ2=9.166,P=0.002;χ2=1.212,P=0.271)。结论 周口市农村饮用水消毒合格率较高,消毒剂类型、水样类型、采样水期、供水方式和水源分类对消毒效果有不同程度影响。

  • 彭芝青, 饶颖, 钟鸿, 夏照莹, 刘文静, 谢丽雯, 冉露霞, 朱博, 杨昀夏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一种用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及醋酸菌分段发酵的柑桔发酵液的稳定性和抑菌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测定该柑桔发酵液的pH值、热稳定性、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指标,悬液定量法检测该柑桔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念珠菌的抑制效果,采用新西兰兔进行皮肤刺激试验。结果 该发酵液pH值为3.25;重金属及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均符合卫生标准;27 g/L作用10 min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念珠菌抑菌率分别为90.44%、84.42%和53.47%;该发酵液对温度稳定性好,对白念珠菌作用20 min的抑菌率为94.46% ;对新西兰白兔皮肤无刺激性。结论 该多菌发酵的柑橘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和使用安全性。

  • 孔晓冬, 李保华, 高玉华, 申健, 王鹏, 王璐, 奚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正交试验筛选器械清洗消毒时刻字部位最佳预处理方式。方法 选取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2024年5—8月去污区回收的带有刻字标识14 cm止血钳180把为研究对象,按L6(3×2)正交设计设置6个试验组,预处理3个组(A1:不进行预处理、A2:流动水下冲洗30 s、A3:酶液浸泡1 min后刷洗)和机器清洗2个组(B1:全自动喷淋清洗机、B2:减压沸腾清洗机),每组30把器械。清洗消毒后器械均采用目测法和蛋白残留检测,进行清洗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极差分析结果显示,预处理方式(A)对清洗质量影响大于机械清洗方式(B),最优清洗组合为酶液浸泡1 min后刷洗+减压沸腾清洗机(A3B2)。采用流动水下冲洗30 s和采用酶液浸泡1 min后刷洗的清洗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流动水下冲洗30 s更省时。结论 可根据污染情况选择器械刻字部位预处理方式,清洗方式选择减压沸腾清洗机。

  • 应用研究
  • 梁爽, 周宇鑫, 刘万年, 丁宇, 卢怡瑶, 史晓娟, 马建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2023—2024年新乡市部分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现状,为有效提升该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和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新乡市2023—2024年消毒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3—2024年共对86家医疗机构开展消毒质量监测,累计采样1 275份,合格份数1 151份,总合格率为90.27%,各年份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36,P<0.05);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中,三级医院合格率最高(93.28%),私营医院及诊所合格率最低(85.85%),消毒质量总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58,P<0.05);不同监测项目中,压力蒸汽灭菌器(100.00%)、中危医疗器材(100.00%)、低危医疗器材(96.94%)、使用中消毒剂(96.91%)等总合格率相对较高,医务人员手(77.41%)和医疗机构污水(80.70%)等总合格率相对较低,2年间各监测项目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23—2024年新乡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但在医疗用水、手卫生及污水排放等方面仍暴露出不足,私营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待加强。

  • 张淑, 冯涛, 张书岭, 石林佳, 张丽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济宁市托幼机构消毒基本情况和消毒质量现状,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采样检测,对济宁市49家托幼机构的消毒基本情况与消毒质量状况进行调查与监测,并对调查和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23年,调查济宁市所辖11个县区托幼机构49家,其中公办17家,民办32家;消毒技能培训以托幼机构内部培训为主,占83.67%。共检测1 882份样本,合格1 479份,合格率78.59%;常用消毒剂类型主要是含氯消毒剂和醇类消毒剂;餐饮具、工作人员手消毒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2.53%和58.31%;不同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卫生,不同县区、规模、成立时间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23年济宁市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整体偏低,尤其工作人员手卫生,应加强重点区域和物品消毒质量工作考核、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

  • 马奔, 马晓羽, 苟成学, 李树国, 王海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掌握东营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情况,为采取措施提升医疗机构消毒感染控制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2019—2023年采用现场采样与微生物检测,通过完全随机抽样法选取东营市各级医疗机构,采集环境物体表面、卫生手、外科手、手术室空气、医疗用水等样本,检测细菌菌落总数、粪大肠杆菌数等指标。结果 共采集样本3 018份,合格2 587份,总合格率为85.72%,各年度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3.007,P<0.001);三级医疗机构样本监测合格率高于二级、一级医疗机构;从监测项目上分析,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效果合格率最高(100.00%),其次是消毒后内镜漂洗水(98.15%),卫生手的合格率最低(75.64%)。结论 东营市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较低,应重点关注工作人员手消毒质量,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消毒技术培训。

  • 孙静, 张段段, 艾山江·哈得尔, 袁江玲, 魏文宇, 杨洪彩, 傅虹, 雒涛, 赵国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各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发现薄弱环节,提升感控水平,为进一步加强手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23年,对乌鲁木齐市部分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进行采样监测,比较合格率差异。结果 2015—2023年共采集卫生手样本 955份,外科手样本372份;不同级别医院中,二级医院手卫生合格率最高(90.85%),一级医院外科手合格率最高(100%);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中,护士手卫生合格率(90.90%)和外科手合格率(98.26%)均高于医生手卫生合格率(83.86%)和外科手合格率(95.94%)(χ2=10.014,P=0.002;χ2=10.473,P=0.006);不同科室中,新生儿科手卫生合格率最高(95.24%);不同手卫生方式中无手卫生措施合格率最低(75%)。结论 乌鲁木齐市医务人员卫生手合格率总体较好,医生群体的手卫生合格率偏低,应进一步强化医生群体及一级医疗机构的卫生手培训和督导,并在全部科室普及有效手卫生措施,以整体提升手卫生质量。

  • 李浩, 栾晓嵘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某三甲教学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3年9月山东省某三甲教学医院普外科结直肠病区收治的所有施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资料,分析58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5株(82.09%)、革兰阳性菌11株(16.42%)和真菌1株(1.49%);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均≥60.00%),对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均4.00%),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替加环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均10.00%),对环丙沙星、美洛培南、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感染部位以腹部和消化系统为主,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病原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耐药性。

  • 王云, 黄琼, 张洁, 杨阳, 杜苏维, 李宝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3年7月—2024年6月收集手术器械800件,按时间序列分为2组,每组400件,2023年7—12月为常态化管理组, 2024年1—6月为集束化管理组,比较2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手术室器械管理质量、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满意度。结果 与常态化管理组比较,集束化管理组服务意识、危险预警能力、自身防护能力和预防差错能力等评分均提高(P<0.05);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以及包装等合格率提高(P<0.05);器械发生遗失、损坏、数目有误以及运输不及时等比例均降低(P<0.05);环境、流程、布局、设备评分提高(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模式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效能。

  • 综述
  • 尹丹萍, 刘淑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消化道污染物的消毒技术在临床实践非常重要,有效的消毒不仅是对患者的健康负责,还确保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目前,传统的消毒方法(如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仍被广泛使用,但在消毒效果和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纳米消毒、紫外线LED、高频电磁波、气体消毒及生物消毒等现代技术快速发展,展现出高效、低风险的优势。然而,提升消化道污染物消毒效能还在于设备创新,便携式设计、新型材料(如纳米抗菌涂层)应用及智能化水平(如物联网实时监控、AI流程优化)需求增加。本文综述医用消化道污染物消毒技术的现状与挑战,重点分析现代技术创新路径,并展望设备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为医疗机构消化道污染物消毒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 李晓云, 徐晓燕, 金元娥, 丁莹, 邓淑娟, 车怡斯, 江珉, 李彦琼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临床科室使用的医疗器械种类多种多样。各类待灭菌物品的材质、性能对于灭菌技术有不同要求。根据适应性的不同,以温度为基础的灭菌技术分为低温和高温2大类。在实际应用中,如何保障灭菌质量是重中之重。生物监测是灭菌保障和风险控制的金标准,其关键评价指标是生物指示物的抗力,生物监测出现的阳性结果不能全部归为灭菌失败。目前灭菌操作规范中对于生物监测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以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Pubmed、Science Direct、DOAJ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生物监测阳性案例,旨在探讨消毒供应中心高、低温灭菌生物监测阳性原因和相应对策,以期为灭菌质量的科学监测和质量循证提供参考。

  • 消毒实践
  • 黄丽, 黄永登, 孙海荣, 甘志连, 张晨, 孙雪莹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压脉带2种装载清洗方式,评估改进后清洗架对压脉带的清洗干燥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8月某医院消毒供应室同一批次的压脉带6 720条为研究对象,其中3—5月3 360条平铺装载清洗的作为对照组,6—8月3 360条悬挂装载清洗的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清洗合格率、清洗质量和干燥情况。结果 试验组含水量合格率、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3.3%和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和7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后的清洗架更易于压脉带的清洗消毒和干燥。

  • 黄玄玄, 张天强, 于江, 孙子文, 张沈弘, 付立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消毒供应中心医用清洗刷在管腔类器械中的使用与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意见。方法 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法,对上海市20家医院60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调查医用清洗刷在管腔器械手工清洗时使用的规格数量、刷洗方式、刷洗次数、使用后的清洗和消毒方式、存放方式、更换标准及满意度情况,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提炼出3个核心主题:(1)医用清洗刷在管腔器械手工清洗中的使用及处置方法不一。使用1种规格清洗刷的人数占比最低(8.33%),使用3种规格清洗刷的人数占比最高(56.67%);90.00%的人员采用贯通法辅以水枪冲洗;80.00%的人员刷洗次数不固定。(2)医用清洗刷使用重要性的认知较低。41.67%的工作人员认为正确使用清洗刷不重要,38.33%的人员认为比较重要,20.00%的人员认为重要。(3)使用者对目前使用的医用清洗刷满意率不高,为35.00%~58.33%。结论 医用清洗刷作为可复用的重要清洗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差异较大,应制订其使用和处置相关规范,加强清洗刷使用培训和考核,改进清洗刷质量和功能。

  • 曹艳, 程俊, 李宇航, 张贵欣, 周刚, 祝莉莉, 曹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不同检测方式研究医疗器械抛光剂对管腔器械管路内部污物的处理效果,为提高管腔器械管路内部的清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4年3—4月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常规处理的腔镜类管腔器械,分为抛光剂组及常规组,抛光剂组115件管腔器械在清洗过程中采用医疗器械抛光剂对内部进行刷洗,常规组112件管腔器械只进行刷洗,不加医疗器械抛光剂,清洗后每件器械均采用管道镜和蛋白残留检测检查清洗效果的合格率。结果 经管道镜检查及蛋白残留检测,抛光剂组合格率高于常规组,分别为73.04% vs 60.71%(χ2=3.899,P=0.048)和72.17% vs 50.50%(χ2=11.752,P=0.001)。在抛光剂组中,管道镜检测合格率和蛋白残留检测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在常规组中,管道镜检查合格率高于蛋白残留检测合格率(χ2=5.420,P=0.020)。结论 医疗器械抛光剂对管腔器械具有显著清洁作用,管道镜检查和蛋白残留检测均是衡量管腔器械清洁效果的有效工具。

  • 感染控制
  • 王允琮, 赵霞, 赵会杰, 马文晖, 韩叙, 王薇, 赵中晶, 杨洋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将风险预测模型与分级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相结合,构建一套动态的门急诊和医技科室流感病毒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体系。方法 以流感样病例数为研究对象,利用滑动自平均模型预测未来一周门急诊可能接诊的流感样病例患者数,再以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风险阈值计算方法划分未来可能处于的风险等级。利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一套分级防控管理建议,再与前述风险预测结果进行关联,对门急诊及医技科室的流行性感冒医院感染风险进行分级、动态的防控。结果 滑动自平均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相应真实数据间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8.63%。分级防控管理建议包括个人防护、环境消毒、预检分诊和隔离预防等内容的管理建议。结论 该体系可以根据流感病毒的流行强度,为门急诊和医技科室提供动态、精准、高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