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download

  • Published in last 1 year
  • In last 2 years
  • In last 3 years
  • All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 2023, 40(8): 612-616. https://doi.org/10.11726/j.issn.1001-7658.2023.08.016
    Abstract (370) Download PDF (1299) HTML (278)   Knowledge map   Save
  • 摘要 目的 观察一种以苯扎溴铵和六亚甲基四胺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复合季铵盐消毒剂的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复合季铵盐消毒剂的实验室杀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消毒剂原液含有苯扎溴铵120 g/L和六亚甲基四胺331 g/L。以该复合季铵盐消毒剂原液体积分数1%浓度,对悬液内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0.5 min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孢子的杀灭对数值均>4.00。结论 该复合季铵盐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具有快速杀灭效果。
  • 摘要 目的 探讨减压沸腾技术清洗达芬奇手臂的效果。方法 采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比较用减压沸腾机和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对达芬奇手臂的清洗效果及其清洗装载所需的时间。结果 目测法检查合格率A组为98.93%,B组为99.56%,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合格率A组为96.89%,B组为97.78%,两组清洗质量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装载单根时间A组为(13.2±5) s,B组为(3.3±2)s,装载时间有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清洗方法均可使达芬奇手臂清洗质量达到标准,但减压沸腾清洗技术可显著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 摘要 目的 研究优化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溶液稳定性的pH值和NaCl含量。方法 基于同1份样品,将其配制成浓度为1∶〖KG-*3〗100的水溶液,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和NaCl含量,以溶液中有效氯含量降解至10.0%所用时间作为稳定性考察指标,筛选出稳定性时间最长情况下的pH值和NaCl含量。结果 当pH值为2.1和2.2时,溶液稳定性随NaCl含量的升高(0.5%~4.0%)而变好,NaCl含量为4.0%时稳定性最好|当pH值为2.3时,NaCl含量为3.0%的溶液稳定性最好|当pH值为2.4~2.8时,NaCl含量为2.0%时均表现出最佳的溶液稳定性。其中,NaCl含量在1.5%~3.0%,pH值在2.5~2.8时,溶液稳定性均较好。结论 pH值和NaCl含量对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溶液稳定性时间影响显著,当溶液的pH值为2.5,NaCl含量为2.0%时,溶液稳定性最佳,达到了31 d。
  • 摘要 目的 调查基层某重症监护病房(ICU)一起耐碳青霉烯类黏质沙雷菌(CRSM)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方法 对某ICU发生的3例CRSM感染患者的环境进行采样以及ICU全部工作人员进行粪便筛查,同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患者A和C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B无充足的证据表明为医院获得性感染。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后,连续追踪3个月,未再发生同类感染病例,可以排除医院感染暴发|但是3例患者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几乎完全一致,时间、空间存在相关性,说明病原体在医院内已经发生传播。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应加强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和行政支持,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 摘要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认知和依从性,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2018年1月-6月对2家医院的186名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执行情况、依从性和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仅为60.0%,不同年龄段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卫生知识平均得分88.2±7.8,不同年龄段和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手部可见污渍时,戴无菌手套前,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或分泌物后等4种情况下依从率超过90.0%,而手从患者污染部位移向清洁部位前,饭前便后,洗手时长,合理的干手措施等4种情况下依从率低于60.0%。90.9%医护人员认为洗手池旁无干手设施是影响洗手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医护人员缺乏手卫生知识,手卫生依从性较差,其可能的原因有洗手干手设施设备不完善、医护人员自身洗手意识差、工作繁忙和压力大等,应当增加洗手干手设施的便捷性和实用性,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知识和意识,不断提升科学洗手的依从性。
  • 摘要 目的 研究电解式臭氧水杀菌效果及其氧化还原电位(ORP)值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仪器测定法,对一种电解式臭氧水杀菌效果及其ORP值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结果 本研究电解臭氧水浓度为0.08 mg/L~1.47 mg/L,水的流量190~3 000 ml/min范围内电解式臭氧水的ORP值变化不明显;进水水温在14 ℃~30 ℃范围,随着水温升高ORP值的衰减时间递减。该臭氧水的ORP值在500 mV和600 mV作用1 min,对载体上大肠杆菌杀灭率分别为18.98%和99.72%;ORP值≥700 mV对载体上大肠杆菌作用1 min,杀菌率达到100%。结论 电解臭氧水ORP值受水温影响明显,保持ORP值≥700 mV时即可保证臭氧水稳定的杀菌效果。
  • 摘要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对重症医学科(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手卫生中,研究干预前后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及手卫生相关监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手消毒剂及洗手液每床日用量较前明显提高,手卫生依从率从64.8%提高到87.4%,正确率从68.9%提高到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不同的职业中,医师、护士及护理员手卫生依从率在PDCA实施后均明显上升(P<0.05),医师、护士手卫生正确率在PDCA实施后均明显上升(P<0.05)。手卫生“五时刻”的手卫生依从率均有提高(P<0.05),其中“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较前提高最为显著。结论 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手卫生管理中,可有效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应不断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并始终贯彻执行。
  • 摘要 目的 观察次氯酸发生器生成的次氯酸消毒液实验室杀灭微生物及现场应用的效果 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方法,对某次氯酸发生器现场生成的次氯酸消毒液杀灭微生物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该次氯酸发生器现场生成的次氯酸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82.4 mg/L。以该次氯酸消毒液原液对悬液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2.5 min,杀灭对数值均>5.0;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4.00;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作用30 min,灭活对数值>4.00。用该次氯酸消毒液原液浸泡污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棉布织物5 min,杀灭对数值为5.45;对染于餐具上的大肠杆菌和止血钳齿部的铜绿假单胞菌,杀灭对数值分别为3.60和6.27。结论 该次氯酸发生器生成的次氯酸消毒液可有效杀灭悬液内和物体表面上的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
  • 摘要 目的 观察高锰酸钾消毒片杀菌效果,探讨其对皮肤消毒的价值。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高锰酸钾消毒片的杀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该高锰酸钾消毒片有效含量为质量分数92%。在菌悬液内加入小牛血清白蛋白30 g/L条件下,用浓度为3 000 mg/L高锰酸钾水溶液作用1 min,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0。在菌悬液内加入小牛血清白蛋白3 g/L条件下,用浓度为800 mg/L高锰酸钾水溶液作用2 min,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0。结论高锰酸钾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但其杀菌效果受有机干扰物影响明显。
  • 摘要 目的 观察3种季铵盐类消毒剂杀菌效果及其对物体表面滞留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和模拟现场消毒实验方法,对3种季铵盐类消毒剂杀菌效果及其在物体表面滞留杀菌效果进行观察,同时与含氯消毒剂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 以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3种季铵盐类消毒剂浓度均为2 000 mg/L常温下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in均达到可完全杀灭。4种消毒剂附着在物体表面10 min即首次染菌0 h采样,对污染在物体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率在96%以上;含氯消毒剂持续作用2 h后杀菌率降为52%;苯扎溴铵消毒剂在持续作用24 h后杀菌率维持在87%;复合季铵盐杀菌率在12 d后降到89%;固化季铵盐在75 d的试验周期内,杀菌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结论 含氯消毒剂基本无滞留杀菌作用;3种季铵盐类消毒剂在物体表面上均有一定滞留杀菌作用,但以固化季铵盐持效杀菌作用最长。
  • 摘要 目的 研究邻伞花烃-5-醇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机理,为其消毒应用提供实证。方法 采用凝胶电泳和基因扩增技术,对邻伞花烃-5-醇抗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证明,邻伞花烃-5-醇处理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相比,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无明显变化。基因扩增检验结果表明,邻伞花烃-5-醇处理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完整性没有被破坏的迹象。结论 邻伞花烃-5-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无明显破坏作用,并且不会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核酸完整性。
  •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消毒剂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微量稀释法。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对部分消毒剂的MIC进行测定,并观察部分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经对8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测试结果显示,三氯生有4株菌MIC值孵育48 h比24 h升高2倍,苯扎氯铵有1株菌MIC值升高2倍。继续对102株菌观察,西吡氯铵和醋酸氯己定也有MIC升高2倍的情况,只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MIC不发生变化。醋酸氯己定MIC基本不受所用肉汤培养基的影响,阳离子调节MH肉汤测定其余4种消毒剂MIC值为普通营养肉汤的2~4倍。利用OD600对无药物析出的醋酸氯己定和有药物析出的苯扎氯铵MIC进行判定和肉眼判读的结果完全一致。 结论 初步建立了以OD600来判定消毒剂MIC值的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方法。
  •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和江苏2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菌种类和耐药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7年1-12月2家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细菌和耐药菌检出情况,统计2家医院耐药菌的科室分布及常见细菌的耐药率。结果〓2家医院临床分离菌皆以大肠埃希菌占首位,江苏某三甲医院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最多,新疆某三甲医院以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为最多。江苏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新疆某三甲医院MDRO主要分布在胸泌外科。江苏某三甲医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新疆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明显低于新疆某三甲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新疆某三甲医院。结论〓2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菌基本相似,但MDRO检出不同,需根据不同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摘要 目的 研究薄荷醇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初步探讨薄荷醇在消毒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研究薄荷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试验浓度为500 mg/L的薄荷醇溶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3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试验浓度为1 000 mg/L的薄荷醇溶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20 min,杀灭对数值>4.00。结论 薄荷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可进一步开展其安全性和实际应用研究。